4月6日,中遠海控(601919.SH,01919.HK)披露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54.5億元,去年該數值約2.92億元,同比增長5199.82%。
這就意味著,中遠海控于2021年一季度實現的盈利額,或許將超過2020年全年盈利額。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712.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3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99.27億元,同比增長46.76%。
在逐漸走出新冠疫情對航運業帶來的影響之后,航運業在全球生產和貿易的需求以及運力緊張的不平衡性作用下,開始顯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這也讓去年在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熬過難關的航運企業贏來了最好的時光。
在中遠海控業績大好的“鼓勵”下,4月7日,A股盤中,港口水運板塊紅盤高開后跳高,隨后小幅回落,平穩回調。截至收盤,板塊漲3.5%,其中長航鳳凰、中遠海發、中遠海特、中遠海控、寧波海運收漲停板,中遠海能、招商輪船漲超8%,板塊個股全獲不同程度上漲。
企業:積極應對航運市場跌宕起伏
招商證券分析認為,航運板塊周期性較強,因此業績波動較為明顯。2020年年初以來,受海外疫情影響,集運運價在出現短期下跌后持續走高,下半年運價漲幅明顯。中金公司認為中遠海控一季度業績主要受運價帶動,收入端超預期,彰顯公司盈利彈性;根據公司公告,一季度集運市場繼續向好,公司實現量價齊升;二季度盈利確定性高,并上調2021/22年盈利預測 71%、28%至405億元、202億元,H股目標價提升29%至16.75港元。
中遠海控主要業務是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遠海運集運和間接控股子公司東方海外國際運營的集裝箱船隊,經營國際、國內海上集裝箱運輸服務及相關業務。截至去年年底,中遠海控共經營278條國際航線(含國際支線)、54條中國沿海航線及80條珠江三角洲和長江支線,所經營的船隊在全球約105個國家和地區的352個港口均有掛靠。
在面對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造成的航運市場跌宕起伏的變化時,中遠海控也相應著手實施應對。比如在保持東西干線競爭優勢基礎上,敏銳把握疫情期間全球經貿格局變化,加大對第三國市場、新興市場和區域市場運力投入。
中遠海控2020年業績報告顯示,其雙品牌集裝箱業務在新興市場和第三國市場的箱量增幅分別達到3.6%和3.0%,全球網絡布局進一步完善。
同時還在聯盟合作框架下推出了DAY4產品,截至期末共涉及329艘船舶,386萬TEU運力與40組聯盟航線,為客戶提供覆蓋面更廣,更為穩定、高效的服務。而在碼頭業務方面,中遠海控旗下中遠海運港口作為全球領先的港口運營商,充分發揮與公司集運板塊的產業鏈協同優勢。2020年引進45條新航線至旗下控股碼頭,為疫情期間碼頭運營提供了穩定的貨量支持。
2020年下半年,面對集裝箱航運市場回暖的時機,中遠海控在全球航線上增加了40艘船舶,保障了市場復蘇期的運力投入。
2020年,中遠海控集運業務完成貨運量2,634.45萬標準箱,較2019年的2,573.91萬標準箱增長2.35%。其中,中遠海運集運完成貨運量1,888.2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0.52%;東方海外貨柜完成貨運量746.19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30%。中遠海運港口完成碼頭總吞吐量12,382.46萬標準箱,同比上升0.03%。
在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影響下,中遠海控還通過打通集裝箱運輸鏈瓶頸,推出了“水水中轉”、“水鐵聯運”、“物流專班”、“空改海”等新運輸模式,全力保障特殊時期的運輸需求。并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通過暢通雙循環海陸節點,發展中歐陸海快線、中歐鐵路班列、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等端到端項目,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物流通道。
報告顯示,中遠海控2020年中歐陸海快線完成箱運量同比增長45%,西部陸海新通道完成箱運量同比增長74%。
在諸多的舉措之下,中遠海控2020年業績就已經開始顯現出擺脫疫情影響,進入一個新的增長周期的趨勢。“一季度中遠海控盈利超百億是大概率事件。”中信建投稱,二季度開局良好,疊加長約價格部分生效,貨量持續修復將帶來運價高位運行,二季度盈利水平或將不亞于一季度;三季度進入傳統旺季,在長約底盤提升下盈利水平將進一步拉升。”
運力:供需不平衡導致運價飛漲
去年3月以來至今,全球各國(中國外)疫情在封鎖期間,庫存減少了港口運營,打擊了全球經濟活動。疫情暴發以來,以運力和集裝箱為主的航運資源緊張是全球性的,資源供給相對于持續旺盛的市場需求,出現了整體性不足。如,對于遠東歐洲航線,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出口市場運價也大幅上漲,有的甚至超過了國內市場運價的漲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了全球社會各個方面,而疫情狀況的變化更時刻改變著國際貿易體系中商業活動、生產制造、物流運輸等各環節的運行,也對集裝箱航運市場產生較大影響。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集裝箱貿易規模下降5.7%,新船運力入市速度依舊保持穩定,運力供需不平衡導致運價飛漲,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于2021年1月發布的最新《2020全球海運發展評述報告》,2020年全球船隊總運力為20.6億載重噸,同比增長4.1%,其中集裝箱船的總運力為2.7億載重噸,同比增長3.3%。
全球工業生產逐漸恢復,生活快消品的進出口需求快速提升,而集裝箱運力相對短缺,從而拉動集裝箱運價飛漲。中國船東協會副會長張守國透露,可營運的船舶已基本全部投入營運。“據我們掌握的數據,未投入營運運力已經從此前的約12%,下降到目前2%左右。這2%的船并不是不投入營運,而是因為船只需要檢修,或者面臨證書到期需要重新勘驗發證以及其他技術性原因,不得不停運。實際上能投入的已100%投入營運。”
3月30日,中集集團董事長麥伯良在公司2020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預期,集裝箱需求旺季會延續到8、9月份,價格高企或會持續到9、10月份;中集集團上半年訂單爆滿,目前月產量已提至二十多萬箱,工廠按照每周六天、每天11小時在趕工。
從售價來看,20尺干貨標準箱去年1月份的報表結算箱價平均約為1656美元,到年中開始穩步上漲,至年底已經達到2322美元。今年一季度,價格最高漲至3500美元左右,最近稍有回落。
集裝箱船同樣緊缺,“搶船大戰”一觸即發。從2020年11月起,我國至北美、地中海和歐洲、南美、東南亞等航線運力緊張問題不斷加劇,企業訂艙困難,國際運費價格直線上漲,部分航線僅12月就已翻倍。
各種規模的集裝箱船的租金均出現了暴漲,國際集裝箱船租船指數HRCI(Howe Robinson Containership Index)在2月初便達到1293點,并不斷創下2008年以來的歷史新高。來自市場的消息,中遠海控在今年初以接近4萬美元/天的價格,租入兩艘8000TEU級別的集裝箱船,遠高于該型船舶半年前1.2萬美元/天的租金。
與此同時,全球“不活躍”集裝箱船的總和運力降至60萬TEU,其中船舶處于受損待修、改裝改造等狀態下的運力約為37萬TEU。克拉克森在其報告中稱,目前幾乎所有的船舶都將被租完,尤其是大型船舶,一些航運公司甚至正在通過購買船舶來解決運力問題。
市場:集裝箱行業迎來量價齊升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各國經濟刺激政策效應的顯現,全球貿易呈現復蘇態勢,集裝箱運輸需求暴增,中遠海控業績也水漲船高。
公開資料顯示,中遠海控是國內唯一從事全球性集裝箱海運的企業,運力規模全球第三。市場普遍認為,目前,中遠海控所在的集運行業邁入景氣周期。2021年一季度,集裝箱航運市場持續向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為1960.99點,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113.33%,與上一年第四季度相比增長53.8%。
中泰證券認為,疫情導致集裝箱全球分布嚴重不均,亞洲尤其是中國港口出口的集裝箱回流不暢,可用性大幅下降,短缺現象突出,數據表明集裝箱行業正迎來量價齊升;同時,成本端波動較小,集裝箱生產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改善。
東北證券研報認為,一季度集運市場量價齊升,為中遠海控的高利潤創造了條件。研報指出,多重因素影響集裝箱運力供給,海外消費需求持續旺盛,集運市場量價齊升。由于今年新造船訂單增速放緩,集裝箱運力總供給持續收縮。另一方面,海外疫情的反復(尤其是歐洲地區)和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的疊加,使得塞港問題持續加劇,集裝箱回流速度慢,支撐集運價格依舊保持高位運行。據媒體報道,蘇伊士運河堵塞促成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CIMC)的20英尺標準集裝箱(TEU)的價格比去年同期翻了至少一番,達到3500美元以上,收益大漲。在需求端方面,2月我國出口燈具、玩具、汽車及配件、家具等商品增速明顯,海外消費需求旺盛。2021年1-2月我國出口集裝箱56萬個,同比增加166.7%。
據中信建投近期研報分析,近期美線由于非常強勁的貨量,部分航商已經小幅提價;歐線近期也出現爆倉情形,蘇伊士運河的擁堵的連鎖反應將在四月下半月開始顯現。“我們認為歐線或將在四月下旬以后迎來新的漲價窗口。”
隨著全球疫情步入拐點,各國政府將逐步放松防控措施,各地封鎖解除后復工復產陸續展開,2021年世界經濟運行可能于年中后出現復蘇態勢,并進入較為穩定的整體性復蘇階段。貿易方面,根據國際國幣基金組織預測,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增長8.4%;從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未來發展趨勢來看,集裝箱海運貿易將重回增長軌道,克拉克森、德魯里等行業研究機構預計2021年增速均在5%以上。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近日發布的研究預計,2021年該行業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但該機構也指出,目前航運運費率是不可持續的,一旦供應鏈中斷緩解,由于該行業競爭激烈,航運運費率將在中期內放緩。此外,該行業仍面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貿易保護主義、不同地區經濟復蘇路徑的不確定性。
業界人士提醒,像2020年這樣的需求激增、運價飛漲畢竟是短期現象,并不會一直持續。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