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魯迅最后一次回歸故鄉!“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去。”魯迅寫作于1921年1月的短篇小說《故鄉》,源于他在一年前的紹興之行。
“魯迅是在1919年底,一個下雨而寒冷的夜晚,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紹興。”周建人在《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中回憶道,此前一連數日,“在深冬的寒冽中,我和家人們都懷著動蕩不寧的心在等待我的大哥。”
之所以回鄉,魯迅曾在給許壽裳的信中表示,“在紹之屋為族人所迫,必須賣去,便擬挈眷居于北京,不復有越人安越之想。”1919年11月21日,魯迅“與二弟眷屬俱移入八道彎宅”,這是他在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新買入的居所。而周家新臺門的買主朱朗仙多次催促騰房,“最后的期限定在1919年底”。于是,魯迅在11月26日“上書請歸省”。《魯迅日記》記錄了此次回鄉的全程。
12月1日,魯迅踏上歸途,“晨至前門乘京奉車,午抵天津換津浦車。”始建于1877年的京奉鐵路,最早建成的路段是1881年通車的唐胥鐵路,乃中國自建且現存的最早鐵路。京奉鐵路后來延至北京,起自正陽門東站,魯迅便于此乘車。
作為中國近現代鐵路交通南北干線的津浦鐵路,開工于1908年,通車于1912年,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后延伸為京滬鐵路)。魯迅回鄉便是取道津浦,抵至南京已是12月2日午后,即匆匆“渡揚子江換寧滬車,夜抵上海”。要知道,1908年4月1日通車的滬寧鐵路,繁忙而遲緩;1910年的南洋勸業會在《觀會指南》中記載,當時滬寧線上最普通的一列火車一路停靠33站。
于1909年全線投入營運的滬杭鐵路,10年后迎來了文學巨匠。12月3日,上海的一個雨天,魯迅“晨乘滬杭車,午抵杭州,寓清泰第二旅館”,正是孫中山攜夫人宋慶齡于1916年8月16日下榻的那家旅館,這里還來過徐志摩、沈雁冰、 沙千里……
魯迅本無意于杭州逗留,怎奈拿到去紹興的船票已是當日晚間。12月4日,杭州亦雨。魯迅“上午渡錢江,乘越安輪,晚抵紹興城,即乘轎回家。”終于,“一個雨夜,大哥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周建人記述道,“我母親的歡喜自不必說,我也好像一塊石頭落了地。”
兩千余里的歸程,魯迅足足花費了四天。既是搬家,魯迅將家中什物“可送的送,可賣的賣”,只把三只書箱寄存在五云門外張梓生家里。及至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屬攜行李發紹興”。29日到京,“午抵前門站”。由此可見,從紹興返京,又是四五日光景。
就在魯迅與族人賣掉周家新臺門的前一年,其同鄉范文瀾經許壽裳舉薦,已到沈陽高等師范學堂任教。范文瀾出生在紹興城內錦麟橋范家臺門,其故居至今猶在。位于紹興上虞的豐惠古鎮也多有范家臺門,而金罍范氏亦與筆者同為范文正公之后,故有宗親幾次三番力邀前去。宗親告知,如今從北京南站乘坐高鐵G165次至紹興北站只需5小時17分,自是與魯迅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風情古越,詩意江南,青磚黛瓦,石板幽巷。坐烏篷,看社戲,紹興依然是那個紹興,風物依然是那些風物。自1919年至2019年,穿越整整一個世紀,魯迅孰知鄉關不改舟車巨變?(《人民交通》雜志2019年2月號卷首語)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