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拉克“3+3”的產品陣容,在歷經幾個月的磨合后,終于開始顯現優勢,并形成“多點開花”的均衡發展格局,助力凱迪拉克在9月反超雷克薩斯重奪二線高檔月度銷量冠軍,為其沖刺四季度、蟬聯全年銷冠打下堅實基礎。對于兩者后續的競爭,崔東樹認為,相比于國產化優勢不斷顯現的凱迪拉克,主要依靠ES車型的雷克薩斯無疑處于下風。
全年來看,凱迪拉克、雷克薩斯再跨20萬輛門檻,已基本是板上釘釘,加之對20萬輛“手拿把攥”的紅旗,二線高檔車市場在逐漸形成“三強”格局的同時,也將以20萬輛為分界線,呈現出愈發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當前,高檔車市雖整體提升,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進則退”的市場鐵律正在沃爾沃等處于二線高檔車市后半段的品牌身上不斷發揮作用。
“您再稍等一下,現在店里客戶比較多,銷售都在忙著……”上周六(10月17日)臨近中午,北京某凱迪拉克4S店內前來看車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呈現一片繁忙景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在店內一側立著一塊“訂車風云榜”的展示板,細數之下有多達55位訂車客戶。“昨天店里搞活動,這是昨天一天訂車的客戶”,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北京某凱迪拉克4S店
上汽通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9月,凱迪拉克在華銷量達到26000輛,繼去年1月之后,凱迪拉克的月銷量再次沖至這一歷史高位;同時,其9月同比增幅超過四成,成為當月二線高檔車市場中增速最快品牌。
更為重要的是,在被雷克薩斯壓制大半年之后,凱迪拉克終于爆發,重奪二線高檔月度銷量冠軍,并將其前9月累計銷量與雷克薩斯之間的差距縮小至不足6000輛。
有分析認為,凱迪拉克在9月的爆發,說明其“3+3”的產品陣容,在歷經幾月個的磨合后,終于開始在銷量上顯現優勢。這無疑將為其沖刺已然到來的四季度,蟬聯二線高檔全年銷量冠軍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在凱迪拉克的“3+3”產品陣容中,XT4、XT5 SUV以及CT5轎車均已達到5-6千輛的月銷水平,形成了 “多點開花”的均衡發展格局。相比之下,雷克薩斯在9月雖仍維持著近幾個月來2萬輛的月銷水平,且從流通協會發布數據來看,8月及前8月,雷克薩斯依然排名進口車銷量榜首,但就銷量來源來看,其仍主要依靠ES轎車,構成相對單一。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凱迪拉克無疑更具優勢,其產品在本土化適應方面做得不錯,且產品從高到低布局更為全面,更為重要的是國產化為其帶來了較為明顯的成本優勢。
“雷克薩斯還是屬于比較特立獨行的品牌,但其產品在本土化方面改進不足,在核心細分市場上布局也不夠充分,導致局面相對被動,”崔東樹說,“國產和不國產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在二線高檔車市中,除了凱迪拉克和雷克薩斯的頭名之爭外,將沃爾沃“挑落馬下”,晉升季軍之位的紅旗品牌無疑值得關注。自2018年1月“新紅旗品牌戰略”發布以來,紅旗以一年一個臺階的堅實步伐實現跨越式發展。2018年,紅旗銷量同比增長624%;2019年同比增長203%,其銷量也從2017年的不足5000輛,一舉突破10萬輛大關。
北京某紅旗4S店
今年以來,在車市下行和新冠疫情的疊加影響下,紅旗依然保持著較強的增長勢頭。紅旗方面表示,今年實現20萬輛的銷量目標,已不成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將明年目標翻番至40萬輛。自本周一(10月19日)開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也連續發布原創文章,從品牌自信、市場規模、資源優勢和產品實力等四個維度,分析紅旗不僅有能力達成這一既定銷量計劃,而且還應有信心挑戰更高的目標。
就車型而言,紅旗于去年5月上市的HS5 SUV已成為其銷量的重要來源,目前,其月銷在萬輛水平,今年前9月累計銷量已接近7萬輛。此外,H5轎車也有著不俗表現,前9月也已售出4.4萬輛。
紅旗E-HS9于北京車展開啟預售
在9月底開幕的北京車展上,紅旗首款全尺寸旗艦級純電SUV——E-HS9正式開啟預售,被寄予較大希望。近日,記者在走訪北京市場時,某紅旗4S店銷售人員就表示,“E-HS9上來后,肯定會賣得很好,現在盲訂的客戶就已經有1萬多了。”
按照二線高檔車市幾大品牌目前的增速,在今年所剩不多的時間里,凱迪拉克、雷克薩斯全年累計銷量超越去年,再跨20萬輛門檻已基本是板上釘釘;加之對20萬輛“手拿把攥”的紅旗,二線高檔車市場在逐漸形成“三強”格局的同時,也將以20萬輛為分界線,呈現出愈發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
整體來看,伴隨國內汽車市場的持續回升,高檔車市場繼續展現出一枝獨秀的增長勢頭。在此背景下,二線高檔車市幾大品牌同樣是整體提升,乘聯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其市場份額達到3.2%,較車市下行之前的2017年提升1.5個百分點。然而,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進則退”的市場鐵律正在沃爾沃等處于二線高檔后半段的品牌身上不斷發揮作用。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