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態文明建設?它對我們有何意義?是桃花源深處被自然和諧擁抱的村莊,是金山銀山換不來的綠水青山,是我們看得見的山水忘不了的鄉愁。誠如斯言,文明與自然的和諧便是生態文明建設中最濃厚的一抹色彩,智博匯希望通過團隊自身的努力,能夠實現真正的綠水青山!
生態環境從中國經濟開放以來,就成為了重點對象。我們處于時代發展的時期,更應該有保護環境的觀點與看法。用實際行動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行動。“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理念發揚光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光增色。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智博匯會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好生態文明思想,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進而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維護好綠色這個大自然的底色,不僅是指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的必然選擇,亦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今人不見古時月,古月仍可照今人。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不論處于什么時代,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都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隨著生產力推動人類自以為征服了自然,對一次次勝利歡呼雀躍,殊不知只是站在墓群中間。人與自然是共存共榮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正如國家領導人在一次會議上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可見破壞生態環境就等于破壞自然,破壞自然就等于破壞人類自己。環境就是民生,環境保護就是要滿足人們的基本健康需求,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生態理念,將生態發展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來添磚加瓦。保護環境也是保護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智博匯期待各類社會團隊都能夠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健康人人有責”的理念,積極履行法定義務,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建設清潔美麗健康家園貢獻力量。我們智博匯也會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關于保護環境的各類有力措施,擔負起新時代團隊該有的責任與貢獻!
(新媒體責編:wan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