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網訊(范生昭 許金松 錢順濤):“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這句詞耳熟能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今天我們的國家、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我們就從承載聊城人民出行的“車輪”上去感受這種變化。
聊城“車老大”:從8部車到2600部車
聊城交運集團董事長:王紅巖
提及聊城的交通運輸,一路走來的聊城交運集團是最好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做為聊城交運集團的主要負責人感慨萬千。
跟隨他的講述,我們回到71年前。1950年1月,國營平原省運輸公司聊城汽車站成立。同年12月,平原省運輸公司將從日寇手中繳獲的8部豐田汽車交與聊城汽車站使用,開辟了聊城至禹城、聊城至臨清兩條客貨運輸線路。8部車、2條線路、22名職工,就是聊城交通運輸起步之初的全部家當。
之后,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轉型初期,國家提出“有路大家走車,有水大家行船”,積極開放公路運輸市場,運輸主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面對市場競爭,交運集團順應時代,轉變思路。從改制后步入發展“快車道”,再到轉調創打造交運“新引擎”,目前交運擁有3000多名員工、2600余部車輛,成為旅客運輸、貨運物流、汽車銷售等產業多元化的企業集團。
聊城老司機:客運車輛從老破舊到新智能
今年55歲的李振立從事客運駕駛工作30余年,安全行駛300多萬公里,是全國安全駕駛的標桿人物。3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經歷著客運車輛從老破舊到新智能的提升變遷。
李振立說,對比如今,開始時駕駛的客車用老破舊來形容并不為過,冬天車冷打不著火,車頭上始終包著棉被。當時,他的線路是聊城到濟南,車小人多,還冬冷夏熱,座椅都是硬木板,那時沒有高速,單程四個多小時,來回就是八九個小時,一天下來跑一趟已是人困馬乏。
1997年,隨著豪華大宇車的上線,客車的乘坐條件迎來大步提升,車有空調冬暖夏涼,木板硬坐也變成了柔軟的沙發坐椅,而且隨著高速的通車,去濟南可一票直達,節省了不少時間,給聊城人民帶來了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服務。“‘豪華大宇、航空享受’,當時流傳著這么一句廣告語。”李振立笑著說。
此后的這二十幾年,李振立駕駛的客運車輛幾經更新提升,如今他駕駛的是安全、舒適、智能的客運車輛,從駕駛操控到客人乘坐省心、省力、省時、舒適。李振立笑著說:“做為一名老駕駛員,一路走來,如今開車對我來說是一件越來越幸福的事了。”
聊城群眾:從“站到站”到“家到家”的幸福
回顧以前的公共交通,不同年齡段的市民有著不同的坐車記憶。
五六十歲的市民有著車少人多費時長的痛苦記憶。家住臨清的劉淑梅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從臨清來趟聊城也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不僅人多路還難走,顛簸上2個多小時才能到達。
“80后”的劉亞男則完全沒有這種記憶。她說,她是在2000年上大學后才開始與公交車打交道。當時從臨清到濟南,她都是乘坐“依維柯”,25元直達,挺方便的。
時代的車輪始終向前,聊城的“車輪”也在不斷改變。多重因素之下,滿足群眾的多元需求、個性需求,勢在必行。
交運集團鳳凰公司經理李坤德表示,2016年5月,為滿足群眾的多元需求、個性需求,正式開通運營了交運商務通聊濟城際快線業務,真正實現“門到門”服務的新產品——“商務通”應運而生。
“門到門的服務,家到家的享受,真是太好了!”家住聊城市人民醫院家屬院的李友河表示,他今年70歲了,因為孩子在濟南工作,他經常要跑濟南,幾年來,商務通給他的出行帶來了太多便捷。家住昌潤蓮城附近的張鳳華每月都要去濟南,用她的話說,“商務通”接到家,送到家,省時省心又省力。
此外,近幾年來,為滿足市民的出行需要,根據客運市場的需求,交運集團相繼開通了多條城際公交線路。聊城交運高唐一分公司,將濟南線路原標準化經營車輛進行整合,開通高濟城際公交,從高唐汽車站至濟南廣場汽車站,中途設立10個站點,涵蓋了濟南東方神話、高鐵西站、汽車西站、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汽車配件城、省立醫院、眼科醫院等游玩、出行、求醫優質資源,使出行更舒適、更便捷、更安全、更惠民。
就近上車,就近下車。近幾年來,在聊城范圍內,城際公交多條線路的開通,為群眾的出行需求提供了更多選擇。家住東方家園的李銀江便是受益者之一。
李先生今年七十多歲,老家在堠堌。退休之后,他將老家的院子整修了一下,時不時就想回去住幾天。他說,他只需坐公交車到聊城汽車總站附近的站點,在那里直接坐上聊城到臨清的城際公交就可以了,既便宜又舒適。
如今,隨著聊城客運交通的轉型提升,無論是在聊城還是去濟南,便捷多元的出行方式,都不斷拉近著大家的工作、生活距離,提升出行舒適度的同時也提升著生活幸福指數。
(新媒體責編:csjt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