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綱要》指出,要求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綱要》提出,充分網聯、高度智能的自動駕駛車輛可推動新一代智慧交通體系建立,實現出行工具合理調配與管理,極大改善交通狀況,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交通運輸部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智慧交通的發展對交通基礎設施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會進一步推動智慧交通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已成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技術支撐。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因此,新基建為智慧交通產業發展按下了加速鍵,“車路協同”技術成為城市智慧交通發展研究和產業布局的新熱點和新趨勢。
“車路協同”技術
在智慧交通領域,單車智能面臨高昂成本、技術難點以及路況復雜而在城市無法全面落地的窘境,“車路協同”概念的出現為車輛自動駕駛和城市智慧交通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車路協同一體化發展,讓成本較高的部分車載功能由“智慧的路”來代替,大規模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了車輛與城市道路之間的信息交互,極大提升了車輛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城市交通通行效率。隨著我國新型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以及科技企業積極參與和投入,“聰明的車”+“智慧的路”的車路協同方案正在發展成為極具中國特色的城市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也將深遠影響城市內的交通格局與產業發展方向。在智能網聯大勢下,“車路協同”技術有望讓大規模自動駕駛提前10至15年到來,中國城市將會成為全球智慧交通產業發展高地。
我國智慧交通產業雖然起步略晚,但是在新基建時代,聚焦“車路協同”技術創新,將成為城市智慧交通發展的新思路,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城市空間和功能布局的縱深與廣度,智慧交通產業也將有機會比肩國際同行,助力城市產業布局實現跨越式發展。
錦江區發展智慧交通產業的優勢分析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中國最佳的智慧交通產業實踐區。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明確了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推進車聯網和車路協同技術創新應用。以擁堵路段、事故多發路段等為重點,推進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進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渝雙城無論在政策支持、城市規模、智慧交通潛力等方面都具備良好的發展條件,聚集“車路協同”基礎創新,推動城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將迎來發展契機,促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了中國最佳的智慧交通產業發展實踐區。同時,錦江區全力建設成都市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建設,長遠謀劃、前瞻布局“車路協同”創新研發新賽道,加快布局智慧交通新型業態,全力打造西部智慧交通產業新高地。
公園城市的塑造極大提升了智慧交通開發空間。成都市是全國“公園城市”的首提地,同時,錦江區承載著建設公園城市典范區的責任,智慧交通的發展是創建國際化大都市中心城區交通相適應的功能交通體系的需要;是建立以“車輛協同”作為關鍵引擎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體系的需要。城市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社會發展共識,錦江區作為全國公園城市示范城區,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基礎與發展契機,構建低碳交通、推動城市交通實現電動化、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成為城市發展新要求,將智慧交通不斷融入現代生活場景、市井生活場景、科技創新場景、社會共享場景以及產業發展場景。這些場景的塑造極大地豐富了錦江區智慧交通內涵與空間,多方面提升了錦江區智慧交通產業開發潛力。
以“車路協同”技術創新的智慧交通產業發展模式
“車路協同”推動新時代智慧交通產業升級與融合。通過“車路協同”技術創新驅動智能交通產業發展,重點提升智慧交通場景應用能級,積極培育發展智能交通相關產業,帶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培育關聯衍生服務新業態,從產業鏈前、中、后端同步入手,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推動產業、園區發展產業聯動,綜合提升錦江區都市工業的核心競爭力。突出融合聯動,加強政府、科技企業與方案解決商等多方主體的頂層融合,共享“車路協同”研發創新,共享城市智慧交通產業鏈成果,推進多模式跨界融合,推動產業模式在研發與制造端的創新融合,在試點區域打造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交通產業發展、智慧城市建設更新融合發展實踐樣本及示范標桿。”
“車路協同”推動城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的改造與升級。圍繞推進錦江區經濟、金融、貿易、生產和生活等場景建設,構筑特大城市中心城區智慧交通基礎設施體系,以緩解擁堵、改善出行、提升體驗為出發點,深入推進數字化改革,融合應用北斗、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通過對道路基礎設施、汽車終端設施的“車路協同”技術創新,重點研發突破現代城市交通的狀態智能感知與信息智能交互的前沿性關鍵技術,實現車輛與道路的智能網聯與信息聯網互通,區域性探索構建中心城區“公交和新能源車共享線+智慧路網接管網聯汽車輔助駕駛”的“未來城市交通”示范場景,呈現出“交通興業、出行便民、城市善治”的創新發展成果。
以“車路協同”技術創新的智慧交通產業發展思路。聚焦智慧道路示范建設,開辟輔助駕駛專線。試點在條件允許的城市道路、網紅線路、主要交叉口等路段部署高清智能相機、微波雷達、雷視一體機等多種感知設備,構建道路多維感知體系,實現全域重點區域視頻全覆蓋、復雜交叉口交通參與者位置精準感知、危險路段交通事件實時感知、重要路段通行車輛全息感知、專屬通道輔助接管新能源車輛駕駛。研究探索新能源車輛占道市內公交專用道行駛,打造公交和新能源車共享通道輔助駕駛示范線;在“錦江—沙河—環城”生態基帶和三圣花鄉等文旅點位改造升級休閑路網和景區通道等,打造環生態帶無人駕駛休閑線和景區無人駕駛觀光線,極大提升休憩體驗和科技感受。
聚焦網聯汽車智慧升級,開啟全新出行體驗。研發“車路協同”手機端和車輛端APP,采購若干輛新能源景區觀光游覽車和景區安全巡邏車,對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乘用車和新采購車輛進行網聯化試點改造,為車輛監控、公交優先、輔助駕駛、無人駕駛等應用提供信息支持。如,在新能源乘用車上安裝“車路協同”專用APP,當新能源車用車駛入輔助駕駛專屬通道,可通過APP自行確認是否由當前路網系統接管輔助車輛駕駛,并基于道路多維感知體系,實時向網聯車輛發送行人沖突預警信息,由APP直接向網聯車輛發送駕駛指令。
深挖智能無人車場景應用,探索社會治理新思路。深挖智能網聯汽車在產業功能區、旅游景區、文創園區、居民社區等場景的應用模式,以單臺智能無人車實現自動販賣商品、道路安保巡邏、應急物資運送、防疫消毒噴灑等多功能應用,同時,區域所有智能無人車作為一個個移動的數據采集器,將在道路上源源不斷采集來的數據傳送給城市管理部門,助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建設。
初探“車輛協同”技術商業模式,布局智慧交通產業格局。當前,中國“車輛協同”行業目前仍處于協同感知階段,全國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正結合當地條件和資源,攜手相關企業加碼探索示范區建設新路徑。目前大多數“車輛協同”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大多面向新能源公共交通或營運車輛,錦江區應依托住建部、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項目,瞄準新能源私家車的“車輛協同”研發這一創新薄弱領域,依托新能源汽車商貿城產業園區建設項目,整合運營商、設備供應商、科技企業、方案解決商等資源,加快交通運輸行業重點領域數字化與智慧化應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實現技術突破、產品創新和商業化落地,加速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作用、龍頭企業參與、高層次人才匯集的智慧交通產業格局。 (文 張堯)
(新媒體責編:wang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