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是河南省全部取消高速公路收費站交通管制的第一天。一大早,濮陽軍分區扶貧工作隊輾轉百余公里,帶著口罩、藥品和米、面、油等,走進幫扶的臺前縣后方鄉玉皇嶺村,了解鄉村疫情防控及春耕恢復情況,并對新年度扶貧工作展開調研。
疫情期間,濮陽軍分區干部職工一直牽掛著幫扶的貧困鄉親們,多次致電了解群眾需求。春耕在即,又專門上門調研,這讓村支書孫剛敏感動不已:“解放軍真是把我們當‘親人’啊!”
脫貧摘帽,不摘幫扶——
脫貧方案更精準
一行人首先來到貧困戶張貴青家。雖然戴著口罩,張貴青還是一眼認出了軍分區政委李建林:“李政委,您來啦!我正想找您報喜呢——去年我家參加的村養鴨合作社年底分紅了,拿到手兩千多元;你們幫扶俺家的15頭種羊也下了18頭小羊仔。這日子真是好過多了,這段時間,雖然因為疫情不能外出打工掙錢,可俺手中有糧心就不慌……”
張貴青一家命途多舛,2018年底本已脫貧,可去年初其丈夫、兒子因急病和車禍相繼去世,兒媳又患病,家中還有80多歲的婆婆和兩歲多的孫女都需要照顧,眼看一家人生活又要陷入困頓之中。脫貧沒脫鉤,李建林很快了解到張貴青家的窘境,與村支書孫剛敏一起,調整幫扶計劃,確保其不返貧。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要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不能滿足于貧困人口、貧困縣的一時‘摘帽’,還要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在孫剛敏的陪同下,李建林與機關工作人員一起,對該村貧困戶、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挨家挨戶展開走訪。返回軍分區后,不到一周,《深度參與濮陽市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下發到各縣(區)人武部。
部隊扎實過硬的作風讓濮陽市扶貧辦主任李金嶺感慨不已:“部隊扶貧就像打仗,動真格,不含糊,科學分類,因戶施策,確保了扶貧成效!”
動真格,摸實情——
致富之路更寬闊
初春的范縣,乍暖還寒。
記者跟隨縣人武部部長劉峰上門去給貧困戶張景勝送“禮”。
還未到張景勝家的藕塘,遠遠地就聽到機器的轟鳴聲。近前一看,采藕機器走過,雪白的蓮藕飄滿池塘。工人穿著連體的皮褲在水中把一節節長長的蓮藕拾起來,放在尼龍篷布做成的小船中。張景勝告訴記者:“采藕機器采取采一趟留一趟的方式進行,留下藕種,第二年不需要再種植。這都是人武部給俺指的致富‘高速路’……”
范縣是濮陽市沿黃河三縣之一,在此經過的黃河河床擺動相對頻繁,汛期來臨易漫灘,土質沙化貧瘠。縣人武部因地制宜推薦蓮藕種植作為脫貧項目,并指導貧困戶張景勝先行展開試點,當年蓮藕喜獲豐收,除去開支外,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了脫貧線。
這一次,劉峰再次上門送“禮”——建議在荷塘里放養小龍蝦,蓮藕龍蝦聯作提高收入;建議引進藕片真空包裝機,對蓮藕進行粗加工,解決蓮藕保鮮儲藏難題。伴隨著建議的,還有相關養殖書籍、縣里農業專家的聯系方式以及貸款辦法……劉峰告訴記者:“這次疫情中,部分農民因道路受阻、產品滯銷影響了收入。所以我們想,必須拓寬致富路,才能確保鄉親們脫貧之后穩步走上小康路!”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貧困村自我造血能力,該軍分區從貧困村支部入手,進一步強化組織功能作用;從駐村干部入手,進一步強化其敢于負責、勇于作為的實干精神;從因地制宜的特色優勢種養業或手工作坊入手,進一步強化鞏固穩定村民的可持續收入,確保脫貧攻堅戰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發現新情況,不等靠——
特事急辦更暖心
新學期開學,受疫情影響,各地學校普遍實行網絡授課。針對部分貧困家庭學生不具備網絡學習條件這一問題,3月2日,河南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要求全面摸排網上學習進展,逐校建立清單。看到新聞,李建林立即撥通了軍分區對口幫扶的玉皇嶺中心小學校長劉善新的電話了解情況。得知該校小學生基本是通過電視學習,家中均有學習終端時,李建林松了一口氣,但還是打電話委托臺前縣人武部派工作人員到玉皇嶺村挨家挨戶核實情況。
第二天,臺前縣人武部軍事科長魯延才來到玉皇嶺村。走訪時了解到,貧困戶梁兆林家中有兩個學生需要上網課,一個看電視,另一個用手機。但梁兆林家中沒有網絡,只能蹭鄰居家的用,上課時經常卡頓。在人武部的協調下,當天下午,聯通就上門幫梁兆林家安裝了寬帶。
李建林告訴記者,幫扶中發現新情況新問題,不當局外人,不等不靠及時解難是扶貧大課題的題中應有之義。
去年10月,軍分區在玉皇嶺村調研時發現,因農村小學撤校合并,玉皇嶺中心小學成了附近村莊唯一一所小學,學生一下子從不到300人增加至500多人。原有的設施不夠用了,特別是學生食堂,因容量有限,孩子們只能分批用餐,排在后面的飯菜都涼了。軍分區領導當即決定幫助學校擴建一個400余平方米的標準餐廳。村衛生室缺少應急藥品和床位,軍分區黨委會研究后,贈送了3萬余元的藥品和2張醫療升降床,以解燃眉之急;11名特困家庭學生面臨輟學,軍分區動員組織11名團職以上干部“一對一”結對幫扶……
與此同時,軍分區大力實施脫貧攻堅“聯鄉聯村聯戶”工程、優秀退役軍人村官工程和“四幫一建”愛民工程,廣泛開展“黃河灘區扶貧”“科技扶貧富民”等活動,先后資助百余名學生完成學業,定點幫扶10余個貧困村黨支部獲評先進黨組織,帶動500余名貧困人口脫貧。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