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雜志訊(本刊記者 / 蔡曉臻)因為疫情,今年的賀歲檔電影紛紛撤檔。由于各種原因,由徐崢導演的《囧媽》改在大年初一以線上的形式上映。先不論這一舉動在電影圈內有什么影響,單說電影內容,引人注目的亮點之一就是里邊的交通工具——K3國際列車。這輛從中國首都北京開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
關于K3,你應該知道的事情
這是輛什么列車?
K3/4次列車,是中國鐵路運行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至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的一趟國際聯運快速列車,自1959年6月4日起開行,現由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客運段國際聯運車隊負責客運任務。列車使用德國制造的18型客車及19型客車,穿越豐沙鐵路、京包鐵路、集二鐵路、蒙古縱貫鐵路及西伯利亞鐵路,途經中國、蒙古國、俄羅斯三國,運行橫貫歐亞大陸,全程7819公里,是中國鐵路開行里程最長的旅客列車。
其中北京至莫斯科每星期三在北京站發車,每星期四經由烏蘭巴托站,于星期一抵達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站,一共6天5夜,運行131小時31分。列車由1960年至2010年共不間斷行程4200多萬公里,往返行走的里程相當于繞地球1000多圈,安全運送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40多萬名旅客。
開行之初,中國主要學習蘇聯的經驗,照抄對方的作業程序、排班制度。早年乘坐這趟列車的大多是因公出差的政府官員、代表團,甚至是省部級以上的高級干部,車輛在庫內檢修時有公安人員把守,故而不少人把這趟車稱作“神秘的東方列車”。
雖然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蘇交惡,但列車仍然沒有停運。
1991年蘇聯解體后,隨著中俄關系快速發展和邊貿熱的興起,往返于兩國做生意的人員逐漸成為這趟列車的主要乘客,尤其是90年代初,坐車的大多是販賣國際商品的商人(“倒爺”),客車變成了“貨車”。
2000年代后,K3/4次列車的旅客構成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從北京到莫斯科的旅客主要是中國旅行團與西方旅游者,為的是欣賞沿途的風光,旺季時常常爆滿,一票難求。
購買方式和價位是多少?
這趟旅途全程7692公里,橫跨歐亞大陸,途經三國。這趟列車與我們在12306等平臺購買國內火車票不同,K3這類國際班列的車票只有向國旅旅行社購買。截至2020年1月26日,高級包廂是6080元/人,硬臥是3793元/人,手續費50元/人。
盡管這個價位很貴,但是在旺季依舊一票難求,想要體驗“囧媽”之旅的朋友還是盡早準備,正常的是提前30天預訂,同時也要準備好俄羅斯和蒙古國的相關簽證信息。據坐過這趟車的網友們反饋,沿途的風景完全可以值回票價。
列車內部的環境怎么樣?
既然我們要經歷5個夜晚,那么住宿問題肯定是最令人關注的了。從《囧媽》這部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到,K3次列車分為高級包廂和普通包廂。高級包廂有2張床位,外加獨立洗漱間,可以洗澡。普通包廂有4張床位,洗漱需要去公共衛生間,全程不可以洗澡。
除了住宿,吃飯的問題也同樣重要。因為這列國際列車途徑中國、蒙古、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所以在同一輛列車上可以品嘗到三個國家的美食。由于各國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管制,在途經每一個國家時,國際列車的餐車會更換為所在國的餐車。例如在蒙古國境內,就用蒙古國的餐車。不僅餐車的裝修充滿濃濃蒙古風情,所有菜品也是真正的蒙古廚師親手烹制,連支付的貨幣都是蒙古國圖格里克。進入俄羅斯后,走進餐車就可以吃到貨真價實的俄羅斯大餐了。
關于K3的故事
其實這趟列車在影視作品中提的比較多,比如《囧媽》,又比如以90年代K3中俄國際列車大劫案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莫斯科行動》。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90年代,中俄恢復貿易往來,大批中國人前往俄羅斯進行貿易活動,這些人也被稱為“倒爺”。1993年,在從北京開往莫斯科的K3列車上,先后有四個犯罪團伙對火車上的倒爺進行搶劫,傷人等惡性犯罪活動,在專案小組為期一年的調查最終將犯罪團伙繩之以法的故事。
沿途風景,美不勝收
購買完車票,了解過食宿之后,我們就可以踏踏實實的欣賞沿途的風景了。
在這一路上會欣賞到各類風景,錫林郭勒草原、蒙古戈壁灘、色楞格河森林、貝加爾湖、西伯利亞森林等等,草原、河谷、城鎮,在100多個小時的旅途中,從京包鐵路到蒙古縱貫鐵路,再到西伯利亞大鐵路,中蒙俄的不同風情、坐著火車就可以完美體驗。
黃沙戈壁看大漠孤煙,萬里林海賞春花秋月,色楞河畔望揚鞭牧馬……這條線路共經過三個國家,中國1天,蒙古國1天,其余4天都在廣袤的俄羅斯領土上奔馳。
列車出發當天夜晚會抵達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停靠2個小時,進行換輪工作。據說是由于戰爭時期為防止俄羅斯從北邊入侵,故意將兩國軌道修的寬度不同,以致出境前必須把車廂輪子換成蒙古國軌道的寬度才可出發,這可能對于大多數游客來說可能是頭一回聽說。由于我國的鐵軌寬度是依照國際標準的1435毫米,而蒙古和俄羅斯是1520毫米的寬軌,所以火車將在出國前對車輛進行更換,換成適應1520毫米的寬軌的火車輪。整個過程要5個小時左右,期間游客可以在車上體驗換軌,也可以在站房休息,欣賞一下我國的邊塞風光。
翌日,即到達蒙古國。此時乘坐在列車上,一眼向外望去,除了草原還是草原。看到眼前的景色會不禁想蒙古國自民國時期與中國分開之后,似乎就停留在了那個時代,一直保留著神秘色彩,當地蒙古居民的住宅大多一平房,一蒙古包,一圍欄。
火車第三天開始進入俄羅斯境內,當你的眼睛習慣了漫無邊際的光禿草原,眼前出現了大片大片的白樺林時,你根本無法抑制那種興奮與激動。到處都是金黃色,一片連著一片,沒有盡頭,無邊無際,那是一種來自心底的震撼!
不得不提的是,過了烏蘭烏德就可以看到“西伯利亞的藍眼睛”——貝加爾湖。貝加爾湖位于中蒙邊境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大、最深的淡水湖,據考其歷史已有2500萬年。最令科學家感興趣的是湖中古老的生物,有很多在其它淡水湖已經絕跡。列車會在湖畔整整走四、五個鐘頭,隨著湖的周邊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中,這段路程大概相當于貝加爾湖周長的1/7。講個小故事:貝加爾湖的名字“北海”,就是漢武帝時期蘇武牧羊的“北海”。當年漢武帝擊敗匈奴,派蘇武出使匈奴以商談和約,結果被漢朝降將衛律手下部將劫走匈奴單于母親的愚蠢計策所害,被單于流放到貝加爾湖邊牧羊。19年中蘇武吃盡苦頭,最終在須發皆白之時回到漢都長安。這就是流傳千百年的“蘇武牧羊”的佳話。
轉彎時可以將相機伸出窗外拍出很文藝的照片。貝加爾湖的美是一種讓人窒息的美,一望無際的湖面上空無一物,岸邊,白樺林間散落著一座座俄式木屋。偶爾路過幾個俄羅斯大叔,飛鳥帶起一陣浪花,真乃人間天堂。有人說:俄羅斯的人民心中裝滿了詩歌和童話。這句話是因為我們可以看到鐵路兩旁,再簡陋的房子,窗戶都會刷上鮮亮顏色的油漆,屋外的小院子里總有鮮花盛開,穿著樸素的勞動人民對火車上經過的客人報以微笑,小朋友們甚至會興奮地揮手。
最后抵達莫斯科,這個“森林中的首都”,著名的旅游城市,作為歐洲最大的城市,它是政治、經濟、金融、科學、藝術的中心,名勝古跡眾多。
鐵路旅行家、科普作家羅春曉曾經坐過這趟國際列車,“這趟列車最有特色的環節就是在二連浩特口岸更換列車轉向架。因為中國鐵路采用的是1435毫米標準軌距,俄羅斯和蒙古國采用的則是1520毫米寬軌軌距,所以列車到口岸后需要更換轉向架。但與其他國際列車更換轉向架時讓旅客下車等候不同,該趟列車的旅客將置身于車廂之中,親身感受整個更換過程。”羅春曉說。
談到旅途風光時,羅春曉說,進入蒙古國境內時,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可以看到火車的行駛軌跡。“因為軌道很多時候是呈S形布局的,所以透過車窗觀察即將駛過的鐵軌和車尾,感覺很奇妙。”進入俄羅斯境內后,列車將沿貝加爾湖畔行駛很長一段時間,由于車速不快,且可以打開車窗,旅客可以從容不迫地對周圍風光進行拍攝。
“一邊是森林,一邊是湖水,在沿途車站還能拍到乘務員給火車加煤,這都是在其他地方很難看到的風景。”羅春曉說,由于列車在車站會停留半個小時,當時他還跑到貝加爾湖邊撫摸了一下湖面。
加強經濟文化交流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持續發展使亞歐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更為頻繁。有專家稱,現今亞歐之間的人員往來次數、密度和速度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時期,每年僅中歐人員交流就達數萬人次,甚至更多。這其中,K3/4次國際列車便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鐵路合作組織原中方委員、副主席王勇平回憶稱,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經濟蕭條、商品短缺、物價飛漲。而此時的中國,經過多年改革開放,國民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這一時期,北京到莫斯科國際列車成為兩國商品和人員流通的大動脈,每趟列車幾乎都是一票難求、座無虛席。
今天,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上,有鐵路專家提出建議,老的既有鐵路線路或可改建為高鐵線路。如果按每小時300公里速度設計,相距7000公里的北京和莫斯科,旅客乘坐高鐵只需24小時便可到達。
對于這種觀點,王勇平表示值得研究。“如果再將亞歐高速走廊延伸到柏林,則從北京到柏林的時間將不超過30個小時。”他分析,這意味著亞歐旅游和商貿更加便捷,以中國國慶長假7天計算,想去俄羅斯旅游的人可以實現7日游,基本可以遍覽俄羅斯最精華的部分景點。
此外,所有想來中國旅游的俄羅斯人亦然。只要有足夠時間,他們幾乎可以乘坐高鐵游遍中國大地。“屆時,亞歐各界雙方代表會晤會談將更方便。假如雙方同時從北京或莫斯科出發,可以采取晚上在車上睡覺,隔天在中間某市會談或會商,再用一個晚上時間返回,不僅高效,而且安全。”王勇平說,“這將推動亞歐經貿達到一個新的層面。”
最后
這輛列車越來越吸引人的原因,除了電影電視的帶動以外,也有其他的原因,有旅游從業者分析稱:與機票相比的價格優勢、沿途豐富的美景,以及綠皮車車體帶來的懷舊情懷和時代感,都是吸引游客乘坐該趟列車的元素,這些體驗滿足了現代人追求不同生活方式、找尋私密空間的需求。
“試想,連續一個多星期在火車上,不用擔心老板找你加班、父母催你結婚、朋友喊你喝酒,可以完全放空自己,寫寫游記、拍拍照片,或者看著窗外發會兒呆,是多么愜意的事。”旅游博主山庶在游記中曾這么寫道。
這輛列車上無數人來來往往,它如同一個時間軸,隨著時間的流逝,無數的人和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輛見證了無數的重要歷史時刻的火車,記錄了中俄之間的悠悠往事,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