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到2017年,超過50個城市的公交、地鐵都支持移動支付方式,銀聯、支付寶、微信等多家支付機構紛紛布局“大交通”場景。在近日召開的公共交通出行峰會上,螞蟻金服城市服務總經理劉曉捷表示,未來一年,“大交通”范圍將擴大到超過100個城市,這其中也包括很多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每天約有2.5億人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全國公共交通年完成客運量超過900億人次。
有專家解釋,做支付需要場景,場景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消費息息相關的一些領域和需求,目前來看,衣食住行中的行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場景,巨頭通過場景的切入來加碼移動支付的布局,以獲取更廣闊、多維的用戶群體。在增加用戶量的同時也能獲取到相關的用戶出行數據,為他們產品和服務的升級、反饋、分析提供參考。
“移動支付+公共出行”,此舉對巨頭來說,是擴大他們的用戶群體和體現場景落地能力。對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來說,拿手機就能完成支付,大大方便了消費者,也增強了出行效率,是雙方可以實現共贏的形態。
還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對于公交運輸系統而言,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實現公交線路的定制化,達到更加節約資源,便民出行的效果。另一方面,公交車上可以連通WIFI,通過掃碼乘車后,啟動的應用軟件也將實時推送沿線周邊的商業服務,如領取優惠等,吸引乘客消費。此外,通過各類活動如乘坐公共交通即可贏取相關獎勵等,推動綠色出行。
對于移動支付巨頭和傳統公交公司而言,獲取用戶數據后,意味著新商業模式的開啟。但對于數據濫用的擔憂也一直存在,比如根據已有用戶信息可以得到消費者的相關生活軌跡數據。建模分析后,再將此類數據進行交易后用于商業營銷。事實上,此類大數據信息交易一直存在。
2017年9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的《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就曾指出,推動城市公交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鼓勵和引導城市公交運營主體大力推動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加快推廣移動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技術在城市公交領域的應用,引導各市場主體研發推廣城市公交智能化服務APP,鼓勵和規范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個性化公交服務發展。
我國政府在大力推動智慧交通建設的政策下,除了騰訊、支付寶、銀聯、京東支付等支付巨頭加碼公共出行領域外,小米支付、ApplePay、Huawei Pay等也試圖入局分羹。
和其他移動支付場景一樣,“互聯網+公共出行”的主要難題在于用戶的信息安全問題,綁定支付寶(微信)并使用,必須提供相關個人信息并被記錄相關行為數據。如果這些數據被有心人利用,對于用戶來說將面臨很多風險。
專家建議,要防范此類情況的發生,首先一點就是平臺方面要做好配套嚴密的數據管理措施,對于用戶數據進行嚴格把關。此外,政府單位可以完善或出臺相關制度來為用戶數據保駕護航,而用戶對于自身的數據也要有保護意識,不隨便開放權限給手機軟件。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