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不一樣”的大武漢,借著迎接軍運會的東風,城市面貌開始了新一輪華麗蝶變。
入夜,細心的市民發現,徐東大街汪家墩路段的兩塊指路牌“閃閃發亮”,甚至有幾分科幻的感覺,原來,它是最新上崗的智慧交通標志牌,采用物聯網技術,是全球首創物聯網交通設施,將來可應用于無人駕駛。
街頭,纏著密密麻麻電線的信號燈燈桿變得光潔了,這是武漢交警自主研發獲得國家專利的“總線控制信號燈”,它實時檢測交通流量,聯動調整信號配時。入夜,東湖南路上的交通隔離護欄也率先變“亮”了。
早晨7時50分,中南路武漢小學門前,一輛輛私家車駛來,“黃馬甲”依次上前拉開車門,牽著孩子下車、送進校門,秩序井然。這是全市“警校家”護安保暢通模式的一個縮影。
不知不覺中,武漢三鎮的斑馬線上也變了樣,機動車呼嘯而過的景象越來越罕見,禮讓行人漸成風氣。
在軍運會一周年倒計時即將開始的時刻,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武漢三鎮,感受到交通秩序“顏值”正在持續刷新。
全球首創智慧交通標志牌驚艷亮相
4月初的一天夜晚,有讀者向本報報料:徐東大街汪家墩路段出現兩塊“閃亮”的指路牌,又大又亮,原先從來沒有見過,這是什么“新科技”?記者趕到現場看到,這兩塊指路牌在夜色中無比清晰,甚至有幾分科幻的感覺。
當晚,交管局設施大隊人士告訴記者,它是全彩動態嵌入式LED發光標牌,可顯示全彩的各種字樣、圖案,在武漢大道從市民之家到岳家嘴路段試點安裝了6塊,當天剛完工首次亮相,引起不小的反響,他本人已經接到好多咨詢電話。
本報的報道隨后在網上被大量轉發,一些網絡媒體給它貼上了“驚艷”“亮瞎”的標簽。
6月5日,在南京召開的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智庫大會暨產業創新論壇上,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副局長宋嶸作了交流發言,更先進的交通標志揭開了神秘面紗。
傳統的交通標志是孤立的、靜止的,缺乏數據采集和輸出功能。武漢大道沿線新裝260套多種類型的主動發光交通標志牌,應用基于NB-Iot技術(即:基于蜂窩的窄帶物聯網),標志牌從此有了“智慧大腦”,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實現了可視、可感、可控。它是全球首次在交通安全設施領域應用窄帶物聯網技術,實現信息雙向流動,能為地圖導航和交通指揮的精準性提供更完備的數據支撐,對于推進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智慧交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經過武昌水果湖地區的市民發現,洪山路、東湖南路上的交通隔離護欄變“亮”了:蓮花紋路、蓮花柱帽、中間是纂體“漢”字,輕盈、靈動與周邊的山水環境完美融合,夜晚還能發光。
武漢市公安交管部門介紹,為迎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正在武昌水果湖地區打造交通設施“靚化”示范街,然后在全市推廣。
優化交通既靠高科技也靠跑腿調研
交通安全設施不僅變“亮”了,而且變清爽了。8月中旬,有市民發現,武昌百瑞景路口的紅綠燈變了樣,以前燈桿上密密麻麻的電纜線不見了,只留下一根簡潔的燈柱。記者從交管部門獲悉,這是武漢交警自主研發并獲得國家專利的“總線控制信號燈”,目前已在百瑞景路口、解放大道循禮門、青年路淮海路路口安裝使用。
這種新型信號燈系統是武漢市交管局科研處自主研發的,研發技術負責人、交管局科技處民警黃傳明告訴記者,它采用40伏低壓直流供電,消除了觸電隱患,施工便捷,易維護,更智能。它采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CAN總線等技術,可自動校驗觸發倒計時,實現故障自動檢測預警、數據二次分析等功能,通過“總線控制”,原來需要10多組線纜的信號燈路口,現在只需1根電線,顏值大為提升。它還能使用太陽能供電,可節約70%左右的用電成本。
據悉,武漢市將在中心城區105個路口全面改造升級使用這種信號燈。
優化交通既靠高科技,也靠民警跑腿調研。以百瑞景小區為例,入住居民超過1.1萬人,僅有瑞景路和寶通寺路兩條窄路出入,周邊密布多條快速路和主干道,小區居民進出交通壓力巨大。
先治違停,將寶通寺路、石牌嶺西路、瑞景路設為嚴管路,加裝7套監控,再對寶通寺路瑞景路口實施“手術”:禁止車輛調頭,遷移調頭點,遷移公交車站,將人行橫道前移5米,在3所學校附近挖掘潛力騰出停車位,完善停車誘導系統,結合使用智能信號燈,增設流量檢測設備,設置路口防溢出系統。經過持續1年的調研和改進,進出百瑞景的路終于順暢了。
武漢交管部門介紹,為提高市民出行質量,經過深入調研,選擇交通問題較突出的后湖、楊汊湖、天順園、四新、首義、百瑞景、南湖、常青8大片區,通過路口精細化組織、路段違停管理、慢行交通防護、單行線等方法,緩解居民區出行難、停車難等問題。目前已經完成設計,正在組織招標實施。
從禮讓斑馬線到護校保暢“警校家”
武漢交通秩序顏值的持續刷新,既在科技投入、交通組織等硬件方面發力,也在秩序管理方式方法等軟件方面狠下功夫。
今年以來,武漢交管部門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整治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集中行動,扭轉了非機動車隨意亂竄的勢頭,騎車闖橋隧基本禁絕。而始于去年6月份的機動車禮讓斑馬線行動,如今蔚然成風。
記者昨天來到市交管局指揮大廳,通過路口監控視頻記者看到,在各個路口、路段的人行橫道線上,70%以上的私家車駕駛員都會減速、停車避讓行人、非機動車。據統計,公交車及出租車的避讓率達80%以上。據武漢交警大數據顯示,今年7、8月全市路口平均不禮讓行人、非機動車的違法行為較5、6月份下降35.4%,洪山區白云路、黃陂區黃陂大道分別是中心城區、新城區降幅第一,降幅分別為73.6%和61.1%。
另一個顯著變化出現在小學校園門前。
昨晨7時50分,正值交通早高峰,武昌東三路水果湖第一小學門前,身穿黃馬甲的幾名家長迎候一輛輛送學生的私家車,拉開車門,牽著孩子下車、送進校門。從前車輛、家長、孩子“亂作一團”的情景不見了。
小學門前早高峰擁堵,長期困擾著學校、家長和交警。去年12月15日,位于中南路的武漢小學率先試點“警校家”護安保暢模式,征集家長志愿者“警校家”護校保暢隊,得到家長們的熱烈響應,紛紛報名參加值日。武昌區交通大隊、教育局等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交警主導,學校和家委會共同組織,家長為主體。邀請交警到學校為家長志愿者系統授課。
最早參加“護暢隊”的家長之一、校家委會成員學生家長劉瓊說,“我們不斷收到家長的感謝信,這個工作太細心、太周到了,校門口再也不堵了。”
這一模式迅速在全市各區復制,并得到省公安交管局充分肯定。武漢育才二小的家長介紹,現在孩子的時間,比以前平均減少約10分鐘,而且也不擔心孩子的安全。
9月14日早晨,全市“警校家”護安保暢工作推進會來到武昌區水果湖第一小學門前觀摩。目前,全市已全面推廣“警校家”工作模式。
武漢交管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街面交通秩序是城市的一張“臉”。迎接軍運會,當好東道主,是武漢交警加快提升交通秩序顏值的強大動力,是交通管理提檔升級的催化劑和動員令。隨著軍運會安保戰役全面鋪開,武漢交警將繼續在省公安交管局指導下,強科技,抓管理,補短板,讓大武漢交通秩序的顏值“每天不一樣”。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