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隨著渝長八標收到重慶市長壽區交通局復工復產報備完成通知書,北新路橋集團承建重慶渝長擴能高速公路項目全線實現全面復工。
疫情防控再升級
渝長擴能項目一、二標第一、第二批復工人員核酸篩查檢測合格,三標第一批70余名復工人員核酸檢測合格……連日來,在徹底摸排返崗復工人員14天行動軌跡的基礎上,渝長擴能項目疫情防控再升級,全面開展核酸檢測篩查,為復工復產加上安全“防護盾”。
在渝長三標核酸檢測現場,返崗人員保持1.5米間距分批排隊,檢測人員為大家依次口腔采樣,將樣本存入編配個人專屬檢測二維碼的核酸檢測試劑盒,整個測試過程不到1分鐘。渝長三標項目經理劉本軍表示,開展返崗復工人員核酸檢測,兩三天即可出結果,可有效保障項目復工安全有序。
渝長6標復工前,項目部事先對駐地辦公樓進行規劃,將第三層設置為隔離區,嚴格按照一人一間標準,由專人負責管理?紤]返崗人員在隔離觀察期間行動不便,項目部食堂每日準備三菜一湯,由專人進行“無接觸式”配送,并噓寒問暖,送開水、送快遞,做好后勤服務保障。
“我們建立了操作人、負責人、檢查人三級問責機制,抓好駐地、施工現場、公共區域消毒防疫,做到不放過一處,不漏掉一角,不錯過一次”,渝長6標負責人陳浩介紹。該標加強對駐地人員的管理,出入駐地做到三個“必”字,必測體溫、必須消毒、必須登記,并為員工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發放體溫計,每日兩次報測體溫,嚴格做到一人一檔案,不落一人。
在渝長九標,有的員工擔起“門衛”職責,在冷風中,仔細排查進出人員和車輛,并做好登記;有的員工充當起“外賣小哥”的角色,一日三餐把飯菜從食堂送到返程人員隔離區;有的員工成了“環衛工人”,清理垃圾、背著噴霧器消殺的身影遍布角角落落。
控制性工程施工提速
截至目前,渝長擴能項目新房子特大橋、兩江隧道、御臨河特大橋、箭沱灣互通、三林橋互通等多個控制性工點已全面復工。
新房子特大橋全長1395.42米,最高墩達84米,是渝長擴能項目的最長大橋和第一高墩大橋。大橋33、34號主墩上跨渝懷鐵路,采用45+90+45預應力箱梁懸臂現澆跨越,是全線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連日來,在新房子特大橋施工現場,大批建設工人戴著口罩有序作業,全力搶回耽擱的時間,推進特大橋33號及34號墩掛籃施工進度。因為疫情一度沉寂的工地,正在逐漸恢復往日的火熱,焊接聲、切割聲、錘打聲此起彼伏,與機器轟鳴聲交織,奏響著重慶渝長擴能項目一標的“復工序曲”。
隨著第一、第二批返崗工人先后經過隔離期,核酸篩查檢測合格,渝長擴能項目二標兩江隧道正式進洞作業。進洞前,該標現場召開復工安全技術交底、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及安全生產知識培訓,并通過區域全方位消毒、食堂分時段用餐等方式,確保復工復產安全。
渝長三標施工員王震、蘇鴻博每天身穿防疫服,背著噴霧器來到民工宿舍噴灑消毒液,工作累,他們卻樂呵呵的。 “還有300多米兩江隧道就要貫通了,無論事情大小,管理人員多做點,工人安全了,我們的進度才有機會搶出來”三標施工科長張旭東說。
御臨河特大橋全長844.5米,主橋為雙向6車道大跨度連續剛構橋,主墩高69米,主跨210米,是影響渝長擴能項目按期通車的關鍵性工程。渝長四標采取點對點包車方式接送40余名勞務人員盡快返工,并對所有進場人員進行兩次核酸試劑檢測,第一時間完成崗前培訓。該標在大橋出入口設立疫情觀測點,安排專人進行體溫測量,并利用勞務工就餐間隙循環播放《北新路橋開復工(返崗)知識》廣播,促使科學防護和精準復工內容入腦入心。工期緊、任務重,渝長四標與勞務隊負責人簽訂“作戰”責任書,主要領導分片包干帶隊落實,多個工點分批復工,合理分配勞務工名額,確保進場即上崗,上崗有事做,避免多人聚集。該橋計劃在3月9日實現累計完成100個節段的目標。
確保2020年通車目標
據悉,渝長擴能項目全長53.265公里,概算投資88.06億元,根據重慶市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渝長擴能項目是該市2020年建成通車項目之一。
目前,渝長擴能項目總承包部按照“一標段一方案”,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各復工合同段強化內部協調機制,搶時間、補損失。該項目半邊街大橋左幅6號墩底系梁已進入土方開挖階段;長壽西互通3號橋樁基鋼筋籠正在加緊制作;御臨河特大橋重慶岸左幅掛籃已往前移;新房子大橋34號墩左幅零號塊內模支架已拆除完畢……
該項目組織民工快速返崗,全面復工后,返崗民工將達到2200余人。各項目駐地和施工現場實施封閉管理,嚴格落實分餐制、錯時用餐、雙人單間住宿。
渝長擴能項目總承包部總經理韋剛表示,目前全線復工率已達到90%以上,項目施工管理人員實現100%到崗,按照“投資目標不減、通車目標不變、施工組織合理、措施保障有力、質量安全可控”的原則,他對完成2020年通車任務充滿信心。(文/雒煥鼎)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