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濟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萊蕪區大隊堅持群利益無小事,始終把群眾當家人、把民事當家事,把工作著力點和落腳點放在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滿意上,在偵破交通肇事逃逸案過程中,立準小案當作大案破這一“風向標”,先后破獲微小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數十起起。用辦“小”案換取了大平安,用“小”字換來了群眾一張張滿意的笑臉。
不以案小而不為
隨著經濟和城市的快速發展,電動車的蹤影到處可見,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和學生上學放學期間,電動車成行結隊四處閃動。車多人擠,也就少不了電動車與各種車輛刮刮蹭蹭。雖然不是大事,但處理起來比較纏手。濟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萊蕪區大隊事故處理中隊的民警堅持小案當作大案破,不以案小而不為。
不論大小有案必查,凡查必果,這早已成了事故民警的常態。
2021年6月21日18時多,濟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萊蕪區大隊122接到一個急促的報警電話稱,在萊蕪區文化路市場監管局門口路段,有兩輛電動自行車發生刮蹭事故,受傷者亓女士強烈要求民警一定要找到逃逸的電動自行車,說啥也要討個說法。
辦案民警根據亓女士的描述,查看了事故現場周邊的監控錄像,查到了案發經過。民警沿途追蹤,由于電動車目標太小,沿途監控均不能看清車牌號碼,案子偵查工作陷入困境。
辦案民警開拓思路,反向查看監控,費盡周折,最后終于找到了肇事者。在民警的協調下,當事人雙方互諒互讓,達成了和解。雙方當事人都對民警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感到滿意。
小案當作大案破
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李女士將新買的“愛車”停放在萊蕪世紀城小區的路邊。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車子被電動車刮了,可騎車人早已無影無蹤。這可把李女士氣壞了,非爭爭這口氣把肇事者找出來不可!于是,她打電話報了警。
萊蕪區大隊事故中隊中隊長迅速趕趙現場開展工作,經大量工作,發現肇事車是一輛黑色的三輪電動車,但由于是夜間發生的事故,車子又沒有牌照,加之光線不好,根本看不清車的型號及其它情況,給偵查破案罩上了一層迷霧。
案發后的幾天里,李女士每天都到事故中隊探詢案件偵破情況,高超隊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該事故在常年處理事故民警的眼里可以說就是芝麻小事,可在李女士心生可成了大事了,一天不破案她的心就一天放不下。
群眾無小事,作為一名人民交通警察,必須堅持群眾利益至上,小案當作大案破。
在案發后的時間里,高超及辦案民警一有空就前去開展排查走訪工作。他們利用晚上時間,圍繞三輪車的特點及當晚肇事車肇事后的出行蹤跡,以世紀城為重點向四周輻射,做到逐樓逐停車場進行排摸,順線追蹤,以線尋車,以車找人,真的是披星戴月,馬不停蹄,辛勤奔波,風雨無阻,有兩次因下雨還被淋成了“落湯雞”。
高超及辦案民警歷經二十多個夜晚,先后走遍了世紀城及周邊大大小小的商鋪及各小區的各個角落,有付出就有回報,最終偵破了此案,案件順利處結。
群眾利益無小事
2021年6月11日13時35分,萊蕪區大隊事故中隊正在值班的中隊長高超接到報警,停放在萊蕪區長勺路與龍潭大街路口東側濟寧菜館停車場的帕薩特轎車被刮碰,肇事車逃逸。高超立即帶領民警驅車趕到事故現場開展工作,通過現場勘查,發現停在停車場的一輛黑色帕薩特轎車左后翼子板被輕微刮擦,損失大約500元。
盡管高超和民警仔細勘查,但現場并沒留下肇事車刮車時遺留下的碎片等痕跡物及其它有價值的物證。經認真詢問受害人,查看停車場周邊飯店、商鋪的監控,走訪附近群眾,確定破案難度卻不小。但此案不破,勢必會讓車主感到心灰意冷,讓群眾對交警失去信任。他暗下決心,不破此案誓不罷休。
事故中隊的現狀是民警人員少、事故多,繁重的事故處理任務讓民警們忙得一個人恨不得頂三人用。但民警們時刻把此案掛在心上。他們不怕疲勞,加班加點,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時間調查此案。
辦案民警不僅端午節沒有休息,就連接下來的周末也沒人休息,加大了偵查力度。他們擴大范圍調看停車場周邊各個單位的監控,并對周圍群眾進行走訪調查,最終找到了肇事者。此案歷經十天,在民警鍥而不舍的努力下成功告破。
車主劉先生感激地說:“我以為這起案子損失只有500元,如果破不案也就算了,真沒想到你們對案子這么關心,對破案這么癡心。你們的工作態度真是讓俺口服心服!”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