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網訊 夏季是交通事故的高發期,也是事故預防的關鍵期。當前已進入盛夏時節,暑期即將到來,旅游客運不斷增多,貨運流量持續攀升,帶有明顯夏季特點的事故呈現多發,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壓力增大,為強化夏季交通事故預防,聊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合理安排勤務、科學用警、勞逸結合,防反彈、防松懈的工作,切實壓實擔子,落實責任,確保完勝道路交通事故預防主動仗。
強化源頭隱患清理。組織開展以校車、危險品運輸車、暑期交通旅游出行車、農村面包車為重點的道路交通安全大檢查,采取隨機抽查、突擊檢查、反復督查等多種形式,常態開展源頭隱患“清零”行動,持續開展GPS動態監控專項檢查,嚴格督促、倒逼企業落實24小時動態監控制度,及時發現并督促整改安全隱患。特別是對違法行為突出的,堅持疊加懲戒,隱患不整改不放過,堅持路面查處和企業約談并行,該錄入緝查布控的要錄入緝查布控,查一輛少一輛,每多查扣一輛就減少一份隱患,同時教育警示更多的人。
強化路面查控防控。突出夏季交通事故防控的重點時段,按照路面勤務“高于平時、動態調整、管住重點”的要求,重點把好省際、市際執法站等關鍵卡點,緊盯“兩客一危一貨”、校車、面包車等重點車輛,同步推進酒醉駕毒駕、農用車違法載人、面包車超員載客、危化品車交通違法、假套牌嫌疑車輛查緝會戰、創城交通秩序整治、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整治等專項行動,從嚴治理交通違法亂象,始終保持高壓嚴管態勢。針對可能出現的危化品運輸高峰,高速支隊及危化品運輸車輛通行較多的交警大隊,加強有針對性的落實重點管控措施。突出農村地區面包車管理、農用車違法載人治理,嚴防前期治理效果反彈。同時加強環魯公安檢查站的日常管理和運行,充分發揮檢查站的作用,建立起日常查控機制,科學安排勤務,加大對重點車輛的檢查治理。
強化稽查布控會戰。緊緊依托稽查布控系統,作為精準打擊轄區交通違法行為的技術支撐,充分發揮機動車緝查布控系統作用,持續發力、跟蹤分析,嚴厲打擊四類重點車、逾期未檢驗、逾期未報廢車輛,效地打壓了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的生存空間,切實消除路面上移動的交通安全隱患,確保稽查布控實際打擊效果。自部署開展行動以來,全市已查獲假套牌、逾期未報廢車輛527輛,刑事立案4起,行政拘留12人,有效消除了轄區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強化集中夜查行動。時逢盛夏,酒駕醉駕毒駕肇事交通事故呈多發態勢,為著力消除夏季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支隊下發通知,結合酒駕醉駕高發特點,將每周五、周六、周日確定為集中夜查行動日,在城區重點路口特別是城鄉結合部、餐飲娛樂場所周邊道路,涉酒涉毒事故易發多發點段設置夜查行動檢查點,采取城鄉統籌、部門聯動、警隊聯勤、異地用警、交叉檢查等形式,開展跨轄區整治行動,織嚴織密整治網絡,做到市區道路、國省道、農村道路整治同開展、全覆蓋、無盲區,減少執法干擾,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重拳整治酒駕醉駕毒駕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及時、高效、精準布控查緝,形成嚴打重點交通違法行為的“天羅地網”。截至目前,全市共查處酒駕2591起、醉駕208起,全部依法予以嚴懲。
強化交通安全宣傳。持續深化“平安行.你我他”行動,同步開展暢安城市、暢安鄉村、暢安公路、暢安高速、暢安運輸、暢安旅游、暢安農機、暢安校車“八個創建”,注重運用“四兩撥千斤”的巧實力,善于從宣傳上、共治上發揮更大效能。堅持提前提示、及時預警、宣傳引導“三位一體”的有效做法,充分發揮各類媒介優勢,強化融合互動,切實做好夏季針對性宣傳提示。會同媒體組織“走進指揮中心”“走進直播間”“聯合大直播”等活動,警媒攜手開展安全預警,認真落實“兩公布一提示”工作,廣泛宣傳高速公路、雨霧天氣安全行車常識,服務百姓出行,倡導文明交通。堅持通報曝光、約談警示、督辦整改“三管齊下”,著力促進部門協同推進、行業自覺落實,最大限度地調動和利用社會資源,共同推動隱患整改落實到位。積極開展文明交通進駕校“五個一”活動,狠抓各項措施推進落實。活動開展以來,共設立文明交通宣傳基地或陣地28處,上文明交通法制課336場次,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350場次,組織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432場次,舉行文明守法駕駛宣誓儀式303場次,受教育學員累計221196人次。
(馮永華)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