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西行哈薩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亞,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
又是一年金秋季,“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搭合作之橋、友誼之路,串聯起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今日起開辟《“一帶一路”這5年》欄目,展現5年來交通運輸系統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扎實舉措。敬請關注。
九月的霍爾果斯,秋意漸濃。然而,往來不絕的行人讓這個邊境小城熱度不減。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辦證大廳,人們有序辦理進出境業務。
作為我國西北最大的國家一類陸路公路口岸,霍爾果斯的跨國貿易輻射了中西亞地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五年來,新疆高位推動,積極作為,加大力度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交通樞紐中心,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
立體交通網提高通達能力
地處亞歐大陸腹地的新疆,歷史上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而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8國接壤的新疆,依舊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也正因為此,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提出要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鄭明權介紹,自治區交通基礎設施正在完善,尚未形成網絡優勢,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任重道遠。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抓緊謀劃,圍繞“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和“十大進出口產業聚集區”的重點建設任務,不斷完善政策規劃體系。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進一步提出,積極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北、中、南三大通道和南北疆大通道建設,加快鐵路、民航、公路等立體交通網絡建設,進一步提高新疆通達能力。
去年,北通道京新高速公路明水至哈密段全面建成通車,成為第二條全天候進出疆的交通大動脈;雙西(歐洲西部至中國西部)公路國內段全線貫通,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完美連接。今年,吐和高速公路墨玉至和田至洛浦段建成通車,喀什(疏勒)至葉城至墨玉段二期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北、中、南及南北疆高速公路大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
民航、鐵路建設持續提速。近年來,富蘊、石河子、且末、莎車、若羌等機場先后投入運營,新疆民用運輸機場增至20個,成為我國機場最多的省份。鐵路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鐵路營運總里程達6244.4公里,高鐵建成836.4公里。
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鐵路、公路、航空和管道四位一體的綜合運輸網絡。在全國31個省(區、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綜合指數排名中,新疆位列前十。
向西通道變成物流集散地
日前,在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一趟班列開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這是集結中心自2016年5月建成投運以來,開行的第1448列中歐班列,也是今年以來開行的第603列中歐班列。這一數字已占到去年全年開行總數的85%……從最初的每周1列發展到如今的每天3列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過去,貨源分散一直是制約中歐班列壯大的短板。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針對國內客戶個性化物流需求,設計全程物流方案,提供倉儲、分撥、轉運、通關等“一站式”物流服務,吸引內地出口物資“化零為整”集結,實現貨源快速聚集。兩年多來,由集結中心始發的西行國際貨運班列線路從4條增加到19條,覆蓋歐亞17個國家、24個城市,形成了多點始發、多地運行、多點到達的運輸新格局。
新疆新鐵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昌林介紹道,全國越來越多的西行貨品在這里集結,新疆由一個向西物流通道變成了“一帶一路”的重要物流集散地。
公路運輸同樣暢通。截至2017年年底,全疆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8.6萬公里,自治區已與五個接壤國家開通國際道路運輸線路111條,國際道路運輸線路位居全國之首,客貨運量分別突破300萬人次、2000萬噸;中吉烏國家公路貨運運輸實現常態化。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