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區內部縱橫成網、外部配套成環,到打通“經脈”、暢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改革開放40年來,靜海交通路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運輸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發展。區交通局黨委副書記、局長楊金水作為靜海交通路網發展的建設者和管理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以切身的經歷講述了40年靜海交通發生的巨變。他說:“第一個十年是筑路階段,主要是滿足人們的基本通行。第二個十年是構網階段,初步構筑靜海公路的骨干網架。第三個十年是強網階段,在路網規劃的基礎上,把路網做大做強。第四個十年是靜海公路綜合發展的十年。”
記者:公路交通,是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40年,靜海農村公路網絡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疏到密、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取得的顯著成就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楊金水:改革開放是靜海公路交通建設的一個起點,1979年靜海公路總里程為538.5公里,其中省級公路6條129.5公里,縣級公路5條98.2公里,公路橋涵76座。當時,省級干線路面寬度僅為6米,縣鄉公路多為等外路,橋梁基本屬于中小橋,公路通行能力嚴重不足,遠沒有形成網絡格局。為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縣委、縣政府號召全縣人民展開筑路會戰,經過艱辛努力,到1990年,境內公路初步成網,新建(大修)縣級公路25公里、鄉村公路659.88公里,使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032公里。經過幾代交通人的努力拼搏,特別是近年來大規模、快節奏、高標準地建設了如靜海環線、團泊環湖路、子牙快速路、新104國道、團泊大橋等一大批社會影響大、拉動經濟發展能力強、惠及民生的重點工程項目,使全區路網通達能力和干線公路綜合服務水平得到了長足發展。到目前,全區公路總里程已由1979年的538.5公里拓展到2334.8公里,增幅比例達到433.58%。路網密度15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3.8公里,國道131.2公里,省道270.1公里,縣道227公里,鄉村公路1582.7公里,專用路40.1公里,6米以上農村公路占比21.7%,農村公路網密度為11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于全市乃至全國的前列。
目前,全區干線公路已經形成了“十縱七橫一環十二射”的網絡骨架,鄉村路網實現了真正意義的“村村通”格局,并且與京滬、津滄、唐津、濱石等高速公路相聯通,形成了縱橫交錯、八方通衢的交通大動脈。特別是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和“靜滄廊”(3+5)深化交通基礎設施對接合作項目的落實,加速推進了靜海與河北省滄州、廊坊等周邊城市的區域交通的互聯互通,促進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使得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內通外聯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日臻成熟。
記者:公路運輸,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主要內容。40年,靜海公路運輸從單一馬車到車流如梭,見證著經濟的體量,流速標志著發展質量,這一切通過哪些具體變化更能說明問題?
楊金水: 改革開放前,靜海公路運輸基本是馬車為主、國有專業運輸獨家經營、運力運量長期在低水平徘徊的局面。1979年靜海的貨運總量僅有50多萬噸,其中85%以上的都是用馬車運輸的,客運車輛幾乎為零,1979年靜海恢復了客運站,當時運營的客車僅有4部。
隨著城鄉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靜海城鄉客貨運輸市場日益活躍,迅猛發展,高速直達客運、城鄉公交班線、出租車等新興業態相繼出現,構建了合理的公交運輸平臺。到目前,全區共擁有客運出租車1119輛、開通公交線路30條,公交車輛302部,是1974年的75倍,其中:市際公交線路15條,省級公交線路1條,區內公交班線14條,實現了村村通班車。自2015年12月,靜海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努力改善農村交通條件。目前,完成收購17條農村客運班線共計162部車輛,建設公交站5座、200座公交候車亭、充電樁36個,形成了以鄉鎮為節點,以行政村為終端的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網絡。
記者:公路管理,是交通安全的保障、社會發展的標志,更是創建城鄉文明的風景。40年來,靜海公路管理工作亮點在那些方面體現的最為明顯?
楊金水:應該說,改革開放的40年,就是靜海公路交通不斷建設、創新發展和強化服務的全過程。改革開放初期,公路養護仍然使用土籃、锨、手推車、小拉車等傳統工具。“養護人員苦,一天能吃二斤土”是對當時養路人員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也反映了當時的公路養護情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公路建設的推進,公路養護管理的作用日益凸顯,養護作業方式和管理水平也不斷改進和提高。多年來,交通人緊緊圍繞“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的理念,不斷加大養管投入力度,深入推進精細化管理,精心打造“更暢通、更安全、更和諧、更高效”的靜海公路養護管理新形象。以205國道“暢安舒美”路創建活動為示范和引領的靜海公路,管養水平大幅提升,路域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特別是近10年來,始終堅持以服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宜居城市為目標,精心打造靜海公路綠化美化新品牌,先后建設實施了新104國道、子牙快速路等一大批景觀效果好、建設規模大的公路綠化項目,主要干線公路全部建成綠化景觀通道,形成了“現代、自然、文化、生態”一體,“喬、灌、花、草”結合,“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一道道靚麗風景線。獲得“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公路綠化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其中,道路亮化工作成為國內首創,全區主要干線公路已經安裝太陽能路燈1萬多基,保障了夜間安全通行。到2017年底,全區縣級以上公路列養里程達428公里,列養橋梁81座,路面保潔率達到98%以上,干線公路技術狀況指數達94,路面使用性能指數達到91以上。于2005年、2010年、2015年代表天津市參加全國國省干線大檢查,受到交通部的高度認可。
在結束訪談時,楊金水滿懷信心地說:“過去人說,要想富,先修路;現在卻是,公路通,百業興。進入新時代,我們將進一步深化交通路網的建設、養護、管理、服務,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公路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增強交通行業均等化、普惠性的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共享交通發展的新成果,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