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停,綠燈行。”這是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懂的常識。
在校園周邊,也設置了各種交通標志和設施。然而,早午高峰和下午放學仍是兒童交通事故的高發時段。上周,在人民大學舉行的一場“兒童與道路交通安全”研討會上,人們猛然發現,在道路交通設施的設置上,兒童被長期忽視了。
數據分析:學校周邊最需要安全
來自中國疾控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道路交通傷害是我國15-44歲人群的第一死因,是1-14歲人群的第二位死因。
5月30日,在“兒童與道路交通安全”研討會上,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高巖表示,道路交通傷害已成為兒童的“二號殺手”,僅次于溺水。通過對近十年0到15歲兒童交通事故的統計發現,每20個交通事故死者中就有1個是兒童。這其中,1到6歲的兒童又占到了50%以上。
通過對交通方式的分析,兒童步行和乘車時“最危險”;通過對時段分析,事故高發時段集中在早午高峰、下午放學時間。這其中,1到6歲的低齡兒童步行事故風險尤為突出。高巖分析,兒童交通事故風險高,既有生理、認知、行為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道路交通設施不完善、防護措施不到位的問題。他建議,除了強化立法執法、加強宣傳教育等措施之外,改善道路安全設施也十分必要,如安裝監控、設置減速帶、完善警示標志等。而設施的重點,就在于校園周邊。
根據公安部發布的《中小學與幼兒園校園周邊道路交通設施設置規范》(GA/T1215-2014),對校園周邊道路交通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交通標志的尺寸宜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放大一個等級;視頻監控系統應覆蓋校園周邊道路,校園周邊道路應安裝測速設備和限制速度標志(限速值為30km/h);校園出入口應施劃網狀線;應設置注意兒童標志等。高巖表示,校園周邊首先要規范設置標志標線,另一方面,交通安全設施也應該考慮到兒童的特性。
記者探訪:均未見到測速設備
可實際情形如何呢?上周,記者對幾個小學和幼兒園進行了實地探訪。
記者首先來到了大興區第八小學。這座小學的校門位于一條城市支路上,交通情況較為簡單,但由于建設年代較早,停車設施明顯不足,在上下學時段擁堵較為嚴重。
記者看到,校門口按規范施劃了網狀線,在網狀線兩側,施劃了人行橫道,并配有人行橫道標志,但未按規范設置停車讓行標志和注意避讓行人等提示文字。人行橫道前施劃的停止線與人行橫道預告標識線因為褪色,已經很難看出。在校門區域的兩側,限制速度標志(30km/h)和“學校區域”輔助標志也是按規范設置。此外,校門口周邊還設置了注意兒童標志和減速帶,設置了監控設備,并且標明此片區域為交通違法行為錄像采集區。除了未見到測速設備標志,人行道寬度、照明設施均符合相關規范。
記者隨后來到了大興區第五小學。這座小學的校門同樣位于一條城市支路上,校門東西兩側30米處均為丁字路口,且道路為雙向車道,交通情況較為復雜。記者探訪時,正趕上學校組織的兒童節活動,在門口接孩子的各種車輛導致了嚴重的擁堵。
在距離校門口約70米處,設置了一塊尺寸較大的指示牌,寫著“關心孩子,從起步開始”的字樣,提醒司機注意前方區域。記者看到,校門口按規范施劃了網狀線,網狀線兩側施劃了人行橫道并配有人行橫道標志、注意兒童標志;在校門區域的兩側,也按照規范設置了限制速度標志并附加“學校區域”輔助標志。雖然設置了減速帶和監控,并在路面施劃了“前方學校”字樣,但同樣未見到測速設備及標志。
不遠處的大興第二幼兒園情況類似,交通標志與標線設置基本合格,但部分標線褪色嚴重,使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停車空間的不足造成了擁堵的隱患,測速設備的缺乏則讓限速標志缺乏威懾力,而且這三處學校的交通標志都未按照規范的建議將尺寸放大一級。
家長反應:對不完備已經習慣
記者又來到位于宋家莊的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實驗小學,這所學校位于居民區和交通樞紐之間,車流量大,校門口便是一個公交站。然而,校園周邊的道路交通設施卻和這里的交通狀況十分不匹配。學校校門朝東,左右兩邊都是停車場,雖然有幾根路樁將校門區域和停車場隔開,但車輛仍然能從路樁的間隙中穿過。在校門口,也沒有按照規定施劃網狀線。
記者看到,校門附近設立了黃底黑色的人行橫道警告標志,校門南側的路口也劃有人行橫道。但除此之外,相關規范中提到的注意兒童標志、減速帶、測速設備等均未見到。在該校的責任督學公示牌上,明確將校園及周邊安全情況、學生交通安全情況列入督導事項,記者撥打了公示牌上的聯系電話,但無人接聽。
記者又來到位于景泰路的東城區安樂幼兒園,這里曾是景泰小學的校址,許多老司機都有印象,一到下午放學,整條路就變得寸步難行。景泰小學搬走后,這里的路況好了許多。記者看到,在校門南北兩側,均設有注意兒童標志和“前方學校”標志,但由于馬路兩旁的行道樹過于茂密,這些標志牌被枝葉擋住,并不明顯。和前面幾所學校一樣,記者同樣沒有看到測速設備,交通標志也未按照相關規范的建議將尺寸放大。
無奈的是,人們似乎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一位正在接孫女的老人告訴記者,他贊成在校園周邊設置更加完善的道路交通設施,不過,他覺得現在的狀況也不錯。“并沒有覺得有什么,現在就挺好的了。”
專家建議:交通安全設施應考慮到兒童特性
高巖表示,兒童因為身高較低,不易被車輛發現;視野范圍窄,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二;再加上兒童對速度的感知弱、視覺反應慢,這些因素決定了兒童容易在交通事故中受傷。然而,目前的道路交通設施都是以成人、以駕駛員為對象,其高度、亮度等并不適合兒童。他建議,在改進校園周邊安全設施的同時,可以設置考慮兒童特性的交通安全設施。
這樣的設施是什么樣的呢?記者帶著疑問繼續走訪,發現在東城區的一些學校周邊,都設有高約1.5米、寬約1米的卡通標志牌。在景泰小學新址附近,一個卡通標志牌上寫著:為未來加油,為安全減速,前方學校請慢行。在光明小學門口,卡通標志牌上寫著:行車不和孩子爭,心寬,路才寬。這樣的標志牌是不是考慮兒童特性的交通安全設施呢?
然而,高巖副研究員卻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表示,這些趣味性標志牌依然是給駕駛員看的。他表示,面向兒童的交通安全設施,應該能讓他們看得懂、看得到。
教育專家宗春山則指出,不僅僅是交通標志,就連醫院、博物館中的提示標志都缺乏對兒童的考慮。“考察是不是為兒童設計的,有兩個重要的標志,一個是高度,一個是辨識度。”高度體現了對兒童的尊重,辨識度則更符合兒童讀圖的習慣,便于其容易地接受和理解。
宗春山對高巖的建議表示歡迎。他認為,對待兒童不能拿成人的標準去衡量,而是需要成人社會主動地去為他們去考量、去設計這些東西,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保護他們。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