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滴滴CTO張博接受了《南華早報》的專訪。從信號燈到潮汐車道,滴滴已將人工智能應用拓展至網約車業務之外的更多城市交通領域。
通過滴滴平臺數據和技術團隊優化的路口紅綠燈已超過1300個
政企合作的智慧交通模式,贏得海外青睞
作為全球最大的網約車公司,滴滴出行幫助了數以億計的乘客更方便地出行。目前,該公司正在關注下一個挑戰: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在成立智慧交通部門的一年后,總部位于北京的滴滴技術團隊開始與世界范圍的城市管理者討論,如何將部分技術知識出口至海外,協助緩解全球大城市交通擁堵。
滴滴CTO張博透露:“巴西政府希望我們協助他們優化交通燈。”今年隨著滴滴陸續在海外開城,智慧交通項目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城市管理者的關注。
在中國,滴滴正與20多個城市的交通相關部門展開討論,利用平臺的數據優勢和算法能力協助當地城市管理者改善交通問題。
目前滴滴已經優化了包括北京、濟南、武漢和貴陽等城市的1300多個交通燈。近期推出的智慧紅綠燈項目,已不僅僅是優化單個路口或街道的信號燈,但是通過優化整個區域的紅綠燈,協同提升交通效率。
在人工智能時代,數據變得非常關鍵。這讓滴滴和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等中國公司比其他國家的對手有更多競爭優勢。中國擁有者全球最龐大的消費人口,和豐富的網絡使用數據。
而互聯網公司利用數據和政府合作服務公共事業,也已經成為全球趨勢:各國政府正越來越多地與科技公司合作,在交通運輸、能源、政府治理、信息安全和安保等領域部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
在過去20年時間里,互聯網技術和移動時代的發展解決了信息流動,而滴滴希望解決物體流動的問題。
滴滴表示,在該公司的9000多名員工中,有5000多人是工程師和科學家。作為全球業務拓展的一部分,滴滴已經在澳大利亞、臺灣、香港和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推出了網約車服務。今年1月,滴滴宣布收購巴西網約車服務99。滴滴CEO程維表示,公司未來希望服務更多全球用戶。
基于去年70多億個出行訂單的數據,滴滴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并根據平臺上車輛的實時軌跡數據,自動調整信號燈的計時。
他表示:“盡管在指揮中心有信號燈遠程控制系統,但如果想要調整信號計時,仍然需要人工操作,同時利用大屏幕去監控無數個十字路口。現在,人工智能驅動的系統可以在多個十字路口調整信號計時,并立即分析出結果。”
滴滴智慧交通正在推廣的另一個項目是潮汐車道。那些在某些時段利用率不高的車道,可調整行車行駛方向,從而緩解交通擁堵。車流和車速數據被計算出來,以確定何時調節車道方向。滴滴正在與濟南、深圳和武漢的有關部門合作,利用潮汐車道優化車流。
智慧交通看與滴滴的核心業務沒有太多關聯,但滴滴對解決這個領域的問題卻非常有信心。這來自于,平臺乘客和司機每天產生的海量交通數據和滴滴技術團隊的數據分析能力。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副院長高健(音譯)表示,滴滴和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收集的數據使得它們在開發智慧交通解決方案領域具有優勢。他說:“很高興看到這些公司參與城市規劃,提供技術支持。不過交通管理部門仍然需要考慮特定區域不同需求,例如學校區域。數據共享交換存在難度,但的確可以幫助優化解決方案”
杭州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福銳泰克的副總裁指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是個復雜的系統,不僅涉及汽車,還涉及行人、自行車和其他非機動車,需要傳統參與者和技術提供商之間的信任。他表示:“建設智慧城市需要團隊合作。技術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因此科技公司應該與城市規劃者和管理者合作,滿足他們的需求。”
出行平臺將是新能源車、無人車最大的推動者
滴滴正在運用平臺數據,影響更多交通領域的變革與發展。今年4月,該公司與包括北汽、一汽、大眾、比亞迪、車和家在內的31家汽車產業公司結成聯盟。該聯盟未來將開發專門用于共享出行的汽車。
滴滴創始人、CEO程維希望能和全產業鏈開放合作,共同搭建汽車運營商新生態
張博認為:“滴滴未來很可能成為汽車行業最大的消費者。”目前,滴滴也在考慮加大對汽車經銷商和汽車租賃公司的投資。
此外,滴滴還宣布將進一步擴大平臺電動車規模。通過AI模型設計的充電站網絡,未來將為這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支持。
張博說:“我們知道司機要去哪里,下個訂單可能會發生在哪里,因此我們知道在哪里安裝充電樁最合適。司機們不必擔心電池電量耗盡,因為我們會通過提前規劃和訂單分配來優化,何時、在哪里去充電。”
滴滴CEO程維去年12月在接受中文媒體采訪時透露,滴滴計劃到2020年使平臺上的電動汽車達到100萬輛。
滴滴推廣電動汽車有著經濟意義。張博表示,電動車相對于燃油車的盈虧平衡點是在中國道路上行駛20萬公里。盡管私家車車主可能需要10年時間才能行駛如此長的里程,但滴滴司機平均每年要行駛9.6萬公里,因此可以在兩年內實現投資回報。滴滴司機更有動力用電動汽車去取代燃油車。
滴滴目前擁有全球最大電動車車隊,2020年平臺運營電動車將達到100萬輛
除電動汽車之外,滴滴在自動駕駛方面也在“全力以赴”。張博認為,因為在未來10年內,自動駕駛汽車無法處理各類天氣條件下的各類道路環境。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模式更適合出行服務提供商,而不是個人用戶。
他說:“我們知道,在乘客下單時,何時何地需要汽車。我們也知道,他們可能會選擇的路線以及實時天氣情況。如果我們對行程有信心,那么滴滴可以派遣自動駕駛出租車去接乘客,否則就可以派遣人工司機。人工司機和自動駕駛汽車將相互配合,而我們將逐步擴大對自動駕駛汽車的使用。”
根據瑞銀的報告,到2030年,自動駕駛市場的規模可能高達28萬億美元。
滴滴擁有超過40輛自動駕駛汽車組成的車隊,正在中國和美國的3座城市積極展開測試。
“我相信,在未來10年時間里,交通運輸將發生巨變,這樣的變化比過去50年的總和還要更大。”張博說,“汽車將會進化成為完全不同的物種。”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