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新能源A320概念機;圖片版權:Airbus
1、法國150億歐元
全球航空業還忙著從新冠危機中復蘇,歐洲人已快人一步,著眼未來。2020年6月,法國政府宣布未來數年內將投入150億歐元,提振航空產業,其中包括了15億歐元用于提速開發新能源民用大客機。
法國雄心勃勃,將調動航空產業鏈中超過1,300家公司參與該計劃,彎道超車美國,成為新能源飛行技術的領導者。
法國政府計劃在2035年實現新能源大客機首飛,這比之前的2050年目標足足提早了15年。
為此,法國已制定了清晰的路線圖——首先是對空客的A320產品線進行改造,開發混合動力的A320 “繼承者”客機。A320“繼承者”的原型機將在2026年至2028年間亮相,并在2035年之前首飛,并逐步轉向使用氫燃料。同時,新能源支線客機的研發也提上了議程。
空客的公共研發預算將從每年1.35億增加到今年的3億歐元,并在2021和2022年達到6億歐元。
空客首席執行官Guillaume Faury表示,空客將繼續在“綠色航空”領域發揮領導作用,計劃到2035年推出首架新能源商用飛機。空客戰略總監Antione Bouvier認為(政府支持)必不可少,他說:“”
2、
早在2010年,空客就開始航空電氣化的進程,并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架全電動的四引擎特技飛機CriCri。
2015年,空客全電動雙螺旋槳飛機E-Fan 1.1成功飛越英吉利海峽。
2017年,空客宣布開發E-Fan的升級版E-Fan X,其性能是E-Fan的30倍。
2018年和2019年,空客的電動垂直起降(eVTOL)項目Vahana和CityAirbus也分別完成了試飛。
新能源飛機,空客10年磨一劍;圖片來源:Airbus
2010年CriCri;圖片版權:Airbus
E-Fan 1.1;圖片版權:Airbus
E-Fan X;圖片版權:Airbus
2018年Vahana試飛;圖片版權:Airbus
2019年City Airbus試飛;圖片版權:Airbus
但新能源航空之路,必然不會一帆風順。
就在兩個月前,羅羅公司和空客為了縮減開支應對新冠疫情,共同決定中止E-Fan X的混合動力發動機開發項目。但羅羅公司表示將繼續對E-Fan X發動機系統進行地面測試。
3、
歐洲的新能源小型飛機也迎來了新突破。
這是全球范圍內全電動飛機的首個型號認證,也是新能源飛機行業的重要里程碑。
2020年6月9日,歐盟航空安全局(EASA)宣布,完成對來自斯洛文尼亞的電動飛機Pipistrel Velis Electro的型號認證,達成了投入商業運營的第一步。
Velis Electro電動飛機;圖片版權:Pipistre
Pipistrel與EASA之間密切合作,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認證。認證團隊主要由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工作人員組成,同時也包括了來自瑞士和法國當局的專家,這是為了促成Velis Electric首先在這兩個國家服役。
Velis Electro是一架兩座飛機,主要用于飛行員訓練。總部位于斯洛文尼亞的Pipistrel是領先的小型飛機設計商和制造商,專門研究節能和低成本的高性能飛機。
該飛機的發動機E-811-268MVLC也是首架通過認證的電動發動機,于2020年5月18日獲得了EASA認證。
EASA執行董事Patrick Ky說:“這是令人振奮的突破。這是EASA認證的首架電動飛機,但肯定不會是最后一架。因為航空業正在尋求新技術來減少噪音,降低排放并改善航空技術,以實現飛行的可持續性。”
Velis Electro電動飛機;圖片版權:Pipistrel
EASA通用航空部門負責人DominiqueRoland表示:“對于EASA而言,這架飛機的型號認證是一個重要的雙重里程碑——一個月間,電動發動機和搭載該發動機的飛機同時獲得型號認證。這是一個開創性的項目,為未來電動發動機和電動飛機的認證帶來了許多學習經驗。”通過此次認證,EASA獲得了電動飛行的第一手經驗,也了解了有關電池及其管理系統和發動機動力單元的更多信息。包括電池在內的動力綜合系統全部為液體冷卻,認證過程顯示,它們能夠經受故障、處理電池熱失控和承受一定碰撞載荷。
Velis Electro電動飛機生產工廠;圖片版權:Pipistrel
小結
目前全球大部分新能源飛機的研發都集中在通用航空領域,參與的公司包括歐洲的Pipistrel、美國Ampaire、加拿大的MagniX、加拿大Harbour Air和中國的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等等。
每款開發中的新能源飛機都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點:專注在800公里以下的飛行。據統計,在2018年全球售出的機票中,接近50%是用于800公里以下的航班,因此這些小型高效的電動飛機可以解決的問題比我們想象中要大得多。
而法國和空客更是雄心勃勃,希望在10年內開發出新能源的支線飛機和民用大客機。在新能源飛機這一新的領域,中國與國外處于相近的起跑線,技術水平與產業化的差距相對傳統民用航空領域要小很多。中國的新能源飛機能不能像新能源汽車一樣實現“彎道超車”,我們將拭目以待!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