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3月15日報道,韓國現代重工業集團造船業務控股企業——韓國造船海洋公司15日表示,公司已與歐洲、非洲、大洋洲的4家船廠簽下10艘造船訂單,總價823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7.14億元)。韓國船企延續去年年底的接單狂潮,迎來了4年來最好開局,中韓兩國造船業訂單戰已經提前開打。
訂單戰打響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在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30%、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金額同比下降25%的情況下,我國完工出口船342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1%;承接出口船訂單244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9.3%;去年12月底,手持出口船訂單652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3.3%。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8.9%、84.5%和91.7%。
但去年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以后,韓國造船企業大量承攬高附加值LNG船、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和集裝箱船等訂單,超過了中國。
截至今年2月底,全球手持訂單總量環比增加78萬修正總噸,為7106萬修正總噸。據英國造船和海運動態分析機構克拉克森(CLARKSON)發布的數據,2月份韓國船企承接的船舶訂單達156萬修正總噸(43艘),占全球訂單總量的56%,今年以來已連續2個月穩居全球首位。具體來看,韓國船企2月承接7艘大型油輪(VLCC)和5艘原油運輸船的訂單,在17艘1.2萬修正總噸級以上大型集裝箱船訂單中拿下13艘的造船訂單。
同期,中國和日本船企分別承接112萬修正總噸(43艘)和6萬修正總噸(2艘)。
中國和韓國的手持訂單量環比分增66萬和65萬修正總噸,但日本減少37萬修正總噸。中國的手持訂單量最多,為2570萬修正總噸,韓國為2247萬修正總噸,日本為797萬修正總噸。韓中船企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差距從今年1月的8個百分點拉大至2月的16個百分點。
進入2021年新年以來,韓國船企正在展開一場與往年不同的年初接單“拉力賽”,實現開局搶跑、起步沖刺。
韓企發力高端市場
據韓國進出口銀行發表的《2021年國內外經濟及產業展望》預測,今年韓國船舶訂單量和訂單額(海洋成套設備除外)將分別比去年增加134%和110%,達到980萬CGT和215億美元。尤其拜登政府強調環保政策和歐盟(EU)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制度(ETS)、國際海事組織(IMO)的燃料效率限制等因素也將對韓國造船企業產生有利影響。不符合環保限制的老舊船舶更換需求明顯增加,船主們對韓國獨有技術能力的LNG雙燃料驅動船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據韓國造船業界人士近日透露,今年前2個月現代重工集團、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等三大造船企業總計承接新船訂單金額達到52.6億美元,占今年全年經營接單目標304億美元的17.3%。
其中,現代重工集團負責造船業務的二級控股公司韓國造船海洋今年前2個月月共計承接了包括超大型集裝箱船、VLCC、LPG船、集滾船等在內的38艘新船訂單,合同金額3.3萬億韓元(約合29.6億美元),占全年接單目標149億美元的約20%。
三星重工也在同一時間段內承接了包括LNG船、VLCC、超大型集裝箱船等在內的14艘新船訂單,合同金額達17億美元,完成了今年接單目標78億美元的22%。此外有消息稱,三星重工最近還從希臘船東Maran Gas追加承接了一艘LNG船備選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為止全球訂造的LNG動力VLCC中,三星重工已經接獲了其中26艘,這也意味著三星重工在LNG動力VLCC領域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已超過一半,達到近57%,在該領域居世界首位,其在LNG動力船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得到了廣泛認可。
大宇造船在今年也取得了良好開局,前2個月大宇造船接單量共計6艘約6563億韓元(約合5.91億美元),船型包括VLGC和15000TEU級集裝箱船,達到該公司今年接單目標金額77億美元的約7.8%。
我國瞄準高含金量船舶
據了解,2020年,我國高技術船舶研發和建造取得新的突破。23000TEU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節能環保30萬噸超大型原油船(VLCC)、18600立方米LNG加注船、大型豪華客滾船 “中華復興”號等順利交付;承接了全球最大的24000TEU集裝箱船,17.4萬方液化天然氣 (LNG)船、19萬噸雙燃料散貨船、9.3萬方全冷式超大型液化石油氣船 (VLGC)等實現批量接單。國產首制13.55萬總噸大型郵輪進入建造快車道,開始塢內連續搭載。全海深載人潛水器 “奮斗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勝利返航。
2020年,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 “深海一號”、中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深藍探索”號成功交付,浮式生產儲卸油船(FPSO)船體和上層模塊建造項目穩步推進,“藍鯨2號”半潛式鉆井平臺圓滿完成南海可燃冰試采任務。海工裝備制造企業抓住海上風電發展黃金期,積極承接風電安裝船、海上風電場運維船、海上風電項目導管架、海上升壓站建造等項目,同時積極推動海工裝備 “去庫存”,經營狀況有所好轉。深遠海漁業養殖裝備快速發展,全球最大三文魚船型養殖網箱、全球首制舷側開孔式養殖工船、國內首座智能化海珍品養殖網箱等裝備實現交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開工建造。
加快技術創新迎接挑戰
當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正在日益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世界主要造船國家紛紛加快智能制造步伐。
2021年,全球多國已開始接種疫苗,新冠疫情可能逐步得到控制。綜合專家研究預測結果,2021年全球船海市場新訂單可能出現補償性反彈,新船成交量達到8000萬載重噸,海工裝備成交金額超過100億美元。面對龐大的市場和強勁的對手,如何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真正提升自身的質量和效益,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仍將是中國造船企業將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協會建議,各有關單位應抓住航運造船綠色轉型的重大機遇,加快技術創新、標準制定、裝備研制等領域的推進速度。
建議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行業協會具體執行,聯合屬地地方政府,組織航運、造船、鋼鐵、物流、金融等重點企業與機構針對原材料供應、貨款結算、物資管控等涉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問題進行集中研討,解決相關各方的訴求與利益關切,并為應對短期市場的突發情況,建立定期協調機制。2021年,經濟發展形勢與市場走勢仍然較為復雜,短期內通過市場改善對企業影響有限。針對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匯率持續上升、用工短缺等內外部環境壓力,船舶工業企業資金流動性面臨巨大壓力。建議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骨干船海企業支持力度,通過提高經營性貸款額度、授信額度、保函服務、專項債等多種方式,緩解企業短期經營壓力。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