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大地生機盎然,一條條或筆直或蜿蜒的公路鑲嵌在白山黑水間,成了亮麗的風景線。在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院長陳柯帶領科研人員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術替代圖紙、量尺,實現設計技術的升級。如今,帶上VR眼鏡,人們就如同身臨其境般“走”在設計好的公路上。
設計手段的更新換代只是黑龍江交通運輸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40年間,黑龍江省不斷完善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三大路網體系,公路實現了從線到網、從慢到快、從人海戰術到全機械化的飛躍。
高速公路從無到有
上世紀80年代,黑龍江省內只有國道和省道,經常可以看到馬車、牛車、非機動車和少數機動車混行的場景。作為曾在建設一線工作的交通人,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綜合規劃處處長田林對黑龍江交通運輸的發展歷歷在目。
為了改善哈爾濱江南江北之間的出行,1983年至1986年,黑龍江交通人全力建設松花江公路大橋。“技術水平、工程規模、管理團隊,在當時都是全國領先。還獲得了‘魯班獎’。”田林說。
經過這次建設,黑龍江積累了經驗,逐步向高等級公路發力。
1997年,哈爾濱至大慶二級汽車專用公路擴建成高速公路項目正式啟動,成為黑龍江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技術手段和現在沒法比,全靠人工拿著皮尺、花桿,每50米測量一次,但大家一想到這是我們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干勁兒特別足!”曾參與該項目設計的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副院長劉國峰說。
除了寬闊平坦,哈大高速公路更提高了運輸效率、帶動了經濟發展。自此,黑龍江省高速公路建設正式起步,相繼開工建設了哈爾濱至拉林河、綏化、佳木斯、牡丹江等一批高速公路。
截至2017年年底,黑龍江省高速公路里程達4512公里,建成了與吉林、內蒙古等相臨省區相接的6條省級高速公路通道,連通了綏芬河、同江、撫遠、黑河等國家一類口岸和五大連池、亞布力、鏡泊湖、興凱湖等重點景區,形成了以哈爾濱為中心,覆蓋除加格達奇、黑河以外地市的“3小時經濟圈”。
國省干線公路聯網成片
6月14日,黑龍江省“工匠杯”普通干線公路養護技能大賽舉行。在比賽現場,黑龍江省公路局養護處處長季井滿感慨良多。
40年前,黑龍江省有國省干線公路6700多公里,道路多是三級路、四級路,甚至是等外路。“春天翻漿,夏天水毀,冬天雪阻。那時砂石路居多,還有部分渣油路。夏天渣油容易曬化,人走上去直粘腳,汽車行駛到時速100公里就要飛了。”提及往昔,季井滿記憶猶新。
1995年,“網化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從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間,大規模的路網改造、等級提高,讓黑龍江國省干線公路得到了跨越發展。2008年,隨著全省公路建設“三年決戰”啟動,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再獲突破。
“現在國省干線公路已超2.79萬公里。道路的等級也以一級、二級、三級為主,從哈爾濱出發到任何地市級城市都可以當天到達。”季井滿笑著說。
曾經參與建設饒河口岸公路的黑龍江省公路局總工程師王牧介紹,2003年,對俄口岸只有一條汽車壓出的路。“我們建完后,嶄新的公路直接連到口岸邊檢大廳,俄羅斯車輛明顯增加了。”王牧說。
2016年12月24日,歷經28年籌建的中俄首座跨黑龍江公路橋——黑河至布拉戈維申斯克黑龍江大橋正式開工。目前,中俄雙方境內工程進展順利,預計明年10月交工通車。屆時,將形成新的國際公路大通道。中俄雙方還將建立臨橋、臨港經濟區,通過大橋國際共管段形成跨境經濟合作區。
9121個建制村公路通暢
時光回到1991年,時任哈爾濱市巴彥縣天增鎮副鎮長的王廣瑞要到該鎮慶盛村了解農業生產情況。雨后泥濘的田間道讓王廣瑞的自行車胎粘滿了泥巴。無奈之下,他推車7個多小時走了20公里。
那時,黑龍江省多數農村公路技術等級低、路面狀況差。到2003年年底,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有3.3萬公里,路面硬化率只有13.6%。
從2003年開始,黑龍江交通人克服不利條件,采取有力措施推進農村公路建設。10多年的集中建設,讓全省農村公路路網規模持續擴大,通達深度、覆蓋廣度穩步提升。
如今是黑龍江省公路局計劃處副處長的王廣瑞介紹,截至2017年年底,黑龍江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1.9萬公里,較2003年新增8.6萬公里,等級路達到10.3萬公里,瀝青(水泥)路達到8.52萬公里,路面硬化率提高到71.4%。全省931個鄉鎮和9121個建制村全部實現通暢,提前完成了建制村通暢目標。
放眼龍江大地,公路設計水平不斷攀升,“兩環八射六橫六縱”的省域高速公路網逐漸形成,整潔的硬化路鋪到鄉間。公路的嬗變提升著群眾出行的幸福指數,前進的車輪迸發出全面振興的時代強音。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