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安裝輪胎。
下坡急彎路段的安全防護工程保護著來往車輛安全。
一段防撞墻、一條減速帶、一個黃閃燈、一道安全欄的背后,也許就是一條鮮活的生命。
隨著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公路里程的不斷延伸,加大公路安全防護工程建設,確保群眾安全出行,已是一項政治工程、發展工程、民心工程。
據統計,2015年至2018年,恩施市國道安防工程總投入1720萬元,完成國道安防工程總工程量118.4公里;省道安防工程總投入3845萬元,完成省道安防工程總工程量194.4公里。許多曾經被稱為“魔鬼路段”的交通事故發生率快速下降,公路安全防護工程筑起的“生命防護墻”,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
“魔鬼路段”車禍頻發 被列為省級重大隱患
1月25日,記者來到209國道恩施市芭蕉鄉九道水路段,看到沿途標識標牌明顯,彎道處視野開闊,車輛有序通行。
這里曾是有名的“魔鬼路段”。2013年1月13日上午,該路段連發兩起車禍:一輛槽罐車和一輛轎車相撞導致交通堵塞;一輛咸豐到恩施的客運車輛剎車失靈,致一人受傷。事故造成道路被堵6個小時,許多往來宣恩和州城的車輛繞行黃泥塘。
高速尚未開通前,該路段車流量大,彎多坡陡,常發交通事故。當地村民戲稱該路段為“魔鬼路段”。很多外地車由于不適應彎道和長下坡,極易導致車禍發生。
2013年4月,省安委會下發《關于2013年對重大事故隱患掛牌督辦的通知》,將209國道危險路段(恩施市芭蕉鄉九道水路段)列為省級重大隱患掛牌督辦。
恩施市公路局作為整改項目具體實施單位,于2013年5月上旬制定了整治方案并上報獲得批準,5月下旬正式進場施工,8月底全面完成整治項目,提前4個月完成了此段事故隱患整治工作。
據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時籌資180多萬元,將連續曲線處長137米、高8米的山體向內擴3米,改順曲線,改良視線,使駕駛員在120米外能觀察到前方彎道的來車情況;將兩處回頭曲線內彎遮蔽視線的山體削除整順,達到來往駕駛員相互可視的效果;將多發事故的彎道擴寬,增設邊溝蓋板,防止車輪掉下溝,并在此處設置廣角鏡,增設緊急避險車道;加密防滑振蕩標線,增設鋼護欄,設立警示和禁令標牌等;將曲線內彎山體開挖處栽植高度30厘米以下的花木,既美化環境又防止次生雜草遮蔽視線。
2013年9月28日,省安辦組織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交管局及有關專家對隱患整改進行現場驗收,確認209國道危險路段重大隱患已整改消除。這一事故黑點的整治只是該市安防工程的一個縮影,恩施市相繼在白楊坪鎮、大峽谷風景管理處等多個路段對重大隱患逐一整改消除。
輪胎上墻“身價倍漲” 防撞軟墻成生命護甲
最近,網上一個視頻火了:因為恩施州在2019年許多公路要修建防撞軟墻,導致輪胎價格上漲了。對于這一現象,許多網友紛紛點贊:“防撞軟墻成生命護甲,其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1月17日,記者來到該市三岔鎮S233大椿線路段,市公路局二級單位恩施市路橋工程公司正組織工人緊張施工,在公路彎道外側的防撞墻上加設防撞緩沖輪胎。
近年來,經常開車行駛在該市境內國省道的駕駛員會發現,道路危險地段的防護設施越來越完善,各種嶄新的安全防護設施讓老路換新顏。一條條紅黃交替的路面標志線和減速線,紅白相間的混凝土護欄,藍黃相接的鋼板防護欄……在一片綠意的襯托下,公路似一條絢麗的彩帶顯得格外漂亮。尤其是防撞緩沖輪胎的加設,不僅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時人員車輛的傷亡程度,更成了公路上一道風景線。
去年10月7日19時許,一輛載著袋裝水泥的重慶牌照貨車行駛至209國道白楊坪境內時,因車速過快發生側翻,現場溢出大量油污,幸好事發時有防撞輪胎,起到了緩沖作用,未有人員傷亡。
“該路段也是長下坡急彎事故多發路段,沒有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時,經常有車沖到路邊的房子里,現在事故發生率降低了,安全系數提高了,極大地保障了人民群眾安全出行。”恩施市路橋工程公司技術員王一帆說。
經常開車往返恩施、建始兩地的貨車司機夏濤更是深有體會:“以前開車經過這段路,總是緊張得不得了,特別是雨雪天氣,總怕撞車或一不小心沖下坎,現在好多了,只要規規矩矩開車,再沒有之前那種忐忑不安了,開車輕松多了。”
恩施市公路局負責人告訴記者,2015年至2018年,該市國道安防工程總投入1720萬元,完成國道安防工程總工程量118.4公里;省道安防工程總投入3845萬元,完成省道安防工程總工程量194.4公里。預計在今年,該市范圍內國省干線長下坡急彎等危險路段,將在混凝土護欄上加裝緩沖輪胎9300米。
“從實施效果來看,生命防護工程有效降低了事故發生率,很好地起到了挽救生命財產的作用。”該局負責人說,“但要認識到一個嚴重問題:僅去年,恩施市的路產損失賠償費就高達85萬多元。減少交通事故發生,除了不斷為道路穿上安全護甲,更需要每一位駕駛人員安全駕駛,珍愛生命!”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