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公安交警部門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將依法糾查摩托車、電動車騎乘人員不戴安全頭盔行為,因市場需求量激增,頭盔價格快速上漲。
多地反詐中心接報網購頭盔詐騙的警情,事主被騙金額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虛假售賣信息源頭主要在朋友圈、社交群。受害人大多想充當商家囤貨,沒想到卻落入了騙子的陷阱。國家反詐中心提醒大家,在朋友圈、社交群看到賣頭盔的廣告,萬萬不可盲目購買或者點擊對方發來的鏈接輸入個人信息,請多方核實賣家身份和貨品來源,謹防被騙遭受損失。
6月起不戴頭盔處罰僅限摩托車
為有效保護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和汽車駕乘人員生命安全,減少交通事故死亡,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行動以來,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堅持宣傳引導先行、行業示范引領,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群眾佩戴安全頭盔、使用安全帶的意識明顯增強。
隨著電動自行車安全頭盔需求集中釋放,部分企業和平臺銷售的安全頭盔價格暴漲。公安部對此高度重視,主動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系溝通,并指導各地公安機關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嚴查價格違法行為,斬斷哄抬頭盔價格的違法鏈條。
公安部要求,各地要穩妥推進“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6月1日起,執法處罰的范圍限定為騎乘摩托車不佩戴安全頭盔、駕乘汽車不使用安全帶的交通違法行為。對騎乘電動自行車不佩戴安全頭盔的行為,繼續開展宣傳引導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幫助群眾配備安全頭盔,提示有頭盔的群眾自覺佩戴頭盔,各地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實施依法查糾的時間,并注重人性化執法、理性執法、柔性執法,注重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
公安部提示廣大駕駛人、乘車人,安全頭盔、安全帶能在關鍵時刻保護您免受致命傷害,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請自覺佩戴安全頭盔、主動系好安全帶。
同時提醒安全頭盔生產、銷售企業,要守法經營、誠信經營,不做侵害群眾利益的事,不做擾亂市場秩序的事,不做違法犯罪的事。對于涉嫌違法犯罪的企業和個人,公安機關將依法嚴厲打擊。
頭盔不能炒,更不能是樣子貨
近期頭盔迅速走俏市場,有的從幾十元飛漲至數百元,甚至連瑕疵品都被賣斷了貨。隨坐地起價問題一同暴露的,還有不合格頭盔的安全隱患,且后者更值得警惕。公安部曾明確表示,摩托車乘員頭盔需符合國家標準及3C認證;但據媒體報道,部分銷售商公然售賣不符標準的頭盔;為檢查時能過關,不少消費者也甘愿為這些無認證頭盔買單。與能不能買到頭盔相比,頭盔的產品質量,更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在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碰撞事故中,受傷最嚴重的往往是騎行人的頭部。佩戴頭盔,可以說是騎行人的生命防線、安全標配。據交警統計,正確佩戴頭盔能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
當然,能發揮此項作用的頭盔,必然是質量過關且經過嚴格認證的。有實驗表明,合格的頭盔在超高速地面滑行后,會被磨去一部分外殼,漏出內里材質;如果高速滑行的是一頂未經檢驗的“脆皮”頭盔,一旦發生嚴重事故,被撞擊的強大壓力磨去的,恐怕就不止頭盔本身了。
劣質的頭盔不僅不能起到對頭部應有的保護作用,甚至還可能因碰撞引起部件碎裂,對人體造成二次傷害。如今,瞄準市場集中釋放的需求,部分廠家竟生產不符標準的頭盔,個別經銷商搶著接手銷售,完全置消費者的安全于不顧;若消費者也對在售頭盔不挑不揀,隨便買個假把式糊弄檢查,更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報,2019年摩托車乘員頭盔產品不合格發現率為13.6%。江蘇市場監管局抽查顯示,運動頭盔質量抽查產品合格率為76%。戴這樣的頭盔騎行,如同表演無保護走鋼絲,危險系數一路飆升。
公安部在全國部署“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是為了形成佩戴安全頭盔的社會共識,從而降低危險事故發生率,提高群眾交通安全意識。無論是生產、銷售劣質頭盔的行徑,還是購買不達標頭盔來敷衍檢查的小聰明,都是安全意識淡薄的表現,與新政初衷背道而馳。針對市場亂象,公安部于5月20日提醒安全頭盔生產、銷售企業,要守法誠信經營,不做侵害群眾利益、擾亂市場秩序的事,并將嚴厲打擊涉嫌違法犯罪的企業和個人。這里所強調的守法誠信經營,既包括杜絕哄抬物價、投機取巧,也包括堅守商業底線,力保質量。相信各地執法部門會迅速查處偽劣頭盔,既為新政落地掃除障礙,也為騎行者的“頭頂大事”系緊安全帶。
比對戴頭盔與戴口罩兩種風尚,有網友寫出了“上半年戴口罩,下半年戴頭盔,劈頭蓋臉”的段子。雖然從價格、使用期限等方面來說,口罩與頭盔有很大差別,但佩戴二者目的皆是為了保護生命安全。無論是廠家、經銷商、騎行者,還是質檢執法部門,在對待頭盔質量的問題上,都應當拿出對待口罩的敏感度。戴質量過關的頭盔,是摩托車與電動車騎行人的頭頂大事,也是頭等大事;對“脆皮”安全帽,應該人人喊打,使其在銷售市場和騎行道路無處遁形。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