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有這樣一群緝毒警。
毒品、臥底、槍支、抓捕,這是他們生活的關鍵詞。
通常,毒品交易的單位是克,這里,緝毒警察查緝的單位是千克甚至噸。
死亡威脅、利益誘惑,他們如刀尖上的舞者,底色不改,雷霆緝毒。
死亡、臥底、槍戰,就在他們的生活里
在臨滄市公安局禁毒支隊自偵線索的破案記錄里,副局長高明出現了很多次,由他獲取線索偵辦的案件650起。
直接抓獲境內外大毒梟32名,參與搗毀境外毒品加工廠5個,繳獲毒資和各類贓款贓物1.2億元,繳獲毒品10余噸,赫赫戰功背后是死亡威脅。在臨滄邊境一帶,緝毒警察“阿黑哥”的人頭,早已成為毒販懸賞的對象,最高出價達到20萬元。
“辦了多少案子?你得讓我想想。”“被拿槍指著腦袋?我也忘了有多少次。”做一名“臥底”對臨滄市鳳慶縣公安局副局長楊謙來說是家常便飯。
抓捕中,再完美的計劃都趕不上變化。有次抓捕,楊謙得到情報,有兩名毒販將在邊境交易。可當嫌疑人到達設伏地點時,楊謙卻發現對方居然來了6個人,此時楊謙身邊只有3名戰友。眼看犯罪嫌疑人越走越近,楊謙心想唯有拼死一搏,便指揮戰友向四周隱蔽包抄,自己則在顯眼的方位突然向6名嫌疑人亮明身份:“不許動,我們是中國警察。”6名嫌疑人聽到喊話后,一邊往后撤一邊開槍向楊謙及戰友們射擊。最終,兩名犯罪嫌疑人被擒住,其他4名犯罪嫌疑人乘著夜色丟下毒品向緬甸方向逃跑。案件偵破后,有人問楊謙是不是有點冒險?他說:“當時一心想著要抓住他們,絕不能讓毒品流入內地。”
在10多年的禁毒工作中,楊謙曾上百次化裝偵查,成功破獲上百起大案要案。由于禁毒成果顯著,2017年5月19日,楊謙被授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最近一年,他又帶領鳳慶緝毒警察破獲毒品案件近百起,繳獲各類毒品近200公斤,抓獲犯罪嫌疑人150余人,摧毀跨國、跨境團伙10余個,繳獲涉案車輛15輛,破獲制毒物品案件10起,繳獲各類制毒物品100余噸,查獲吸毒人員300余名。
云南省臨滄市緝毒警察在檢查嫌疑車輛。
禁毒工作就是與毒販子“爭奪”吸毒者
實際上,對緝毒警察來說,威脅并不只是槍林彈雨,來自金錢的誘惑同樣危險。
2012年8月,一個犯罪嫌疑人家屬為了能讓自己的親人免受刑事處罰,跑到楊謙的辦公室說情。楊謙耐心地給家屬做工作,沒承想,家屬在離開時硬是塞給楊謙一個袋子,說是一點心意,楊謙嚴詞拒絕后,家屬扔下袋子就跑。楊謙馬上將此事向縣局紀委報告,并把袋子上交紀委,經清查,袋子里除了高檔香煙外,還有5萬元現金。
“模范禁毒支隊”西雙版納州公安局禁毒支隊支隊長李正濤說,作為領導,不僅自己要防腐拒變,更要讓隊伍形成廉潔的風氣。
發現民警長期和毒販周旋、產生巨大心理壓力時,李正濤還要協調政治部對民警開展心理疏導工作。近5年來,西雙版納州禁毒支隊先后涌現出以革命烈士、一級英模柯占軍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
某種意義上說,禁毒工作是與毒販“爭奪”吸毒者。除了打擊犯罪,幫助戒毒者融入社會同樣重要。
曾經有個吸毒人員,在戒斷毒癮后一直找不到合適工作,高明在走訪中了解到他有根雕手藝,主動帶頭發動民警捐款6000多元,為其購置根雕加工工具,從根本上解決了他的生活來源問題。
“我的爸爸叫楊出差”
毒販沒有休息日,緝毒警察同樣難得休息。楊謙女兒兩歲多的時候,掛在她嘴邊的一句話是“我的爸爸叫楊出差”。
其實,哪個緝毒警察不是這樣?2010年,高明連續審訊36個小時,找到了案件突破口,卻忘了去參加女兒的初中畢業典禮。3年后,女兒高考,高明征戰在緝毒一線,捕獲了嫌犯,卻沒能在女兒身邊對她說一聲“考試加油”。后來,女兒上大學了,很多孩子有父母親送到學校,高明的女兒依然一個人背著行囊出發。談到女兒,高明有不少愧疚,女兒卻沒有責怪,“她總是提醒我,爸爸注意安全。”
的確,出差再久,總有歸期。而緝毒警察的家人最明白,緝毒的背后,還有遠比出差更可怕的事情——死亡。緝毒英雄柯占軍犧牲后,李正濤主動承擔起了照顧柯媽媽的責任。在李正濤的辦公室,不時可以看到柯媽媽的身影。“我來也沒什么事,就是想看看你、看看支隊這些娃娃,看到你、跟你講講話,就感覺小柯還在,心里舒服些,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重身體。”
景洪市公安局緝毒警察李敬忠在偵辦特大販毒案件時犧牲,李正濤含淚怒吼:“敬忠,我們一定抓到毒販”。為了追捕毒販,李正濤快速反應,及時組織禁毒支隊精干力量,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境外戰場,連夜蹲點守候,在短短30個小時內,就從境外抓獲了該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并協調對接,將人員全部成功移交回國。
如今,高明轉崗離開禁毒一線。榮譽載身,他卻用“一張白紙”的心態迎接新挑戰,履職副局長不到一年,高明累積出差150多天,走遍了臨滄市所有公安基層所隊和執法站點。
禁毒形勢依然嚴峻,楊謙選擇繼續戰斗,同樣是在刀尖上跳舞,李正濤也一如既往:“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當緝毒警察。”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