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10月31日舉行的“2018世界城市日-上海論壇”上獲悉,上海正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全面提升黃浦江和蘇州河“一江一河”的發展能級和綜合效益。
“黃浦江和蘇州河沿岸公共空間的貫通開發,是上海完善生態系統、提升空間品質、延續世博精神、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重大舉措。”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黃融表示,2017年底,黃浦江45公里岸線濱江公共空間如期貫通。2018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推進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
按照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的“一江一河”總體發展定位,“一江一河”的規劃愿景為:黃浦江沿岸定位為全球城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空間載體,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貿易、文化創意、科創研發功能的匯聚地;蘇州河沿岸定位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區。
“黃浦江沿岸是城市公共客廳,展示高等級文化影響力、人文活力;同時也是生態廊道,布局大型公共綠地和生態斑塊,發揮更高能級的生態效應。”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徐毅松表示,蘇州河沿岸具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濱水景觀,是密集城市中稀有的城市開敞空間,因此更強調生活氣息。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孫雪東認為,我國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水域岸線的合理利用和保護修復,已經成為濱水城市面向2035年,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濱水區建設規劃宜注重營造共享空間,以濱水功能區為基本單元,按照“一盤棋”思路,統一推進城市濱水區一體化開發建設和保護修復。
“要強化濱水空間的公共屬性,避免過度商業化導致稀缺的濱水空間被少數群體占有和壟斷,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和全民共享,促進濱水空間的大眾化和市民化。”孫雪東強調,應優先滿足公園綠地、道路廣場、文化休閑等公共性功能的更新改造土地需求,激發城市活力,彰顯濱水地區的城市魅力。
徐毅松表示,黃浦江、蘇州河沿岸正在實現三大轉變:在發展形態上,將從航運時期的“城市銹帶”,向聚焦生態功能修復的城市綠帶、提升城市綜合活力的“城市客廳”轉變;在開發模式上,將從過去外延擴張的“大拆大建”,向注重提升城市品質和文化內涵的“上海更新”轉變;在戰略能級上,濱江地區將從“上海制造”,向承載全球城市創新核心功能的“濱水創造”轉變。
黃融說,上海濱水區將落實人文、生態、創新發展的要求,建設彰顯城市精神的人民之江、人民之河。“未來,黃浦江、蘇州河沿岸成為城市的‘項鏈’、發展的名片和游憩的寶地。”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