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改革開放40年,對于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華夏民族來說只是彈指一揮間,但這40年卻是仁懷交通發展極其輝煌的40年。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中,仁懷堅持交通先行,路網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從歷史看交通
解放初期,因為沒有公路,仁懷境內處處是羊腸古道,人們爬山涉水,艱險難行。要運送東西,全憑人力以背篼、抬杠、籮筐等運輸,或背或挑,或抬或扛,稍遠則馬馱。赤水河畔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則順口溜:“長坎焦家墩,野蔥來當頓。想顆米飯吃,除非痛大病。等從茅臺買起來,早已死得梆梆硬……”
這樣的順口溜現在聽起來非常荒謬,但確實是改革開放前仁懷交通的真實寫照。有個叫陳宗旭的老師還曾講述過這樣一個辛酸的往事: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一天,三合鎮柑子坪村一個姓張的年輕人在修堰溝時被石頭砸傷,由于沒公路,不通車,人們只好用滑竿將他抬到三合醫院,因為耽擱時間太長,傷者流血過多等到了三合醫院時,人已死去多時。
可以看出,人們對便捷交通的需求成為了當時的重要的社會矛盾,仁懷也因此開啟了的交通大變革。
1957年4月,鴨(溪)茅(臺)公路正式通車,成為了仁懷最早的公路,拉開了仁懷交通建設的序幕。
1958年,縣境里程達70公里的仁(懷)習(水)公路動工,1971年建成通車,這條公路使仁懷對外交通敞開了第二道大門。
1956年1月,全長26公里的中(樞)茅(壩)公路動工,1974年完工通車,成為仁懷第一條區鄉級公路。之后,茅(臺)合、(馬)公路、仁(懷)金(沙)公路、仁(懷)古(藺)公路相繼建成通車。
進入90年代,仁(懷)桐(梓)公路、茅(臺)習(水)公路又建成通車。隨著這一條條公路的相繼完工,溝通了川南黔北毗鄰縣市遵義、習水、桐梓、金沙、古藺的聯系。
2013年11月,仁懷至赤水段建成通車。遵赤高速雙向四車道,限速100公里,途經遵義縣、仁懷市、習水縣馬臨鎮、赤水市四個縣市。是貴州省第一條自籌資金建設的高速公路,成為遵義市高速公路建設史上的新開端。
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們在產業、旅游、經濟等各方面發展需求不斷擴大,給仁懷帶來更多發展新商機和發展新動能,有力地刺激城市消費、旅游開發、經濟投資等領域加速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因此,為突破仁懷交通立體化格局、提升酒都新形象,茅臺機場動工修建。
2017年10月31日,茅臺機場通航運營,讓仁懷與全國聯通,茅臺機場建成通航后,將與新舟機場一道構成遵義打造西部內陸開放高地的兩只翅膀。同時,遵義也成為了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擁有2座民航機場的地級市。
從數據看交通
改革開放40年,對于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中國來說只是彈指一揮間,但這40年卻是仁懷交通發展極其輝煌的40年。
數據最有說服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近5年,全市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約156億元,公路網密度位列全省縣級第6位,有效促進仁懷與周邊縣市的多路暢通。
市水務局一位83歲的老干部談起幾十年來仁懷交通的變遷,顯得非常激動,“從1957年一直持續到1978年,仁懷就只有一輛客車。縣里面就只有一輛摩托車跑郵政業務,郵車都沒有。要出趟遠門,光買票就要等上幾天幾夜。記得我1961年冬天到遵義開會,排了3天的隊才買到一張客車票”。
1998年,仁懷各等級公路里程總長1080公里。全市19個鄉鎮所有管理區全部通車,全市380個村有80%的村通公路。20年后的今天,全市公路里程達到2985.266公里(不含等級外公路),公路路網密度達到167公里/百平方公里。仁懷“村村通”早已升格為“組組通”,而且很多村民組,竟然修通了多條道路,基本達到了“戶戶通”。
茅臺機場開通,更讓仁懷人在出行、辦事、貨運、旅游等方面得到許多便利。幾天前我出差從南昌乘飛機回仁懷,在機場看到了一家三口,夫妻倆專門利用假期帶孩子去南昌玩了好幾天。在茅臺機場下機后已是下午四點半鐘,我問他們是不是有人去機場接他們。大姐告訴我,家里人都在忙,不用誰來接,機場門口就有大巴車二十多分鐘左右就到城區,來回方便又省事。
自2017年10月31茅臺機場通航運行以來,茅臺機場僅一年時間,開通21個城市13條航線,保障航班10245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957612人次,開通55個城市的航空貨運,完成貨郵運輸229.476噸,創造了新開機場生產運輸的特例、先例。
后續,茅臺機場將按照服務經濟發展、滿足旅客出行需求的原則,茅臺機場將立足航空市場實際,逐步開通茅臺至國內省會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的航線航班,形成通達國內省會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輻射發達地區、連接樞紐機場的航線網絡布局。
從計劃看交通
我市交通的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各項產業不斷發展,經濟綜合實力成效顯著。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28.4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382.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16.9億元。
目前,全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以“融合一個網絡、打造兩類樞紐、提升三大系統、強化三大行動”目標,力爭全市綜合運輸主要指標在全省乃至全國西部地區縣市達到先進水平,且總體適應赤水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定位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如今的仁懷,交通骨架網基本落地,“一環六射”高速路網和“四縱四橫十三聯絡”主干線雛形已基本形成,投資大、質量高、發展快、覆蓋廣的交通運輸發展格局逐漸顯現。
縱觀改革開放40年,仁懷在交通建設上的成績數不勝數,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仁懷的交通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進一步提高仁懷交通承載力,我市積極推動蓉遵高速遵義至仁懷段開工建設;完成金沙經仁懷至桐梓高速公路設計招投標工作,計劃年底開工建設;通過積極爭取,將仁懷至古藺高速公路納入全省高速公路預備項目庫和遵義市交通樞紐中心項目單,并與瀘州方面簽訂了合作協議。
40年彈指一揮間,從“村村通”到“組組通”、再到快速通道,從客車到鐵路,再到飛機,仁懷一路奔跑進入新時代,昔日全市路網的“邊陲末梢”戰略性地轉變為通向全國發展的“交流紐帶”,為酒都60萬人民創造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