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庫爾勒公路管理局黨委以“天脈紅路”黨建品牌為引領,以“大干60天”勞動技能競賽為載體,認真落實自治區(qū)交通運輸廳黨委、自治區(qū)公路管理局黨委“迎國評”總體要求,激發(fā)廣大干部職工攻堅克難、甘于奉獻的工作激情,加快推進公路養(yǎng)護生產,咬定目標克服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壓力,高效推進迎接“十三五”全國干線公路養(yǎng)護管理評價各項工作,為社會公眾打造“暢、安、舒、美”公路通行環(huán)境。
金山初心顯赤誠
阿爾金山山脈東連青海,西接新疆,平均海拔3000-4000米,最高峰6161米。庫爾勒公路管理局阿爾金山分局管養(yǎng)的國道315線和省道235線翻過高山,越過高原,穿過沙漠,在阿爾金山山脈蜿蜒盤旋,管養(yǎng)的省道235線甚至穿越了“死亡之海”—羅布泊。分局管養(yǎng)里程長達468公里,其中有79公里沙礫路及190公里鹽漬路地處無人區(qū),這里冰雪期長達6個月,最低溫度零下40多度,常年處于15度低溫狀態(tài)。距離若羌縣城320公里的羅布泊養(yǎng)護站,方圓百里寸草不生,“天上無飛鳥,風吹沙石跑,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是這里的真實寫照。雖然自然環(huán)境異常艱苦,但阿爾金山分局106名干部職工仍常年堅守在遠離縣城、高海拔的米蘭養(yǎng)護站、羅布泊養(yǎng)護站、巴什考貢保通點。
阿爾金山分局黨組結合地域環(huán)境特色,傳承發(fā)揚公路精神,創(chuàng)建黨建子品牌“天脈紅路·金山初心”,突顯阿爾金山公路人加強黨的建設的初心,加強公路養(yǎng)護保暢的初心,建設美麗、團結、和諧新疆的初心,體現一代代公路人前赴后繼守護高海拔、高寒的阿爾金山山區(qū)道路的拼搏奉獻精神。
嚴寒酷暑保暢通
三、四月份的春天,春意盎然、萬物復蘇,但對于阿爾金山上的公路人來說,春季卻是黃沙漫天、風雪肆虐的另一番景象。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阿爾金山上的國道315線,是進出新疆的一條重要通道,由于車流量大,重型車輛來往頻繁,此路段道路容易受損,尤其是石頭溝至紅柳溝山區(qū)路段,是重要的除雪保通路段。阿爾金山分局各族干部職工戰(zhàn)風沙、斗嚴寒、防洪水、抗雪災,不畏艱險、頑強拼搏,保障國道315線道路通暢,服務社會公眾出行。
阿爾金山分局管養(yǎng)的省道235線K510-K589路段,是庫爾勒公路管理局管養(yǎng)路段中僅有的沙礫路段,分局不定期組織開展沙礫路段路面病害磨耗層鋪筑、整平作業(yè),將翻漿部位徹底挖出,填透水性良好的天然沙礫,整平灑水碾壓,一氣呵成地修補好坑洼道路。每年8月至9月,當地最高氣溫可達45度,阿爾金山公路人在高溫環(huán)境中仍執(zhí)著堅守著,在養(yǎng)護一線無怨無悔地默默奉獻,譜寫出一曲戰(zhàn)高溫、斗酷暑、保安全的保暢贊歌。
“生命禁區(qū)”勇堅守
在阿爾金山分局有一支常年堅守在海拔3600米巴什考貢保通點的“黨員應急搶險突擊隊”,他們不僅是公路養(yǎng)護的行家里手,更是一支應對山洪、地震、雪災、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以及各類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搶險救援力量,能在災害發(fā)生后2個小時內迅速集結救援力量及車輛設備,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參與救援和道路保暢。
在一個寒冬深夜,突降大雪,國道315線阿爾金山山區(qū)路段氣溫驟降至零下40多度,很多過往車輛的油箱凍結,無法通行。接到救援任務的阿爾金山分局“黨員應急搶險突擊隊”迅速集結人員裝備,奔赴事發(fā)地點。為減少車輛滯留,使受困車輛盡快順利通行,突擊隊員們顧不得寒冷,摘下手套擼起袖子、爭分奪秒幫助過往司機修車、更換防凍液,同時慷慨解囊贈予司乘人員自帶的熱水與食物。
條件最困難的時候,巴什考貢保通點沒有電,就用柴油發(fā)電機發(fā)電;沒有自來水,就利用送水車運水。從阿爾金山分局到保通點有200公里路,每次送水車運一次水和新鮮蔬菜僅能維持一周左右。可比這更難忍受的是孤獨,突擊隊隊員們遠離家人,沒有電視,沒有網絡,日日與大山風沙為伴,默默堅守大山深處。夏季抗洪搶險,冬季除雪保通,山中天氣復雜多變,保通點一刻也離不了人。他們用“海拔高工作標準要更高,氧氣少奉獻精神不能少,環(huán)境苦更要苦干不苦熬”的座右銘勉勵自己,時刻牢記“金山初心”,以鋼鐵般的意志扎根風雪高原,有的人這樣的工作一干就是12年。
黨員突擊隊常年堅守在風雪中心、沙漠邊緣,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危急關頭一馬當先,不畏艱險,勇挑急、難、險、重任務,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對黨的忠誠。
撫今追昔,巴州公路發(fā)展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一代代公路人的艱辛付出;展望未來,庫爾勒公路人對黨的赤誠之心仍將是助推公路事業(yè)發(fā)展的寶貴精神財富。(蘇勤、魏虹、李艷輝)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