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類考核排名出爐,白云區在全市各區中排名第一;全市174個街(鎮)里,優+等次僅有10個,白云區均禾街名列第一。截至6月,白云區全區廚余垃圾日收運量從2019年上半年的40噸穩步提升至近1000噸,進市終端量占全市40%以上,分類率超過20%;其他垃圾日均收運量同比減少約1000噸。
通過開展垃圾分類投放點提升整治,白云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呈現出一系列“高分亮點”:推行城中村“棟長制”模式,破解城中村垃圾分類難題;各鎮堅持推行農村“定時上門收+星級評定”模式,農村廚余分類率整體提升;各小區垃圾分類準確率不斷提高,還玩出了“新花樣”。
城中村:“云村碼”已覆蓋近1萬棟出租屋
城中村社區出租屋多,流動人口大,無物業管理,一直以來都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難點。近日,白云區開發“云村碼”微信小程序,對無物業管理的出租屋,實行“樓里分好類、定時上門收、棟長集中投”模式,目前已覆蓋近1萬棟出租屋。前日,記者來到白云區同和街白山社區實地走訪,了解新模式下的城中村垃圾分類成效。
白山社區位于白云區同和街東部,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常住戶數6881戶,常住人口13520人,其中戶籍人口2025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區。同和街辦事處副主任高敬榮介紹,城中村社區流動人口大,部分租戶的主人翁意識不足,不適用小區的定點定時投放機制。針對城中村的特點,白山社區現實行出租屋“棟長制”模式。
據了解,所謂“棟長”,就是每一棟樓的負責人,由本地屋主或者二手房東擔任,負責該棟出租屋垃圾分類的宣傳、監督、落實等各項工作。高敬榮表示,首先應提高棟長的垃圾分類意識,對棟長進行培訓,宣傳垃圾分類的政策和相關執法案例,再由棟長對該棟樓的住戶進行宣傳和管理。如果樓棟發生分類不準確的情況,棟長也將受到連帶處罰。
按照規定,租戶需在家將生活垃圾按照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進行分類,每天早晚在統一時段分類投放至一樓進出口指定垃圾桶內,由保潔公司定時上門分類收取。
“剛開始的時候遇到很多困難,但通過跟租戶不斷進行溝通和宣傳,他們也逐步明白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羅俊彪是白山社區的一名棟長,他提到新模式推行后,樓棟的垃圾分類情況改善不少,尤其廚余垃圾的回收量明顯增多。
據了解,白山社區現有21棟實行棟長負責的收集方式,近期共召開白山垃圾分類棟長會議2次,參加會議棟長約70人次,建立租客群45個,線上發放相關宣傳信息約100條,線下發放宣傳單張6000余份,覆蓋人員約13000人,宣傳范圍已涵蓋白山社區棟長所管理的365棟、6360套出租屋。
“垃圾重量9.5千克,表現優秀。”白山社區道路兩旁的樓棟和餐飲店門外都貼有一張二維碼,環衛工作人員回收廚余垃圾后,用手機掃碼登記,垃圾車會自動語音播報收取垃圾重量和表現情況。
掃碼登錄后,發現該系統還可以記錄每一個垃圾投放點的分類情況和清運情況。在“云村碼”系統后臺,每家餐飲店和每位棟長的廚余垃圾分類情況及清運臺賬一目了然,有關部門可以據此針對分類較差或者廚余垃圾分類率較低的店家或棟長加強指導。
據了解,白山社區沿街所有餐飲店鋪已啟用“云村碼”實行上門收運。合力推進城中村垃圾分類工作后,白山社區平均日產垃圾量約11噸,其中廚余垃圾約2噸,其他垃圾約9噸,分類率約18%,由原來的日收運量1桶增加至11桶。
鎮村:廚余垃圾處理站減量率達85%
近日,白云區人和鎮垃圾分類科普公園已完成全部功能建設,即將對外開放。
據介紹,白云區人和鎮垃圾分類科普公園占地面積約11畝,為全區首個垃圾分類科普公園。人和鎮黨委副書記劉果介紹,該公園由5部分組成,分別是:一個日處理能力30噸的廚余垃圾處理站,一個垃圾分類科普展館,一個可回收物回收示范點、一個口袋小公園和一個“廁所革命”裝配式公廁。
走進白云區人和鎮垃圾分類科普公園,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廚余垃圾處理站。與人們印象中“臟、亂、臭”的垃圾處理站截然不同,這里寬敞明亮,地板一塵不染。
據介紹,該處理站占地面積800平方米,設有車載進料及桶裝進料兩種方式,工藝采用好氧微生物分解的處理方式。
在現場,工作人員將收運回來的垃圾桶直接置于機器上,無需分揀,在一側的屏幕上按下操作鍵,機器便自動將垃圾桶抬起,將垃圾倒入進料口。經過破碎、自動分揀、固液分離等一系列步驟后,尾料將從另一側的機器口中倒出。“這個處理站可達到85%的減量率,經處理后的尾料安全無臭,可以作為有機肥使用。” 白云區城管局二級調研員趙吉林表示。
趙吉林介紹,目前白云區共配置35處、日處理能力540噸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為24個鎮街配齊廚余垃圾收運輸車,確保全區廚余垃圾及時收運、專車專運、日產日清,消除鄰避效應。
在公園的另一側,可回收物便民回收點主要分為宣傳展示區和實際操作區。可回收物被分為廢鐵、廢塑料、廢紙等幾大類擺放整齊。白云區供銷聯社再生辦工作人員周良權介紹,回收點除了針對轄內的環衛工人等回收廢舊物品,也對接收購市民分類出來的可回收物,該站目前主要輻射服務人和鎮鴉湖村、大巷村約8000人,下一步將在全區推廣。
垃圾分類科普展館建筑面積200平方米,設有垃圾分類基本知識介紹、趣味游戲互動、環保作品展示等三大板塊。劉果透露,面對公眾開放后,這里不僅會成為廣大市民休閑的場所,也將打造成青少年的研學參觀點,讓垃圾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
小區:用廚余垃圾“養”出小花園
百香果、檸檬、辣椒……在白云區鶴龍街道金碧雅苑小區的一角,有一處靜謐的小花園,而養育這些植物的花肥正是生產自這個小區的廚余垃圾。
鶴龍街黨建指導員何嘉文介紹,鶴龍街打造“雅苑花舍”,利用小區的廚余垃圾轉換為的肥料,實現花草果蔬的堆肥,讓居民了解廚余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金碧雅苑小區轄屬面積約8萬平方米,規劃建設27棟住宅共計2300戶,入住率達98%以上,其中戶籍人口1980人,流動人口超2000人。2019年6月,白云區把金碧雅苑定為轄內第一批樓層撤桶、定時定點投放的樣板示范小區。歷經半年探索,金碧雅苑小區成功創建為市級垃圾分類樣板小區,小區已全面實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平均每天收集垃圾80桶,其中廚余垃圾最高達17桶/天約1.7噸,分類率達29.8%,垃圾總量較開展前減少了20%,分類準確率超過95%。
“垃圾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不只在雅苑花舍,小區內隨處可見垃圾分類的標語。據了解,鶴龍街在金碧雅苑小區內設置了垃圾分類吉祥物、垃圾收集點宣傳欄、路燈廣告、電子顯示屏標語、電梯廣告視頻等100多處,形成了小區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小區去年底將生活垃圾分類誤時投放點從“半開放式”升級為“全封閉式”空間,今年春節后,還陸續裝上紫外線消毒燈和臭氧消毒器,加強消毒除臭工作,進一步保障了小區內環境干凈整潔,得到了小區居民的廣泛點贊。投放口裝有自動感應裝置,在沒有人投放時保持關閉狀態,避免臭味擴散。
第二季度取得“高分考卷”后,白云區又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階段的垃圾分類工作中。白云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白云區將繼續在資源化減量化上下功夫,確保年底實現各鎮街廚余分類率達20%,生活垃圾總量整體較2018年下降4%以上,力爭實現8月底整治提升基本完成,9月底前打造一批示范單位、示范點,提升垃圾分類設施整體形象。同時,實現城中村、農村區域深度覆蓋。通過全面推行“棟長負責制”,逐步完善村社督促房東、房東督促租戶的管理機制。結合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在農村全面推行“定時上門收+星級評定”模式,將垃圾分類納入村規民約,分類監督檢查結果與村“兩委”、村民獎懲掛鉤。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