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至今已滿半年。北京生活服務業場所如何正確進行垃圾分類?10月16日,北京市商務局公布了餐飲企業、便利店、商場(購物中心)等5個生活垃圾分類指引。對照指引要求,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多個商場(購物中心)和一些便利店,發現商場(購物中心)廚余垃圾桶難尋,尤其是部分有餐飲區的商場,顯眼位置看不到廚余垃圾桶;另外垃圾混裝現象依然普遍;一些便利店未設垃圾桶,甚至用膠條封住了原有的垃圾桶。
指引:按照《北京市商場(購物中心)生活垃圾分類指引》要求,商場(購物中心)應在不同區域按照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的分類標準設置多組分類垃圾桶。
設置餐飲區域的商場(購物中心),應對餐飲區的廚余垃圾重點處理,規范餐飲商家的廚余垃圾處理,做好分類、減量工作。
現象1
多家商場難找廚余垃圾桶
11月3日,記者在通州區萬達廣場探訪,發現整個商場,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比較常見,但看不到廚余垃圾桶的影子。
4樓餐飲區,除了有各種品牌的正餐廳,還有一些售賣奶茶、冰淇淋、鮮榨果汁的小店。市民彭女士和閨蜜逛商場,每人買了一杯奶茶,剩了小半杯想扔了,卻不知該扔到哪里。從2樓逛到4樓餐飲區,都沒有發現廚余垃圾桶。記者逛到5樓ONE食區的扶梯旁,發現這里設置了一個廚余垃圾桶。但5樓的這個區域很小,只有幾家快餐簡餐店,如果顧客沒有就餐需求,通常不會專門跑到5樓來扔垃圾。
在朝陽區長楹天街購物廣場,記者發現,幾乎每個扶梯旁、電梯口都有垃圾桶,但只有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兩種,沒有找到廚余垃圾桶。一位顧客拿著吃剩下的半杯甜品,走了三處設置垃圾桶的區域,都沒有找到廚余垃圾桶,后來把甜品連杯子投入了其他垃圾桶。
負責收垃圾的清潔人員表示,“進門入口處有一組垃圾桶,配齊了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桶;樓上沒有廚余垃圾桶。”但市民表示,商場里賣食品的小店不少,總不能為了扔個垃圾,專門跑到出口來。
11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雙井附近的樂成中心Space3看到,在樓層的扶梯處均設有兩個垃圾桶,標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在有餐飲區的2層,記者嘗試尋找廚余垃圾桶,逛完整個樓層均未找到。
在崇文商圈的國瑞城,記者在扶梯處和餐飲區看到,均設置了其他垃圾桶,沒有可回收垃圾桶和廚余垃圾桶。在B1層的餐飲區,不少顧客用完餐后將垃圾放置在桌子上,店里工作人員統一收拾。一位保潔人員稱,收完垃圾都會分類,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對于為何商場沒有設置分類垃圾桶,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
現象2
各種垃圾混裝現象依然普遍
今年6月,新京報記者探訪北京多家商場(購物中心)發現,部分商場分類垃圾桶配備不全、垃圾分類缺乏指導,各種垃圾混裝現象較為常見。時隔半年,記者再次探訪,發現垃圾混裝現象沒有明顯改善。
在朝陽區雙井富力廣場,這里設置的垃圾桶只有“其他垃圾桶”,顧客扔垃圾沒有可選擇的,無論什么東西只能就近扔進垃圾桶。
雙井家樂福設置的垃圾桶上沒有任何標識,里面盛滿了各類垃圾,分類全靠工作人員。在合生匯購物中心,記者看到,一位顧客將喝剩一半的咖啡杯扔進了可回收垃圾桶內。
在崇文門新世界百貨一期和二期,餐飲區未設置廚余垃圾桶,商場內的扶梯處均設有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也詳細標明了分類垃圾說明。但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顧客扔垃圾都是順手。
在國瑞城一個商家門口,只有一個其他垃圾桶,并沒有別的垃圾桶,里面出現可樂瓶、礦泉水瓶等可回收垃圾。
記者在常楹天街購物中心看到,幾乎每個垃圾桶內都存在垃圾混裝的現象,清潔人員推的小車里放置了4個黑色大塑料袋,在清潔時,按照不同的垃圾,再歸類放進塑料袋里進行二次分揀。
記者在搜秀城探訪時發現,一個扶梯處設有廚余垃圾桶,桶身卻貼有“搜秀自用品”的字樣,里面的垃圾也是各種混雜。
指引:按照《北京市便利店(超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引》要求,設有即食品堂食區的賣場區域,應在可視范圍或在視頻監控范圍內,至少設置“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容器各一個;不設置即食品堂食區的賣場區域,應在可視范圍或在視頻監控范圍內至少設置一個“其他垃圾”容器。
收銀區(含辦公區域)應至少設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容器各一個。
現象3
部分便利店垃圾桶被膠帶封堵
今年5月份新版垃圾分類實施后,新京報記者探訪北京市十余家便利店發現,撤去垃圾桶、將垃圾桶藏在柜臺內的情況并不少見,還有便利店用膠帶將嵌入式垃圾桶的翻蓋直接封死。問及原因,有店員表示,主要擔心顧客隨意丟棄垃圾,遇到相關部門檢查會因此挨罰。
時隔半年,記者再次探訪發現,一些便利店仍然看不到垃圾桶。
位于朝陽路財滿街的7-11便利店內,除了各種包裝食品,還有關東煮、包子等即食食品。但記者轉了一圈,沒有看到設置的垃圾桶,柜臺自帶的兩個嵌入式垃圾桶被膠帶封死。“為什么垃圾桶用不了?”店員說:“因為垃圾分類,所以我們不讓用。要扔垃圾去店外面扔,店里沒有垃圾桶。”
在朝陽區楊閘環島的7-11便利店,柜臺的嵌入式垃圾桶也被膠帶封住了。但店員說,在操作間里設有三個垃圾桶,“顧客看不到”。她說,操作間里有其他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和廚余垃圾桶,“顧客不會垃圾分類,封住就是為了防止顧客亂扔,如果顧客有扔垃圾的需求,可以交給我們來分類。”她表示,將內嵌式垃圾桶封堵是為了防止有關部門的檢查,“現在柜臺下面的垃圾桶封住入口,只用來放打印出來的交易紙條。”
在位于百環家園的7-11便利店內記者看到,現場沒有設置任何垃圾桶。記者詢問為什么沒有垃圾桶,工作人員稱,“垃圾桶被物業收走了”。為什么會被物業收走?現場工作人員稱,“那只能問物業了”。
現象4
一些便利店增垃圾桶種類并二次分揀
今年5月11日,記者在朝陽區優士閣寫字樓內的一家7-11便利店看到,原本放在進門處的垃圾桶不見了蹤影。收銀柜下方的嵌入式垃圾桶,可活動的掀蓋用透明膠帶牢牢封死,完全不能使用。店員表示,“因為要求實行垃圾分類,但顧客什么垃圾都會往里扔,有關部門檢查到亂扔垃圾的情況就會罰我們錢,所以現在就沒有垃圾桶了。”
11月7日,記者再次來到這家便利店,垃圾桶上貼的膠條已經沒有了,兩個垃圾桶都可以使用,分別是“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在兩個垃圾桶的旁邊,還貼有垃圾分類的提示。
還有一些便利店增加了店內的垃圾桶種類。11月6日,記者在朝陽楊閘環島的快客便利店看到,與幾個月前店內只有一個灰色的其他垃圾桶相比,如今店里出現了5個垃圾桶,其中一個是沒有任何標識的灰色垃圾桶,還有兩組雙桶設計的腳踏式垃圾桶,分別是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在便利蜂合生匯店記者看到,店門口放置三個“其他垃圾”垃圾桶,店內放置三個垃圾桶,分別為“其他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對于店內垃圾分類的情況,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設置了不同垃圾桶,對于顧客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還是有作用的。不少顧客在扔垃圾的時候分類投進不同的垃圾桶內,也有顧客吃完飯會連著飲料瓶一起扔在“其他垃圾桶”中,一般我們會再進行二次分揀。”
現象5
有就餐區便利店未見廚余垃圾桶
按照北京市商務局發布的指引,“設有即食品堂食區的賣場區域,應在可視范圍或在視頻監控范圍內,至少設置‘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容器各一個”,不過記者走訪一些設置有堂食區的便利店,發現并沒有設置廚余垃圾桶。
記者在多點便利廣渠門外大街第二分店看到,店內擺了桌子,一些顧客正在用餐。現場只有一個垃圾桶,工作人員稱,擔心垃圾桶放在前面招蒼蠅,暫時放在門店后面。顧客吃完東西,會把垃圾放在桌子上,工作人員隨時收拾,然后按照不同垃圾投放在后面的垃圾桶內。
在九龍山地鐵附近的便利蜂店內,雖然設有就餐區,但沒有看到廚余垃圾桶,現場設有三個垃圾桶,都是“其他垃圾”,其中一個垃圾桶內嵌進了柜子下方,基本起不了作用。
另外,指引要求,便利店(超市)門店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售賣餐食的門店,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餐具。然而,記者在朝陽區財滿街7-11便利店和常營便利蜂門店購買店內出售的即食食品,結賬時,店員會隨手給一次性筷子。
指引:《北京市商場(購物中心)生活垃圾分類指引》中特別提到,在監督指導方面,商場(購物中心)應安排專人負責指導、監督,定期對商戶貫徹執行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檢查,指導督促商戶按照不同種類垃圾進行分類,并要求按照明確的投放地點分類投放、收集,對不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的商戶及時進行勸阻,對屢教不改或情節嚴重的,扣減押金并計入商戶誠信檔案。
現象6
商場對商戶的分類垃圾指導比較到位
記者在探訪中發現,商場對商戶的分類垃圾指導比較到位,不少商場都制定了專門的培訓教材。
長楹天街物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商場以朝陽區垃圾分類指引手冊,以及垃圾分類標識、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為基礎,制作了培訓資料。針對零售、餐飲以及特殊商戶,比如美甲、醫藥等,分別提出符合商戶自身特點的垃圾分類要求。每一個商戶也制定了自身的垃圾分類管理手冊。手冊里明確了垃圾分類的各項管理工作,如店員培訓、設立垃圾分類責任人等。同時手冊包含了垃圾分類所需要的各類文件,如清運合同、每日的垃圾清運記錄臺賬,還有商戶簽訂的垃圾分類責任書等。
在垃圾分類監督方面,基本上餐飲單元每周覆蓋一次檢查;零售單元每月覆蓋一次檢查,檢查內容主要是對垃圾分類管理手冊中的日常工作落實及維護情況、現場垃圾標識的設立是否正確、分類垃圾桶是否符合標準并按規實行分類等。
同時商場也和社區、第三方培訓機構開展合作,設立宣傳點,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組織項目方、商戶參與社區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同當地社區居民互動等。上述負責人也表示,由于天街客流比較大,垃圾分類只抓商戶建設,基本難以達到北京市及項目自身的分類要求。因此,他們也在有意識地將商場自身打造成一個垃圾分類知識傳播的文化堡壘。“配合政府部門,在大的垃圾分類環境背景下,盡快在天街內部培養人們垃圾分類的意識及習慣。”
■ 回應
商場稱垃圾桶設置遵循因地制宜原則
對于為何在公共區域不設廚余垃圾桶?記者也采訪了幾個商場,長楹天街相關負責人表示,廚余垃圾桶都設在后廚,前廳沒有廚余垃圾桶,如果前廳顧客要扔湯湯水水的食品,可以由商戶處理,再統一由商場收集處理。
之所以在前廳未設廚余垃圾桶,主要是考慮到類似天街的商業體,基本以堂食為主,從商場環境來講,不會主動招一些便于顧客邊走邊吃的商鋪,“那樣容易污染大理石地面,遺撒也會產生安全問題。”這位負責人說,即便顧客有少量小食品,基本吃完后就剩下包裝紙或者盒之類,不屬于廚余垃圾;還有一種情況是顧客會剩余一小部分食物,或者吃著香蕉、蘋果來逛商場,會產生香蕉皮、蘋果核等,但無論哪種形式,所占比例都很小。所以,在商場每層都設立廚余垃圾桶或四色桶,沒有必要,這也是遵循垃圾分類的因地制宜原則。
上述負責人表示,對于在前廳設置廚余垃圾桶,他們一直在與社區溝通,“我們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地下區域,可供顧客就餐的排檔式商鋪有所增加,但這塊區域屬于地鐵在管理,我們也在與他們對接,如有必要,我們可以用自己的預算來增設臨近區域的廚余垃圾桶。”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