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林場毗鄰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近60年來,林場建設者在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奇跡。
作為我國連接蒙古國、俄羅斯和東歐各國的歐亞大陸橋,集(寧)二(連)鐵路國際聯運干線從渾善達克沙地穿越而過。
大風常伴左右,沙害不請自來。鐵路開通運營時,頻遭風沙襲擊,沙害時常發生。跟大風“對話”、跟沙害“周旋”、跟荒涼“逗趣”,成了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集寧工務段治沙車間職工的真實寫照。
鐵路治沙人以線路為家,用責任和汗水與土地沙化、荒漠化斗爭。在防護林帶沒有形成防護能力時,集寧工務段治沙車間的職工們一鍬一鍬清沙,筑起了堅不可摧的人工清沙“長城”。然而,鐵路沿線氣候條件惡劣、生態系統脆弱,人工清沙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一代代鐵路治沙人加大攻關力度,栽設沙障,栽植麥草方格,種植沙蒿、檸條等適宜荒漠生長的植物,逐漸形成封沙育草帶、前沿阻沙帶、固沙防火帶、防護造林帶“四帶一體”的防風固沙防護體系。
隨著防治理念和技術的進步,集二鐵路治沙采用滴灌技術澆灌樹木,提高成活率,鐵路周邊生態逐漸恢復。然而,在造林綠化固沙成果顯現的同時,病蟲害問題又隨之產生。防治蟲害成為擺在治沙人面前的大事。
在蟲害期到來之前,集寧工務段治沙車間林務工每天5時出發,前往沿線林木區查看樹木蟲害,根據樹木生長情況,分三班輪值,修剪樹枝、噴灑藥物、防治蟲害,呵護樹木成長。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集二鐵路上的治沙人建成了阻沙固沙的“綠色長城”,沙埋鋼軌擋停列車的現象徹底消失。自2016年起,集二鐵路沙塵暴天數逐年減少,藍天白云頻現,無沙天氣連續3年保持在275天以上。如今,117萬棵樹木在集二鐵路兩側蓬勃生長。
沙,能一點點清出去;樹,能一棵棵種出來;綠色,也能一步步亮起來。從“黃沙滿地”到“蒼翠環繞”,集寧工務段治沙車間職工弘揚“塞罕壩精神”,躬身實踐、接力傳承,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努力讓集二鐵路國際聯運干線上的綠色成為祖國北疆生態文明建設中一抹動人的色彩。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