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流淌千百年的河北涉縣清漳河展現出柔美的身姿。河水流過赤岸村外,成群的水鳥穿梭在水草叢中。“這兒原來是一片石河灘,現在水清草美,拍出鳥兒更好看。”涉縣攝影愛好者楊彥忠說。
清漳河自古是涉縣的“母親河”,流經縣域長達61公里。歷史記載,清漳河數次發洪水,給沿岸百姓造成過巨大損失。特別是在2016年7月,涉縣又一次遭受特大洪澇災害,河道砂礫堆積,河床抬高,淤積嚴重,成為防洪重大隱患。
治理清漳河,構筑防洪安全屏障,改善生態環境,成了當地政府的重要任務。“我們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地形地貌,把水利工程與生態景觀、旅游發展結合起來,綜合治水,打造百里畫廊。”涉縣水利局局長石向魁說。
沿河西行,一道道擋水壩將河水抬起,形成臺階似的靜態湖泊,濕地公園、清漳水韻等景點沿線排開,并將媧皇宮、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五指山等著名景區“連接成線”,成為涉縣全域旅游的重要紐帶。
河道治理需要上億元資金。石向魁說,涉縣采取“疏護結合,變廢為寶”的思路,政府對河道砂礫資源公開競價拍賣,競拍者疏浚河道,將砂礫作為建筑材料賣入市場,政府也增加了財政收入,有更大精力投入加固堤壩、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亂砂礫”變成了“金元寶”。
石向魁說,河道競拍后,每段河道的挖深、寬度、護壩等標準統一由政府制定,并對競拍者實施監管。通過疏通河道,加固堤壩,清漳河防洪標準已由5年一遇增加到20年一遇以上,行洪流量由500多立方米每秒增大到了3000多立方米每秒,惠及全縣68個村11萬名群眾。
夕陽西下,清漳河南岸的茨村漁家亮起了燈火,慕名而來的游客三三兩兩步入大廳。“這兒水質好,魚特別鮮,雖然入冬,我們的生意絲毫沒有受影響,一天凈賺1500多塊錢呢!”漁家樂老板郝國民笑得合不攏嘴。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