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監管壓力日益增加,脫碳化已經成為全球航運業的重要趨勢。國際海事組織(IMO)給全球航運業制定了目標——船隊的碳排放量到2030年比2008年減少40%;到2050年至少比2008年減少50%。為了達成脫碳目標,行業相關各方共同努力,脫碳之舉,箭已在弦上。
11國參與GreenVoyage 2050項目
來自世界各地的11個國家參與了國際海事組織(IMO)—挪威GreenVoyage 2050項目。根據IMO溫室氣體減排的初步戰略,該項目旨在支持航運業的脫碳之路。
通過IMO的溫室氣體減排初步戰略,IMO的成員國承諾到2050年將國際航運業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在2008年的水平上減少至少一半,并努力在本世紀內盡快消除航運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GreenVoyage 2050項目正積極支持各國在脫碳道路上取得進展。該項目還將在發展中國家,包括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進行能力建設,以履行其對實現氣候變化和國際航運能效目標的承諾。這將通過支持各國實施已通過的IMO能效措施(載于《MARPOL公約》附則VI)來實現,并根據IMO的溫室氣體減排初步戰略來減少船舶溫室氣體的排放。
截至3月8日,Green Voyage 2050項目中的正在合作的國家已有11個。通過參與該項目,雙方將致力于加強《MARPOL公約》附則VI的履約,促進最佳操作實踐的分享,促進節能技術的應用,并探索低碳和零碳燃料的機會。IMO溫室氣體減排戰略宏偉目標的實現需要新燃料、新技術和創新方法。
8個國家支持對船燃征收脫碳稅
3月10日,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在其網站上發布一份聲明稱,佐治亞州、希臘、日本、利比里亞、馬耳他、尼日利亞、新加坡和瑞士支持,對購買的船用燃料征收每噸2美元的稅,以建立脫碳研究與開發基金。
據了解,該提案的最新版本已提交給國際海事組織IMO,該提案將對船用燃油加收少量稅,以建立一個50億美元的基金,幫助航運業為研究零碳燃料提供費用支持。
“這筆新的50億美元的基金,將支持新的國際海事研究與開發委員會(IMRB)委托合作計劃進行零碳技術的應用研究與開發,特別是為海事應用量身定制的零碳技術,包括開發工作原型。”BIMCO在聲明中說。
“它還將協助包括太平洋島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二氧化碳減排項目。”“如果聯合國海事組織IMO其他成員國不支持這一提議,到2030年實現部署的所需規模的零排放遠洋船的目標,將幾乎是不可能的。”據了解,該提案版本已提交國際海事組織IMO。
歐盟計劃將航運業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
最近歐盟委員會正加緊立法草案的制定,以期6月底之前正式提交,其中包括針對航運業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表示,目前一切仍在按計劃進行。盡管該提案在業內飽受詬病,但對其提案細節外部仍無從知曉。
不同方評價不一。日本在公開的意見書中聲稱,該提案是有誤導性的,可能會拖累脫碳的進程。日本還警告稱,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很可能提高歐盟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從而影響世界經濟。相比之下,瑞典對此提案表示歡迎,并表示要適用于所有歐洲港口的國際航線。丹麥評價稱,該計劃必須是中立且強制的。
石油巨頭也是油輪船東的殼牌(Shell)、希臘船東聯盟(UGS)以及意大利船東聯合會Assarmatori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即脫碳計劃應該有全球的計劃,或交由IMO來進行制定。正如畢馬威咨詢小組的警告,如果有其他國家也制定類似的碳稅法規,被征稅者可能面臨雙重征稅。
事實上,隨著氣候問題在世界議程中的凸顯,歐盟目前也面臨較大壓力。貿易商托克集團(Trafigura)近期與環保組織Transport & Environment和三家船東公司聯合致信歐盟,敦促推進氨、氫燃料的應用。但Trafigura的高管同時也表示,應該呼吁IMO制定一項有意義的碳稅方案,避免歐洲和美國單獨的地區性的行動。
航運企業采取行動促進行業變革
由于疫情席卷全球,2020年許多企業放緩了對綠色項目的投資,但領先的行業參與者正在采取下進一步行動。A.P.穆勒-基金會提供4億丹麥克朗捐款啟動馬士基·麥克-凱尼·穆勒中心建設,研發新型燃料和技術,以實現零碳排放目標。該中心的聯合創始公司包括:ABS、A.P.穆勒-馬士基A.P.穆勒-馬士基(A.P. Møller-Mærsk)、嘉吉(Cargill)、曼恩能源方案(MAN Energy Solutions)、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日本郵船(NYK Lines)和西門子能源(Siemens Energy)。
該中心將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以商業基金會形式創建并具有慈善目標。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中心,它將與行業、學術界和權威機構一起在整個航運領域開展工作。一個高度專業化的跨學科團隊將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合作,以構建更為全面的脫碳途徑,加速開發選定的脫碳燃料和動力技術,并支持建立監管、金融和商業手段來實現變革。
除了合作研發,一些航運企業也在規劃脫碳之旅。近日,商船三井宣布,將在4月成立專門的部門,來規劃和促進該公司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商船三井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池田潤一郎表示:“對于目前依賴化石燃料的海運業而言,脫碳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雖然LNG作為一種相對低碳的燃料獲得了更廣泛的接受,但我們必須參與開發和使用替代燃料,這將促進航運業脫碳化,并促進可持續性。”
他補充稱,目前商船三井正在討論下一個管理計劃——“Rolling Plan 2021”,將從今年開始根據新的企業理念和長期愿景開展活動,以確保進一步增長。
“2021年的行動包括確保恢復上一財年所述的增長軌跡,并在應對將迅速出現的重大社會和經濟變化方面保持領先地位。我們的客戶必須解決因脫碳和其他問題而引起的變化,而我們集團必須在客戶的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并做出貢獻。”
與此同時,日本郵船也表示,2021年將會更加關注“環境、社會和企業管理”(ESG)這一術語。在整個2020年,日本郵船一直將集團的增長策略與ESG融合在一起,并推動各種解決社會問題的舉措,以實現可持續增長。日本郵船長透露,日本已經正式宣布建立一個2萬億日元的基金,用于支持綠色領域的研發。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