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西邊,絲綢之路咽喉樞紐,群山萬壑,天地壯闊。
一路蜿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通達四方,福國利民。
極目遠眺,經過千余個日夜數千名建設者的艱苦奮戰,中國二冶通定高速項目全線路基順利完工、全線橋梁(含涉鐵段)架設完成,宛如一條巨龍盤臥在隴中大地的黃土層巒中,與沿途梯田、丘陵溝壑、鄉間村落相映成趣,構筑起一幅路景交融、人文相諧、動靜互襯的別樣畫卷。
眾擎易舉 不務空名 凸顯奮進之美
這是一條意義非凡之路。
通渭至定西高速公路是《定西市“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中的“三橫三縱三聯”高速公路骨架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三橫”之一。路線全長118.04公里,由中國二冶承建的路段全長34.8公里,包括主線大中橋35座,互通立交、樞紐立交各2座,分離式隧道1座等。項目建成通車后,能夠有效改善定西市的交通環境,極大地促進貧困地區同周邊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系與經濟往來,對建設環蘭州大交通圈和都市圈,加快都市群經濟快速發展、改善定西市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促進經貿流通,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大項目需要大力量。在項目團隊“擰成一股繩”實干精神的引領下,通定項目部以“一盤棋”的政治站位,嚴肅工作態度,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構建“全覆蓋”的組織體系。項目班子主動擔當作為,始終與建設者們奮戰在一線,以身作則、靠前指揮,定期召開工程例會、項目推進會等,有序推進項目建設,極大地鼓舞了全體建設者的士氣;各工區沖鋒在前,頂嚴寒、戰酷暑,舍小家、顧大家,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為項目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
攻堅克難 匠心雕琢 凸顯品質之美
這是一條匠心雕琢的路。
大項目需要大挑戰。項目所經地貌復雜、地形單元多且溝壑縱橫。路基濕陷性黃土居多,降雨天氣做好防洪工作,保證施工現場人員和機械設備安全是難點;白家川隧道,左右兩洞軸線最大間距40米,總圍巖條件差,在圍巖自穩能力極差的環境下保證安全生產是難點;唐家岔樞紐立交上跨隴海鐵路箱梁架設施工更是全線最難啃的“硬骨頭”……要在如此復雜的內外環境中創造精品工程,成了通定高速項目部最大的挑戰。
為此,項目部化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高標定位、高點開局、高位推動,以“共建一流項目 合創品牌價值”經營理念,確立打造“永恒精品”目標,全面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
12月14日,隨著上跨段最后一片預制箱梁精準落位,標志著唐家岔樞紐立交上跨隴海鐵路箱梁架設任務順利完工。由于涉鐵施工,存在營業線封鎖、施工難度大時間緊、安全風險高、協調任務量大、管控難度高等特點。今年以來,項目部多次與設計單位及鐵路局等多方溝通協商,不斷優化修改施工方案、磋商施工空窗期、申報涉鐵工程施工手續等,克服重重困難最終于11月完成了項目涉鐵施工審批流程。
為確保涉鐵段架梁施工安全順利進行,項目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相關工作,結合施工方案做實做細各項安全保護措施、應急處置措施等,創建明亮、安全的夜間施工環境。施工期間,
各相關單位責任人旁站監督,職能部門對現場技術員、安全員及施工班組進行詳細技術交底和安全培訓。架梁過程中,各責任人“點對點”全程盯控關鍵環節及部位,絲毫不敢松懈。技術人員動態跟蹤、實時控制,作業人員規范操作、密切配合,確保施工任務高質量完成的同時也保證鐵路營業線安全正點開通。
在建設團隊眼中“辦法總比困難多”,干最難、做最好,鑄就了一條內實外美的坦途大道,也凸顯了“二冶人”匠心巧思、內外兼修的品質之美。
創新驅動 技術賦能 凸顯智慧之美
這是一條凝聚智慧之路。
大項目需要大成果。聚焦項目建設需要,項目團隊深化創新驅動,開展科技攻關和微創新,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成果。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廣應用預應力技術、隧道安全監測技術、基于BIM的現場施工管理信息技術等8個大項、27個子項新技術;組織開展了包含“超淺埋暗挖施工技術”在內的5項自主技術創新;完成實用新型專利8項,科技立項6項,并形成了“防水板逆變焊機爬焊技術”等3項技術成果。申報的“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已通過現場審查,中冶“綠色建造”已通過中期審查。
經過全體參戰員工的共同努力,項目建設取得重大勝利。他們精于創新,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均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在面對白家川隧道暗洞巖體工程性質較差,圍巖級別為V級,圍巖總體自穩能力差的技術難題,采用三臺階分部開挖法配合超前小導管掘進,嚴格控制欠挖和超挖,開挖后及時采取封閉支護措施,在科技創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剛剛順利完成的涉鐵箱梁架設任務中,有效縮短工期,使用兩臺架橋機同時架梁,目前尚屬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首例。
從“紙上藍圖”變“地上通途”,二冶人用實際行動在隴中大地架起了長虹。項目施工仍在繼續,奮進腳步永不停息。接下來,項目團隊將繼續開足馬力,奮躍而上,永葆斗志,唱響“奮進之歌”,加快推動項目建設再提速再突破,力爭早日建成、早日通車。(劉雨萌)
(新媒體責編:wa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