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站場中心下屬南站樞紐公司深入 推進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化作為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它所帶來的社會變革與更新,反過來又影響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為進一步做好客運站場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近年來,廣州公交集團交通站場中心下屬廣州南站樞紐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結合客運站場“三不進站,六不出站”管理要求和安全生產工作需求,不斷創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強源頭管控,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提升客運站場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
一、推動云站務智能化客運服務系統建設,實現車輛進站營運證照提前預警、班次售票、檢票人數的超員把控。目前,南站樞紐公司進站營運班車750臺次,日發送班車500余班次,為實現對營班車進站的事前和發車的事中全程安全管控,南站樞紐公司在屬下5個客運站場組建了云站務系統,實現班車進站和發班的安全管理。一是將進站營運班車線路牌、營運證、行駛證、司機駕駛證、從業資格證、承運人責任險等相關證件統一錄入系統,并進行動態管理,實現提前1個月到期預警,相關證件超過有效期的,系統將自動禁止相關車輛報班載客,并彈出相關提示信息;二是各站營運車輛安全例檢系統數據實時上傳至云站務系統,對于安全例檢不合格或者安全例檢合格證明超過有效期的車輛,系統將對其進行鎖定,無法報班發車,切實保障營運車輛安全技術狀況的良好。
二、運用車輛智能道閘進出站系統,有效實現站場人車分流,壓實場內交通安全關。目前,南站樞紐公司下各站場和公交總站,共設置帶有車牌識別功能的智能道閘系統25套,未進行信息登記的車輛禁止進入,有效防止社會無關車輛進入站場,并促進了站場內人車分流管理措施的落實,為進一步做好站場內交通安全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三、采用旅客進站人臉識別系統,落實旅客實名制進站,實現自動刷臉進站。為嚴格落實公安部門關于旅客實名制購票及進站乘車的有關工作要求,南站樞紐公司所屬各客運站場在落實實名制購票的基礎上,站場旅客入口統一使用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智能閘機,通過讀取進站旅客身份證信息并與相關人員的購票信息和實時采集進站人員人臉信息相比對,確認人、票、證信息一致后方可進站,大大提高了查驗效率和準確率,有效防范無關人員進入站場,有效助力平安站場建設。
四、建設消防安全遠程監管平臺,消除客運站場消防系統監控“盲區”,落實站場消防安全管理。一是結合各站場實際情況,委托相關專業機構,在站場員工宿舍、發電機房(電房)等室內人員密集場所和重要設施設備場所,配置安裝獨立式(無線傳輸)光電煙感探測器103個,當探測器探測到周圍環境煙霧達到告警范圍時,平安穗粵智慧消防遠程監管平臺會通過“平安穗粵”微信公眾號發出設備告警通知并通過電話通知相關站場值班人員確認警情,無線煙感裝置的應用,全面消除了客運站場消防監控“盲區”,爭取使各類火災警情可以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二是與相關專業機構合作,建立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系統,以站場為單位,將滅火器、消防栓等所有消防器材信息錄入系統并生成對應的二維碼,日常通過手機掃碼進行巡檢,將器材實時情況上傳平臺,并通過消防安全管理平臺統一管理各站場的消防設施,跟進各類設施設備的巡檢狀態、有效期等信息,確保各消防器材完好有效。
五、應用電子巡更系統,規范站場安全巡查工作,落實巡查檢查關。為規范做好客運站場日常安全巡查工作,南站樞紐公司在所屬5個客運站安裝了電子巡更系統,結合各站場現場實際情況,在場內各重點區域設置巡檢點,并根據工作需要設定巡查頻次和巡查路線,站場安保人員攜帶電子巡更棒到巡檢點,便可在巡檢點設置的NFC標簽上進行電子打卡,巡查信息記錄同時實時上傳到管理平臺。通過電子巡更系統的應用,改變傳統采用手工表格登記巡查記錄的方式,使安全管理人員能夠實時掌握現場巡查情況,同時進一步規范安全巡查工作,切實為現場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保障。
六、建立綜合應急指揮中心,完善應急管理體系,落實應急值守關。南站樞紐公司以下屬滘口汽車站監控中心為硬件基礎,通過公安視頻圖像信息應用平臺,將公司下屬5個客運站場共188個視頻監控點位(重點區域)信號進行歸集,綜合應急指揮中心可實時調閱各監控點視頻或按時間點搜索回放視頻監控記錄。綜合應急指揮中心運營后,一是可通過視頻巡查方式加強對各站場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監督,克服了公司管轄站場地點分散的不利因素;二是節假日疏運及各重點防護期期間,實時了解站場人流、車流等情況,提高節日高峰疏運指揮工作效率;三是在汛期三防應急響應及惡劣天氣應急值守期間,可實時了解各站場三防實時情況和相關站場防御措施落實情況,為應急指揮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信息。
下一步,南站樞紐公司將繼續深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強化數據化賦能為生產經營保駕護航,為持續推進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提供更有力、更可靠的技術保障。(圖/文:盧永昕)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