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總書記對科技工作者的號召,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助力大學生走入基層,服務三農,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增才干,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青春力量,促進返鄉大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關注家鄉的發展,參與家鄉的建設。1月22日-2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2 級重慶籍在校生一行,以“萬村游學·不忘初心”為主題,到石柱縣中益鄉、橋頭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1月22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石柱中益鄉,“重走總書記走過的路”,先后參觀了“初心小院”、“初心學院”、“初心廣場”,真切了解學習脫貧攻堅的奮斗歷程及喜人成果。當日下午,實踐團隊抵達橋頭鎮,參觀學習了陶然居瓦屋小鎮、喜馬拉雅露營基地、半山泮水民宿等業態,并對橋頭鎮落實“萬企興萬村”模式進行了深入了解學習。
1月23日,實踐團隊來到“萬村田野·研學旅行營地”,走進田間地頭,參觀田畈村梨產業發展情況,深入了解梨產業的市場需求、消費趨勢、種植條件、產業鏈條的完整度、農產品品牌建設、銷售情況、文旅融合程度等內容,從而開展對梨產業多維度的探索,思考實現梨產業三產融合所需要的條件以及方法。之后,實踐團隊親自種植梨樹,并掛上專屬認領牌,寫下了寄語祝福。
當日下午,實踐團隊在萬村小院·梨花島國風營地開展國學文化研學課程,通過傳統茶藝與書法的實踐學習,真切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性。課后,同學們親手寫下春聯,送出新年祝福。
隨后,實踐團隊開展了一場以“科技助農”為主題的院壩討論會,分享了此次游學心得,并發揮專業優勢,從數字化種植、數字化催熟技術、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品牌、數字化營銷等方面進行討論,用所學知識為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參與到鄉村振興這項偉大事業之中去。
據悉,“萬村田野·研學旅行營地”依托田畈村山水林田等自然資源,牢記總書記囑托,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課堂設在田野里。項目由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田畈村村集體經濟組織、萬村文旅集團三方聯合共建,按照“產景相融、產學一體、產村互動”的思路,落地“黨建統領產教智治的校企村聯動發展模式”,構建了“兩心一島五園”(田畈梨產業服務中心、萬村學堂·研學培訓中心、萬村小院·梨花島國風營地、田畈梨觀光采摘園、稻蟹共生種養示范園、林下生態養殖園、有機果蔬共享園、生態魚休閑垂釣園),讓一個資源貧乏、交通不便的小山村迅速蝶變為一個集大、中、小學生校外研學旅行、農耕體驗、智慧農業、親子休閑、鄉村民宿、鄉村菜品研發、職業技能培訓于一體的鄉村研學旅游綜合體,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最終實現“萬”眾一心,振興鄉“村”。項目旨在充分發揮高校的智庫功能,不斷拓寬高校參與國家鄉村振興項目的渠道和途徑,深化校企地合作機制和載體,將鄉村振興與高校實踐育人創新結合,形成合力,互惠互利,協同發展。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