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作為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是國民經濟大動脈、重大民生工程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骨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
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國鐵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振芳接受采訪,介紹了國鐵集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加快構建“六個現代化體系”為載體,奮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鐵路現代化、勇當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火車頭”的相關情況。
劉振芳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鐵路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進程中,國鐵集團聚焦新時代新征程國家鐵路的使命任務,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明確提出了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鐵路現代化、勇當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火車頭”的目標任務,形成了構建“六個現代化體系”的實施方案。這是鐵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中心任務,國鐵集團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錨定目標不放松,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確保各項任務期到必成,努力向現代化鐵路強國邁進。
加快構建鐵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劉振芳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鐵集團立足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高質量推進鐵路建設發展,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先進的鐵路網。
2023年,“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中的鐵路項目有序推進,鐵路建設投資拉動作用顯著,發達完善鐵路網越織越密。麗香、成蘭鐵路和貴南、福廈高鐵等34個項目建成投產,廣州白云站、南昌東站、福州南站等102座客站高質量投入運營,渝萬、武宜、成渝中線高鐵等112個在建項目有序推進,濰宿、邵永高鐵和黃百鐵路等9個大中型基建項目開工建設。建成鐵路專用線92條、物流基地10個。全國鐵路投產新線3637公里,其中高鐵2776公里,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45億元、同比增長7.5%。這是“十四五”以來鐵路投資規模完成最多的一年,又有22個縣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一些縣市一步跨入“高鐵時代”。
到2023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9萬公里,其中高鐵4.5萬公里,“八縱八橫”高鐵網主通道已建成80%、在建15%,路網布局和結構功能不斷優化。
“目前,我國鐵路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已居世界前列,具備了向更高水平現代化邁進的基礎和條件。”劉振芳表示,國鐵集團將統籌高質量規劃建設、高可靠安全保障和可持續高效運營,注重數智賦能,推動綠色發展,強化戰略保障,全面提升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質量,加快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鐵路基礎設施體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鐵路基礎設施體系,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6.5萬公里,其中高鐵5萬公里,鐵路網覆蓋99.5%的城區人口20萬以上城市,高鐵網覆蓋97.2%的城區人口50萬以上城市,鐵路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保障作用顯著增強。到2035年,鐵路基礎設施規模質量和技術水平世界領先,率先建成現代化鐵路強國,實現高水平的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效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樞紐銜接順暢。鐵路網規模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里左右( 含部分城際鐵路);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65%以上、75%以上。
劉振芳介紹,2024年,國鐵集團將以加快貫通“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為重點,聚力補齊西部重點地區鐵路“留白”,加大出疆入藏、沿邊鐵路等國家戰略通道項目實施力度,積極推進沿江沿海高鐵、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點項目建設,高質量建成投產上海至蘇州至湖州高鐵、杭州至義烏至溫州高鐵等工程。抓好聯網、補網、強鏈工程,集中實施一批“短平快”項目,大力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港口集疏運體系完善和點線能力配套項目,打通主要干線能力堵點和多式聯運斷點,著力提升路網整體功能。
深化鐵路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鐵路實現了由瓶頸制約型運輸到逐步適應型運輸的歷史性轉變,鐵路運輸供給能力逐年提升。2023年,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6.8億人,日均發送旅客突破1000萬人,高峰日發送旅客突破2000萬人;國家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39.1億噸,鐵路客貨運輸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劉振芳表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國內需求,必將為鐵路客貨運輸打開新的增長空間。激發有潛能的消費,需要推動出行消費優化升級,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建設美麗中國,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需要發揮鐵路大運量、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靠、綠色低碳的優勢,不斷鞏固增強鐵路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骨干作用。2024年,國鐵集團將堅守國家鐵路、人民鐵路戰略定位,持續深化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發揮國民經濟大動脈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骨干作用。
客運方面,按照創新供給、帶動需求的思路,開發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客運產品,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努力滿足人民美好出行需要。一手抓產品,著力優化客運產品供給體系。通過創新客運產品,充分激發有潛能的客運消費。鞏固擴大優勢動車組產品,增開夕發朝至旅客列車,增加縣城站客車停靠,更好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旅游列車市場化經營,靈活實施高鐵票價市場化機制,促進客流增長,助力發展旅游經濟,帶動發展銀發經濟。繼續開好公益性“慢火車”和鄉村振興列車,改進列車設施設備,優化乘車環境。一手抓服務,著力提升客運服務質量。開展客運服務質量年活動,推動普速客站改造升級,梯次升級普速客車車底,實現圖定旅客列車全部集便化。打造12306統一服務品牌,改善高峰時段旅客購票體驗,豐富團體票服務產品,擴大旅游計次票實施范圍,推動空鐵聯運產品升級。組織列車餐飲提質專項行動,進一步完善鐵路餐飲服務與配送體系,鞏固拓展“供好一盒飯”成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共建文明和諧有序站車環境。
貨運方面,深入落實黨中央關于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決策部署,立足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鐵路貨運調結構、促改革,加快構建以鐵路為骨干的現代物流體系,強化“公轉鐵”落實力度,努力在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一是加快推動鐵路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扎實推進現代物流組織體系建設,建立完善鐵路物流中心運行機制,實現物流資源統一利用、業務統一管理、市場統一開發。積極適應貨運市場需求,大力開展物流總包和合同制運輸,建立運輸組織協同機制,確保履約兌現,穩定客戶預期。加強物流全鏈條管理,打通鐵路內部和外聯的堵點卡點,提高鐵路貨運全流程運轉效率,推進以鐵路運輸為骨干的多式聯運。提升95306數智化物流服務水平,推進多式聯運票據信息互通和“一單制”運輸,為客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運輸服務。與建設銀行深入開展戰略合作,試點推出鐵路物流金融服務,先期在四川、重慶、云南、廣西、湖北等省區市試點,開展鐵路運費貸、信用證結算、鐵路單證融資等業務,助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大力推進貨運增量提質。積極開展“總對總”戰略合作,加強集疏港重點貨源組織,“一企一策”制定全程物流解決方案,鞏固大宗貨物基本盤。擴大快運班列開行范圍,打造高鐵快運、多聯快車、鐵海快線等品牌,增開大城市間點到點快運班列,大力推進集裝化運輸,開發快捷運輸、準時運輸等時效性強的貨運產品,構建全國1、2、3天快貨物流圈,積極拓展白貨運輸市場。
三是全面提升鐵路網貨運能力。進一步強化普速鐵路、貨運通道能力建設,加快推進聯網補網強鏈工程,實施一批煤炭和集裝箱運輸通道能力提升、干線提質改造、點線能力配套等項目。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化完善樞紐布局、結構和物流功能,服務建設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完善鐵路場站多式聯運和倉配中心服務功能,加快物流裝備創新,推動貨運場站向物流樞紐轉型升級。加快推進連接主要港區、廠礦企業、工業和物流園區的鐵路專用線建設,充分發揮專用線集疏運作用。
持續推進鐵路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鐵路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科技強國建設的關鍵領域。
“中國高鐵是我國自主創新的成功范例,我國鐵路總體技術水平已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劉振芳說,2023年,鐵路科技創新聯盟成立,“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列車實現單列時速453公里、交會時速891公里運行,對新技術部件進行了有效的性能驗證,驗證完成57項科研試驗,各項指標表現良好,標志著CR450動車組研制取得階段性成果,為“CR450科技創新工程”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進一步鞏固了我國高鐵領跑世界的優勢。
劉振芳表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2024年,國鐵集團將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攻關和產業化應用,不斷提升鐵路科技自立自強能力,賦能鐵路新質生產力發展。
一是充分發揮國鐵集團領軍企業作用,以鐵路科技創新聯盟為紐帶,統籌聯盟單位優勢資源,進一步形成科技攻關整體合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二是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應用型技術創新,持續深化“CR450科技創新工程”和智能高鐵技術攻關,加強安全保障、關鍵裝備、基礎設施、運營服務等領域技術創新,加大前沿技術在鐵路領域應用研究力度。三是著力提升信息化建設和網絡安全保障水平,統籌推進數字鐵路建設,持續開展鐵路信息系統統型、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以數智化賦能鐵路創新發展。
積極推動中國鐵路“走出去”
劉振芳表示,共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至關重要。鐵路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骨干,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成為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中老鐵路國際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彰顯;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諾段安全平穩運營,諾蘇段工程建設有序推進;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7萬列、發送190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18%,覆蓋國內115個城市,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9個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全年發送86萬標箱、同比增長14%,輻射范圍增至我國18省70市144個鐵路站點,貨物流向通達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73個港口;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2024年,國鐵集團將加強鐵路國際合作,積極推動鐵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鐵路國際聯運質量效益,更好地服務和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新的貢獻。
一是充分發揮中歐班列協調機制作用,持續提升重點口岸和通道運輸能力,擴大全程時刻表班列開行,推動中歐班列朝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發展;統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高質量發展,優化班列開行線條,覆蓋更多西部節點城市。二是圍繞服務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加強中老鐵路設備設施維護和運營安全管理,切實管好用好中老鐵路國際大通道;加強與印尼方對接,推動雅萬高鐵持續安全穩定運營,扎實推進匈塞鐵路諾蘇段工程建設。三是加強與國際合作組織及國外鐵路機構交流,推動中國鐵路標準國際化。
劉振芳表示,2024年,國鐵集團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鐵路現代化取得新成效,勇當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火車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鐵路力量。(張揚)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