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通行鄂西北高速收費站,我都被收費站里的墻繪所深深吸引,青山碧水、綠樹紅果、人文特產,一幅幅充滿特色文化的墻繪展現出濃濃的融合魅力。”
近年來,湖北交投鄂西北運營公司充分利用所轄十堰區域8條路段616公里高速公路沿線33個收費站、6個綜合巡檢辦駐地資源優勢,以高速公路為紐帶串聯沿路40余個鄉鎮,聚焦鄉村振興、交旅融合和行業發展新愿景,加快構建“以路為媒、以路興業、路景融合”的路衍經濟發展新格局。
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交產融合成為新的發展引擎,鄂西北運營公司大膽探索,以“創新”為主導,優化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運用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為鄉村經濟注入了新質生產力。公司沿線33個收費站通過深度挖掘路域資源的優勢,不斷豐富交旅融合“大餐”,主動融入十堰旅游資源及旅游規劃,探索融合新模式,構建共贏發展新格局。同時,聯合十堰市文旅局構建交旅融合共同體,與沿線90余個景區建立合作關系,依托云鵲、小北等宣傳團隊,采取“線上直播”推介、“線下實地”推廣的方式加大營銷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直播+助農”“直播+旅游”“直播+X”等多元化平臺,以旅游景點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以特色農產品帶火旅游景點打卡的“雙帶動”模式,為助力鄉村振興不斷貢獻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一路多方,以路為媒,合作共贏。公司主動與省外、域外單位合作,開展G7011、G70等路域聯合引流、“引客入堰”活動,聯合948等交通服務平臺開展異地營銷服務活動,引流上路、拓展資源,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大化雙贏目標,達到“路企雙贏”的效果,實現交旅融合從間接宣傳走向直接引流。公司深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微鏡頭,向社會介紹美麗的景點、推介優質的農產品。以鄉村旅游為載體,以交通為紐帶,將鄉村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打造出了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的鄉村旅游產品。公司青年員工榮獲團中央“青耕中國”助農直播希望之星榮譽,參與“房陵黃酒”“竹山綠松石”“梅子貢茶”“鄖陽香菇”等各類鄉村振興公益直播100余場,為農民創收100余萬元。
鄂西北運營公司的直播團隊,以致力于地方經濟的發展與鄉村振興為己任,以十堰市“仙山、碧水、汽車城”三張名片為主線,結合地域特色、旅游、美食及文化,發布“沿著高速去旅行”系列微信推文、短視頻200余條,開展系列旅游直播活動500余場,讓高速沿線旅游景點“公布于眾”,更多“寶藏風景”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資源互換 創新“共贏之坦途”
十堰地處我國中部,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鄂西北運營公司依托交投平臺,深耕十堰屬地,用活屬地“交、產、農、旅”資源,融入地方經濟發展,推進區域協同“融合發展”。通過提升窗口服務品質,打造“一總支一特色”“一站一品”特色IP,充分發揮收費站“服務站、信息站、救助站、咨詢站”“附加值”作用。涼水河收費站,采取與地方政府融合發展和資源互換的新模式,在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的同時,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支持,以及企業的熱情參與合作,從而使多元化的經營之路越走越寬廣。最近,一幅由駐地政府投資30余萬元創作的巨型墻繪亮相于收費站外墻,描繪了涼水河收費站附近四鎮特色文化及農產品,成為當地的一大亮點。這幅墻繪生動展示了當地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農產品,充分體現了收費站積極融入地方發展的堅定決心。
推進區域協同“融合發展”的成果不止于此,鄂西北公司與漢江集團丹江口水源旅游公司、丹江口文旅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簽下了交旅融合戰略合作協議。通過資源互換的方式,丹江口富鍶山泉公司對鄂西北高速沿線收費站便民亭進行整改擴建,并投放24小時便民自助售貨機。沿路各收費站深度融入地方,合力打造“一站一品”“一站一景”特色IP,在收費廣場護欄、安全島、辦公樓墻面等區域植入地域特色元素墻繪,在土城收費站賦詩繪制黃酒缸、鄖陽南收費站擺放羊肚菌創意花箱、土關埡收費站設置南水北調紀念園實景燈箱,真正將收費站升級拓展為“駐地第一景”。
鄂西北運營公司牢牢把握十堰區域高速路網交通“先行官”定位,突出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作用,不斷放大路域資源優勢,實現高速公路從單一的交通功能向農業休閑游、文旅康養等產業融合,讓和美鄉村與自然山水相映成趣,為群眾的幸福生活加碼,讓鄉村振興煥發生機。
下一步,鄂西北運營公司將深挖高速資源引鳳筑巢,發揮高速公路全國聯網優勢,實現一體化抱團“闖市場”,利用行業以及跨行業聯合整體資源優勢,打通路徑依賴,引鳳筑巢盤活高速資產,為集團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和十堰區域經濟大發展貢獻鄂西北高速力量。(金偉忠、何濤)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