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無人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為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佳創智飛團隊創始人高承蘊,憑借其對無人機技術的不懈追求和堅定的創業信念,成功將無人機技術應用于電力噴涂領域,設計出具有高效、安全、環保特點的電力噴涂無人機。
高承蘊自高中起便對無人機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自從對無人機產生濃厚興趣以來,便開始了他的自學之旅。他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查閱書籍、觀看在線教程和參加線上交流群等方式,較為系統的學習了無人機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以及編程知識。之后,憑借著自己對無人機的熱愛來到了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學校期間,高承蘊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他從未放棄,而是和老師一起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不斷嘗試和實踐。他利用學校的實驗室資源,動手組裝和調試無人機,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他積極參加各類無人機競賽和學術活動,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學習,積累了豐富的無人機應用經驗。在學校的精心培養下,他不僅掌握了無人機的基本操作技術,還深入研究了無人機的系統設計、智能控制等領域,他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成為了學校無人機技術領域的佼佼者。同時也為日后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高承蘊在2023年金磚國家技能大賽國際總決賽中代表中國隊參賽,面對來自金磚國家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頂尖選手,依然保持著冷靜和自信。他憑借對無人機技術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操作技巧,成功應對了各種挑戰和難題。在無人機任務設備3D模型設計、3D打印、無人機組裝調試、Arduino傳感器編程及安裝調試、無人機飛行挑戰等多個環節中,他都展現出了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最終,他憑借出色的表現成功摘得無人機操作賽項金牌,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高承蘊積極關注著無人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發展,當他看到“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中提出推動電網建設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建設目標時,他意識到無人機在電力噴涂和維護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電網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同時也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承蘊成立了他的創業團隊,開始著手設計電力噴涂無人機。在技術上,他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研發中涉及的不同專業技術,走訪調研相關企業進行觀摩考察,取長補短、開拓思路、學習經驗做法并加以轉化貫通,將所獲所得運用到種質資源庫的具體研發實踐中;在人員上,他堅持分工與合作導向,根據項目實際工作明晰人員分工與職責歸屬,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再建立協作幫扶機制,成員之間互相補位、做好協同,構建起一個高效合作且富有凝聚力的團隊,最大化提升組織的整體戰斗力;在管理上,他堅持目標導向,制定完善的項目開發計劃,對項目各個階段進行動態管理與控制,項目工作朝著穩中向好的趨勢發展,并最終在目標時間內完成研發。
高承蘊團隊自行研發生產的電力噴涂無人機—空巡Y600在多家電力公司進行了試用,并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在試用過程中,該無人機不僅提高了電力噴涂的效率和安全性,還大大降低了成本,其出色的性能和穩定的表現贏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高承蘊以青春詮釋擔當與使命,他將每一次參賽都當做創業路上的驗金石。他帶領著《電塔尖兵》項目團隊在今年第十一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金獎,在談到獲獎后最大的感受時高承蘊說:“很榮幸,也很驚喜。未來我們會持續加大創新發展力度,培育更多優秀的項目,集聚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勇挑大梁、創新創造,為社會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隨著電力噴涂無人機在市場上的廣泛認可,高承蘊憑借其卓越的專業能力和對技術的深刻理解,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多家企業紛紛向高承蘊遞出橄欖枝,希望將他招入麾下。
面對多家企業的盛情邀請,高承蘊經過深思熟慮后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他婉拒了這些高薪職位的邀請,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創業夢想。盡管拒絕了多家企業的邀請,但高承蘊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他相信只有通過合作與交流,才能實現技術的共同進步和行業的發展,他愿意與業界同仁保持緊密的聯系和合作,共同推動無人機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高承蘊的堅守和執著不僅展現了他對無人機技術的熱愛和追求,更體現了他作為一名年輕創業者的擔當和勇氣。談及創業經歷,高承蘊表示:“我始終堅信無人機技術將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在創業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正是這些困難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前進的步伐。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無人機技術領域,不斷推出更多創新產品,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