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則黑撒茲瑪格尼。(火把節快樂彝語音譯)”7月29日20時許,在一輛駛向新成昆鐵路吉布甲隧道的工程車上,彝族小伙巴久阿呷向同事們介紹起火把節的民俗,車廂內,眾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一片歡聲笑語。今年火把節這一晚,巴久阿呷將與同事們在隧道內,對重點排水設備進行清淤施工。
今年火把節期間,每天有超72趟旅客列車密集運行在新成昆鐵路上,南來北往運送著數萬名旅客,為節日期間護航列車安全,鐵路橋梁、隧道等設備的檢查養護尤為重要。
“橋隧是最基礎的鐵路設備,只有保證了橋梁、隧道的安全,才能保證每一趟列車安全平穩地到達。”2023年7月參加工作不久的巴久阿呷被分配西昌工電段甘洛南橋路維修工區,負責起了橋梁、隧道和軌旁設備的維修工作。鐵路“防洪季”開始后,他和家人聚少離多成了常事,行進在山路上,工程車搖搖晃晃,他望向車窗外,河對岸星星點點的火把勾起了他的回憶:“火把節對我們來說是最熱鬧的節日,特別是今天晚上,村里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打著火把載歌載舞。”
“從前就盼著每年的六月廿四,阿達(爸爸)坐火車回來,我和阿普(爺爺)打著火把在車站外等他。”思緒串聯起巴久阿呷與鐵路的緣,在他的印象里火車能載著爸爸從山那邊回來,也能帶回山外邊的零食,麻花、米花糖、八珍糕……也只有在火把節才能吃到,他說:“過去住在鐵路邊上,聽到火車響,就覺得離團圓的日子不遠了。”
工程車沿著山路行駛,火把泛出的橙光從車窗兩側潺潺瀉過。22時10分,抵達了半山腰間的作業地點,深夜的大山與24公里外萬人空巷的縣城比起,顯得格外寂靜冷清,手電筒和頭燈成了僅有的照明光源。沿著步行道,巴久阿呷一行人闖進了黑暗,他們的主場拉開序幕。
沿著隧道,洞壁兩側的排水渠如同動脈血管般縱向延伸,山體滲出的地下水汩汩向外流出,“排水設備一旦淤堵積水很難排出,長時間會導致設備病害,甚至影響路基穩定,對列車運行安全造成隱患。”巴久阿呷介紹說。
清理排水渠是件“苦差事”,現場,他找到一處堵點,成馬步半蹲的姿勢,用清淤鏟一鍬一鍬挖出淤泥,并裝入沙袋中,冗長的隧道內不時有涼風吹過,但豆大的汗珠已經掛滿他的后頸。為了提高檢修效率,當天的作業不止于排水渠的清理,還要對隧道襯砌體檢出的“小病小傷”集中整治,“我們在巡檢過程中全程要慢走細看,只有精準找到病灶、及時消除隱患,才能守好橋、護好路。”巴久阿呷說道。
凌晨1時20分作業結束,巴久阿呷和同事們肩扛手拿著沙袋、工具,排著隊走向隧道出口。黝黑的隧道里,他們戴著的頭燈照亮范圍雖小,卻像火把一樣照著前行的路。今年火把節期間,巴久阿呷將和同事們穿行在新成昆鐵路綿延的隧道和群山的半山腰間,確保每一趟列車都能安全抵達,他說:“以前是他們守著我的阿達回家過節,今年我也來守護老鄉平安回家。”(通訊員:周澤平)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