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切實筑牢鐵路運營安全防線
今年以來,煙臺交通運輸服務中心鐵路運營服務科,以全面壓降鐵路運營事故為重點,以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抓手,以隱患排查治理為手段,積極推進鐵路沿線環境問題攻堅,常態化下沉督導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確保鐵路運營安全。
煙臺市境內鐵路營運里程約840公里,線路里程長、點位多,治理任務重、難度大。今年以來,鐵路運營服務科先后20余次到鐵路沿線8個區市進行督導,組織沿線有關區市及鐵路路段等相關單位,及時召開現場推進會,分類施策、逐個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繃緊思想之弦,落細防范之策,壓實安全之責,凝聚合力多方聯動,做好鐵路安全整治。
健全督導落實機制
堅持“一線工作法”,與路方工務段、供電段、維管段、車務段等緊密配合,直奔現場、直面問題,銷號管理、倒排工期,扎實推進問題隱患整改。擬制《關于做好節期間值班工作的通知》,排定節日期間值班表,落實值班制度,及時掌握和處理有關情況,確保突發事件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上報。截止2024年6月底,各區市累計投入資金8700余萬元,整治鐵路沿線環境問題9900余處。
壓實屬地治理責任
4月份,擬制下發了《煙臺市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2024年工作要點》,督導和協調沿線區市環治辦及相關部門對標對表抓整改。針對鐵路部門反饋的問題,迅速行動,對照問題逐一現場核實,高標準、高質量落實好整改。舉一反三抓長效,持續開展鐵路沿線環境、安全隱患自查,督促相關區市認真落實各項要求,與鐵路方面做好協調聯動,打造安全美麗的鐵路沿線環境。
高標準完成省交辦的問題清單整改
收到省環治辦下發的2024年第一批鐵路沿線環境問題整治清單后,立即協調有關區市環治辦,會同鐵路方面進行了現場查看,查明問題隱患所在。省反饋第一批問題清單涉及問題21個,目前已全部完成。
開展全市鐵路沿線安全隱患專項整治
重點對鐵路兩側500米范圍內防塵網、彩鋼瓦、塑料大棚以及2.5公里范圍內大牲畜飼養等重點方面排查。4月份,采取乘車和徒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鐵路沿線進行排查,全市累計排查隱患問題80處;5月份,會同鐵路部門對全市鐵路沿線進行二次排查,排查隱患問題104處。目前,已整改完成182處。針對G15繞城高速和山海快速路施工防塵網壓蓋問題,聯合萊山區環治辦、鐵路部門、山東高速集團和施工單位共同進行現場核查、研究整改方案,現場解決隱患。嚴格按照省、市領導批示,會同鐵路部門開展專項排查整治工作,全市無鐵路道口安全隱患。
推進公(道)路上跨高速鐵路橋梁安全隱患整治行動
收到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工務段關于盡快解決上垮橋安全隱患的函后,迅速組織有關區市環治辦及相關單位,聯合鐵路部門共同開展全市公(道)路上跨高速鐵路橋梁安全隱患整治行動。對全市境內24處上跨高鐵橋梁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及時消除隱患并開展了整改工作。
強化防火期鐵路沿線環境治理。
充分發揮鐵路“雙段長”制作用,加強路地協同和部門聯動,對鐵路兩側發現的火情及時排除。針對部分區市接連發生兩起火情,及時擬制并下發了《關于做好鐵路沿線防滅火工作的通知》,督導沿線區市環治辦進一步抓好防火工作。
營造治理濃厚氛圍
2024年以來,累計督導沿線區市廣泛開展宣傳教育30余次,通過語音播報、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加大鐵路安全法律、法規的普法宣傳力度,提升鐵路沿線群眾遵紀守法、愛路護路意識,共同營造愛路護路濃厚氛圍。
下一步,煙臺交通運輸服務中心鐵路運營服務科,將重點圍繞“三個持續”,切實筑牢鐵路運營安全生產防線。持續開展安全隱患整治。積極配合鐵路部門對鐵路沿線環境進行排查,摸清問題隱患,建立問題臺賬,做到及時發現問題、整改問題。督導各區市加大對鐵路沿線的巡察力度,加強硬、輕漂浮物治理,消除掛網隱患。主動邀請鐵路部門現場驗收,及時與青島工務段、青島供電段、淄博維管段等鐵路方對鐵路沿線特別是重點部位現場查看,制定整改措施,明確反饋問題整改標準和要求,對巡查隱患進行動態銷號、動態清零,營造濃厚的齊抓共管氛圍。持續開展專項整治。督導各區市加強宣傳教育,組織并發動群眾及時清理荒草秸稈,防止大面積著火逼停列車事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情況,重點關注臺風動向,切實做好鐵路沿線環境整治工作。加強路地協同和部門聯動,對鐵路兩側發現的汛情、水患及時排除,對鐵路沿線輕飄物、高大樹木、在建工程等防災一線進行督促檢查。強化大牲畜上道安全管控。會同各區市環治辦和鐵路部門動態排查鐵路線路兩側2.5公里范圍內大牲畜飼養戶,健全完善基礎臺賬,簽訂安全協議,履行安全告知義務,重點地區安設絆牛線,主動防范化解風險。持續開展宣傳教育。定期組織沿線區市開展宣傳教育,積極做好“五進”宣傳工作,加大鐵路安全法律、法規的普法宣傳力度,提升鐵路沿線群眾遵紀守法、愛路護路意識,共同營造愛路護路濃厚氛圍。(王晨光 李海俠 王振江 李彥青)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