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基建行業的迅猛發展,建筑垃圾的綠色無害化處理已然成為行業亟待攻克的關鍵難題。在此背景下,中交一公局集團昌金改擴建SSZ1標項目獨辟蹊徑,創新引入3D打印技術,將建筑垃圾粉碎處理后轉化為3D打印油墨,通過機電一體化的高精度增材制造,讓建筑垃圾“原地重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據悉,這是此項基于空間結構拓撲優化的3D打印技術在項目上的首次實際應用。
相較于傳統的施工建造模式,建筑級3D打印技術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它摒棄了對傳統模板與支撐的依賴,僅需耗費37%的建筑材料以及64%的人工,即可完成最終成品的生產。同時,其獨特的配方既賦予作品堅如磐石的結構強度,又巧妙展現出紋理的細膩與美感,形成了獨特而靈活的造型設計,實現了智慧建造、固廢利用、減碳節能與藝術美感地完美融合。
3D打印技術的核心,在于其復雜且精妙的結構設計。這一設計的實現,離不開高性能纖維增強混凝土和大規模工業級多軸3D打印機的緊密協同作業。毫米級的打印精度,猶如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確保了每一道線條、每一個細節都能得到完美的呈現,使得3D作品在展現出結構的力量之美的同時,又不失細膩的藝術韻味,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令人贊嘆不已。
重任在肩,使命如磐。中交一公局集團昌金改擴建SSZ1標項目將始終堅守“讓世界更暢通、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的企業愿景,傳承并發揚“交融天下、建者無疆”“自強奮進、永爭第一”的企業精神,以實際行動充分彰顯中國企業在降碳減碳方面的責任擔當,為推動我國基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通訊員 雷曉蕓、袁英杰)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