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4年,是首都產業經濟發展史上 濃墨重彩、不同尋常的一年,既是內外部壓力加大、困難增多的一年,也是產業動能全面發力、產業經濟向上向好向優的一年。
用“5個新”來概括2024年來北京市工業和信息軟件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第一個新,是新臺階。
主要體現在經濟貢獻、規模體量、市場主體和研發創新全面邁上新臺階。工業和信息軟件業合計實現增加值突破1.7萬億,占北京市GDP比重接近35%,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6成。全市信息軟件業營業收入突破3萬億,站穩第一大支柱產業地位;醫藥健康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我市萬億級產業集群再添新力量;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5萬億,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2萬億,經濟發展基本盤更加穩固;全市制造業和信息軟件業新設市場主體超過1.2萬家,較2023年增長56.9%,日均新設中小企業720余家;新建氫能、智能檢測裝備、氫能通用航空等3家市級創新中心,12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6個產業創新平臺完成74項共性技術突破、194項關鍵成果落地應用。1-11月,全市大中型工業重點企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3.9%,增速居各行業首位。
第二個新,是新動能。主要體現在結構優、支撐強、后勁足和勢頭旺。一是產業結構更優,2024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超過3成和4成,同比增速達14.6%和9.6%。二是產業支撐更強,汽車制造業、電子信息業“雙引擎”實現“15%”以上增長,成為全市制造業增長的關鍵帶動力量。新能源汽車產量約30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集成電路產量258億塊;智能手機產量達到1.2億部;三是發展后勁更足。工業重點產業和信息軟件業投資均實現30%以上增長。投資結構向新提質,以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產業投資占制造業投資的比重超過9成。小米、理想、北汽等重點整車項目順利投產。四是新興產業起勢,智能算力供給超2.2萬P,備案上線大模型105款、穩居全國首位。抖音“扣子”、百度“秒噠”等AI開發平臺賦能培育超200萬個智能體,形成軟件服務的新業態。北斗信息產業鏈條布局完整,形成貫通基礎產品、終端設備和運營服務等各環節的2000多種技術產品,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一。北京商業航天企業為全國一半以上商業衛星提供在軌運營管理服務。商業運載火箭發射13次,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8成。
第三個新,是新突破。主要體現在關鍵技術、標志產品和標桿場景取得全面突破。一是突破了一批關鍵性技術。6G智簡網絡架構的創新設計已初步告捷,成功搭建國際上首個通信與智能深度融合的6G試驗網。腦機接口從實驗室走進臨床,實現了用意念控制光標移動。量子計算全鏈條式推進,超導、離子阱、光量子等技術路線全面布局。二是涌現了一批標志性產品。在京企業自主研發的通用人形機器人,實現了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復雜地形擬人奔跑。全球最高分辨率的硅基OLED顯示器和全球領先的裸眼3D光場顯示器正式亮相。世界最高轉速的量產電機V8s突破行業極限,全球陸上最大的15兆瓦風電機組實現滿功率運行,全國首個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透皮貼劑獲批上市。三是落地了一批標桿性場景。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完成600平方公里的智能化設施部署,累計測試里程超過3200萬公里。“機器人+園林”場景成功落地玉淵潭公園,首個森林防火無人機實現對八達嶺長城全天候、智能化巡檢。
第四個新,是新升級。主要體現在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現全面升級。一是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累計建設5G基站13.3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61個、居全國首位。著力推動數字技術賦能生產環節,完成581家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 數字化轉型達標。二是智能化升級深入推進。新增9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累計建設126家市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GE醫療北京基地獲評中國醫療設備首座“燈塔工廠”。三是綠色化發展全面提速。新建31家國家級綠色工廠、80家市級綠色工廠、5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8家市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第五個新,是新服務。主要體現在出臺全新服務政策、構建全新服務體系、打造全新服務載體。一是政策資金保障全面加力。出臺了商業航天、醫療器械、新材料等領域40項產業政策。市級8支政府投資基金和高精尖基金投資支持企業近180億元,服務企業上市融資280億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過萬億元。二是企業服務全面升級。構建“12358”中小企業服務體系。聚力金融助企,中小企業首次貸款貼息直接惠及企業近2萬家,降低融資成本超過3.4億元。深入開展企業服務,解決200余項急難愁盼訴求,化解企業債務12.9億元。三是專精特新企業全面突破。打造專精特新實體化服務載體,率先建設110家專精特新服務站,打造“五公里服務圈”。實現市級專精特新企業突破1萬家、總營收突破1萬億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1千家的“雙破萬一過千”目標,連續三年穩居全國“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下一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定信心、奮發進取,強化政策保障、突出項目牽引,統籌推動產業經濟結構更優、動能更強、態勢更好,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厚植新質生產力的產業根基。重點開展五方面工作:
一是穩預期:全面推動政策措施靠前發力。堅決落實國家政策,把握“兩重”“兩新”政策加力機遇,推進制造業企業設備更新升級,促進消費品生產企業提供優質供給,在釋放內需潛力、促進產業發展、助力綠色轉型等方面進一步放大政策的正向效應。推動儲備政策早出、快出、加力出,我們圍繞穩增長、提新質、抓重點等方面還將盡快推出一批增量政策,充分發揮穩固經濟運行、加快項目建設、培育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作用。切實提升政策便利性,全面優化政策申報流程,推廣政策達標即享、免申即享,辦好“局處長講政策”等活動,促進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創新企業服務模式,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服務券適用產品,推動更多前沿產品推廣應用,讓更多北京企業感受到高科技新產品帶來的便利。
(新媒體責編:zhangyang1125)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