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和區交通運輸局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四好農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創建為重要載體,持續完善“建、管、養、運”四位一體的農村公路交通體系,著力構建“建養并重、安全暢通、運營高效”的“四好農村路”建設格局,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和堅實保障。截至目前,全區農村公路里程達到924.594公里(其中:縣道19.385公里,鄉道171.039公里,村道734.170公里),實現了等級公路全覆蓋。農村公路建設規模、投資規模連續三年全市第一,位列全省前茅。2019年,南和區獲得“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稱號,閻里鄉、和陽鎮、郝橋鎮先后獲評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西果鄉道、興業路、林場路先后獲評省級“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
一、高站位、聚合力,繪就農村公路新畫卷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立足優化村鎮布局、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安全便捷出行實際需求,因地制宜、以人為本,著力消除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全力構建暢通高效的農村公路網絡。一是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由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政府主導、行業牽頭、鄉鎮負責、群眾參與的聯動機制,將“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納入“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列入各鄉(鎮)綜合績效評估考核體系,切實保障了“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高效有序開展。編制《“四好農村路”建設“十四五”規劃》《關于深化“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文件,推動農村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規劃“多規合一”,高品質規劃建設一批景觀路、產業路、旅游路,實現以主城區為中心、輻射5鎮3鄉的“10分鐘經濟圈”,實現了區域交通的全面暢聯互通。二是強化資金保障。 加強財政投入,立足實際想辦法、挖潛力,著力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逐步建立“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多渠蓄水”籌資機制,結合實際融合使用。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對上積極爭取中央車購稅、省級燃油稅補助,區級財政資金兜底保障,并將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積極探索專項債,將農村公路與鄉村振興工程、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開發等有收益的項目整合打包成專項債項目,破解資金瓶頸。采取“資金拼盤”的方式,將交通、農業農村、自規等部門建設資金整合使用,集中力量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充分挖掘鄉賢力量,探索鄉賢集資新模式,引導廣大鄉賢在農村公路建設中積極參與、主動作為。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5.7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324.3公里,為打通農村公路“末梢神經”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強化質量保障。 嚴格執行農村公路建設“七公開”制度,持續加強項目建設管理,通過委托第三方專業抽檢等方式,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檢查,近年來,實施的所有農村公路項目一次性交(竣)工驗收合格率達100%。
二、強管理、促落實,構建公路治理新模式
持續完善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加快構建數字農村公路治理體系,有效提升農村公路綜合服務和安全保障能力,真正讓農村群眾出行平安,既“走得了”又“走得好”。一是“一張網”規劃,構建長效機制。 構建“1+1+8+218”(1名總路長,1名縣級路長,轄區內8個鄉鎮設鄉級路長,218個村設村級路長)縣鄉村三級路長責任體系,成立縣、鄉(鎮)、村三級路長辦公室,壓實分級管理責任,全區農村公路路長設置覆蓋率達到100%。按照“縣道縣管、鄉村道路鄉村管”的原則,在農村公路顯著位置設立路長公示牌,實現了“一人一崗一路一牌”全覆蓋,并時刻接受社會群眾監督。同時,細化量化各級路長工作職責,形成縣有政員、鄉有專管員、村有護路員,提高路長制工作的社會參與度。截至目前,全區共設置路長制公示牌105個(縣道2個、鄉道19個、村道84個)。二是“一盤棋”發力,落實目標任務。 閉環管理到位,嚴格落實“四步法”管理流程(即:巡查→反饋→處置→督查),通過全覆蓋巡查、全天候管控、多部門聯動等模式,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閉環管理體系。考核獎懲到位,制定路長制管理考核細則,將路長制管理工作作為對各相關部門和鄉鎮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倒逼各路段責任人切實履行管理職責,確保“有路必養、養必養好,有路必管、管必到位”。三是“全鏈條”服務,構建數字農村公路治理體系。 2024年,南和區入選構建數字農村公路治理體系的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名單,系全省首批入選的兩個試點之一。結合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要求,依托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公路資產管理系統,建立農村公路健康管理平臺,對全區2條縣道、20條鄉道及218個行政村的主要出村道路進行設施數字化改造,同時將轄區34座農村公路橋梁與73個涵洞納入數字化管理的范疇,以實現對農村公路基礎設施的全面、智能化監管。
三、抓養護、破難題,激活公路養管新動能
始終堅持“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確保農村公路完好暢通,充分發揮“先行官”作用。一是不斷創新提升養護模式。 積極推行養護市場化改革,鄉道、村道路日常養護資金直接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緊扣“護好”目標,全區各鄉鎮通過靈活開展委托專業隊伍養護、個人承包養護等多種模式,為鄉村道路養護找好“管家”。通過政府采購公開招投標方式,引入專業養護企業,實行縣道養護績效考核工作機制,有效提升了農村公路專業化、機械化養護水平,全區農村公路近三年優良路率分別達到80%、87%、88%, 列養率連年保持100%。二是積極籌措保障養護資金。 區財政每年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列入財政預算,按照縣道每年1萬元/公里、鄉道0.5萬元/公里、村道0.3萬元/公里的標準,落實日常養護資金,做到“有經費投入,有人員想干”。三是全力打造共建示范樣板路。 結合中心城區市容市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拉高標桿、精準發力,開展路域環境整治、綠化美化、交通執法三大提升行動,打好日常養護“組合拳”,全面打造具有縣域特色的共建示范樣板路,以示范創建帶動全區農村公路提質升級,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四、優服務、提效能,繪就城鄉發展同心圓
充分挖掘和利用農村公路作為重要基礎設施的服務功能和經濟功能,努力為全區農村群眾致富增收和重點產業鏈群培育壯大提供更好保障。一是“交通+公交”覆蓋城鄉。 以“滿足群眾多元化出行需求、實現城鄉公交服務均等化”為目標,開通公交線路14條,實現了公交全覆蓋,并與任縣、沙河市、邢臺東站、邢臺市區公交線路形成了有效鏈接。同時,開通客貨郵線路2條,通過“公交帶件”的新模式,有效解決農村物流配送和寄遞的“最后一公里”瓶頸問題。開設“公交+專線”服務,在節假日免費開通南和區農業嘉年華至紅鼻子萌寵樂園的旅游公交專線,全年累計免費接送乘客500余人次。二是“交通+物流”全面貫通。 打造集中高效的物流倉儲平臺,做優“服務鏈”,依托智慧物流倉,以潤沃智慧物流產業園為中心,發揮順豐速運、郵政、極兔等行業巨頭帶動作用,在本地實現“分、撥、配、送”,寵物產業相關產品、特色農產品等運輸時間縮短半天以上,發貨成本降低20%以上,賦能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打造安全便捷的大宗貨運平臺,推進邢鐵鐵路物流園建設,依托鐵海聯運模式,全方位加強與黃驊港、唐山港戰略合作,形成煤炭、鐵礦粉等大宗貨物集散地,形成了“通道裝備制造基地至黃驊港+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三是“交通+產業”融合推進。 堅持規劃引領,圍繞“一核兩園”隆起帶產業規劃,積極構建“交通+產業”項目庫,通過提升主干道、打通斷頭路、形成循環線等方式,助力寵物產業集群規模不斷擴大。高標準建成梅園路北延(規劃鄉道)、泉北大街東延(村道CB99)等重點項目,打通興業路南延(鄉道Y353)、宋璟大街東延(鄉道Y355)等“卡脖路”,進一步提升公路通行效率。規劃G107、興業路(鄉道Y353)、富強路(縣道X007)、梅園路(規劃鄉道)為區域快速通道,縱向連接北部新城、中部老城區和南部產業園區,促進三個功能片區的聯系與發展。充分利用公路沿線地域特色,建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路、園區路,持續推動典型引領向全域覆蓋轉變。
南和區交通運輸局將持續緊盯“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目標,繼續搶抓交通強國建設等國家戰略機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市區工作要求,突出補短板、強管養、優服務,努力讓城鄉群眾享受到更通達、更便捷、更綠色的出行服務。
作者:(王瑞、馮蕭、李達)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