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首次召開的全國兩會。去年秋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建議。今年兩會的一項重要議程,就是審查和討論“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讓“路線圖”成為“施工圖”。
3月11日下午,伴隨著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多個報告、綱要、決定等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上獲得通過。落幕的全國兩會,明確了今年目標任務,確定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今年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開局之年。交通運輸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綱要中,交通運輸是“高頻詞匯”,在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打造數字經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多個方面均作出明確要求。可以說,“交通強國”的圖景振奮人心。未來五年,自駕出行、日常通勤、快遞物流……都將迎來新的變化。
新建與補短板并進,數字化改造傳統交通設施
交通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疫情期間提供了健康安全的運力保障,2020年交通基建同比增長1.4%,在推動經濟修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國內經濟修復性增長基礎不牢、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的背景下,2021年交通基建仍是國家擴大投資需求的重要抓手之一。更重要的是,交通基建將在補短板、重民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類似智慧交通、老年人打車等讓城市運行更高效、老百姓更有獲得感的民生項目會越來越重要。
基于此,未來規劃中要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強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區、沿江沿海沿邊戰略骨干通道建設,有序推進能力緊張通道升級擴容,加強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
國鐵集團董事長陸東福表示,國鐵集團將川藏鐵路建設列為“頭號工程”,舉全行業之力組織推進。去年11月8日開工建設以來,先期開工的“兩隧一橋”(色季拉山隧道、康定2號隧道、大渡河橋)工程已形成了良好的試點示范效應;雅安至新都橋、波密至林芝正在組織招標,3月底可實現開工建設;新都橋至波密正在進行專項技術審查,爭取8月份招標,四季度具備開工條件。
綱要中提出構建快速網,基本貫通“八縱八橫”高速鐵路,提升國家高速公路網絡質量,加快建設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完善干線網,加快普速鐵路建設和既有鐵路電氣化改造,優化鐵路客貨布局。
全國來看,“十四五”期間,鐵路建設任務仍十分繁重,在建、已批項目規模達3.19萬億元。到202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7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含城際鐵路)5萬公里左右,鐵路基本覆蓋城區人口20萬以上城市,高鐵覆蓋98%城區人口50萬以上城市。
僅在長三角地區,“十四五”期間鐵路建設投資規模預計達1萬億元左右。到“十四五”末,長三角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7萬公里,高鐵里程約9500公里,較“十三五”末分別增加4200公里、3500公里左右。
另外,綱要還提出推進普通國省道瓶頸路段貫通升級,推動內河高等級航道擴能升級,穩步建設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和貨運機場,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加強郵政設施建設,實施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工程。
加快交通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也是重要趨勢。加強泛在感知、終端聯網、智能調度體系建設;發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的出行服務;推廣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號聯動、公交優先通行控制;建設智能鐵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數字航道、智慧停車場。
提高通達深度,都市圈連接更順暢
綱要提出推進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的要求,加快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建設,構建高速公路環線系統,有序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提高交通通達深度,推動區域性鐵路建設,加快沿邊抵邊公路建設,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善道路安全設施。
構建多層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優化樞紐場站布局、促進集約綜合開發,完善集疏運系統,發展旅客聯程運輸和貨物多式聯運,推廣全程“一站式”“一單制”服務;推進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深入推進鐵路企業改革,全面深化空管體制改革,推動公路收費制度和養護體制改革。
《中國數字出行經濟活躍度指數報告》顯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貢獻了全國經濟活躍度的54%,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世界經濟發展史也表明,城市化進行到一定水平后,城市群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表示,以中心城市帶動城市群發展,進而以城市群帶動中國區域協調發展已上升為國家的重大戰略,在這樣的空間形勢中,有必要把城市群、都市圈建立在軌道之上。
未來,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經濟增長將成為我國構建經濟內循環的重要依靠,而城市群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又至關重要。“十四五”期間,國家將重點圍繞城市群打造高鐵和地鐵交通“主干網”。
“未來,長三角地區將率先建成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通暢、省會高效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樞紐銜接順暢的現代化鐵路網。”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建設部主任武鳳遠說。
在區域一體化方面,交通扮演著重要角色。緊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構建功能疏解政策體系,實施一批標志性疏解項目,基本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提高機場群港口群協同水平。
3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會議。韓正強調,要加快推進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軌道上的京津冀”,完善區域公路網,提高京津冀機場群和港口群管理水平。高質量高標準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嚴格按規劃有序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強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的服務保障,抓好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白洋淀的保護和治理。要發揮好天津產業發展比較優勢,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
綱要還提出,圍繞建設長江大動脈,整體設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疏解三峽樞紐瓶頸制約,加快沿江高鐵和貨運鐵路建設。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城際鐵路建設,統籌港口和機場功能布局,優化航運和航空資源配置;深化通關模式改革,促進人員、貨物、車輛便捷高效流動。
在城市交通方面,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設自行車道、步行道等慢行網絡;以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等軌道交通為骨干,消除各類“斷頭路”“瓶頸路”,推動市內市外交通有效銜接,提高都市圈基礎設施連接性貫通性。
取消港口建設費,堅決整治妨礙貨車通行設施卡點
交通運輸作為基礎性的公共服務,其價格會影響全社會的生產經營成本和運行效率。國家連年要求包括交通在內的基礎性行業降低服務收費,既是國有企業對起全社會的“讓利”,也是倒逼交通運輸企業依靠技術創新,不斷實現降本增效和創新發展。
“十三五”末,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5.5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據統計,2020年5月6日到10月26日,全國高速公路日均車流量3196.75萬輛,高速公路日均擁堵緩行500米以上的收費站數量同比下降62.3%,高速公路通行效率顯著提高。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用改革辦法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才能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能源、交通、電信等基礎性行業改革,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收費水平。全面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堅決整治妨礙貨車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寬設施和檢查卡點。取消港口建設費,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標準降低20%。
李克強總理指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優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擴大使用范圍。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100億元。繼續支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現代物流體系。
健全城鄉流通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破除制約要素合理流動的堵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擴大縣鄉消費;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改善消費環境,讓居民能消費、愿消費,以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
在國際市場方面,今年還將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推動服務業有序開放,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制定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發揮好各類開發區開放平臺作用;推動國際物流暢通,清理規范口岸收費,不斷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同“十三五”規劃綱要一樣,“一帶一路”建設作為第十九篇“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單列成章。有所不同的是,表述由之前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變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這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題相契合。
具體來看,這一章包括加強發展戰略和政策對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經貿投資務實合作、架設文明互學互鑒橋梁四節,內容也更為豐富。在“加強發展戰略和政策對接”小節中,綱要不僅提出推進戰略、規劃、機制對接,加強政策、規則、標準聯通,還提出推進已簽文件落實見效,對接水平和領域也將進一步提高。
截至2020年末,中國已同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匈塞鐵路、中孟帕德瑪大橋、中老鐵路曼邁一號隧道等交通基建項目穩步推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梁昊光表示,優化互聯互通網絡,建設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和貿易大通道,幫助更多國家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始終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合作目標。
以中巴經濟走廊合作為例,經濟走廊70個項目在確保員工“零感染”前提下有序推進,巴基斯坦喀喇昆侖公路二期全線、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蘇木段”順利通車,默拉直流輸電項目全線貫通。中巴經濟走廊首個大型軌道交通項目——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項目于2020年10月正式運營,開啟了巴基斯坦的“地鐵時代”。
此外,雅萬高鐵1號隧道、中老鐵路全線隧道順利貫通,匈塞鐵路塞爾維亞貝-澤段左線和澤-巴段左線相繼通車運營,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主橋鋼梁成功合龍。中老高速公路萬象至萬榮段提前13個月建成通車,波黑泛歐5C走廊高速公路波契泰利隧道提前近4個月貫通,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長線提前2個多月通車。
2020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24萬列、運送113.5萬標箱,分別同比增長50%、56%,綜合重箱率達98.4%,通達歐洲21個國家、97個城市,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揮了重要作用。
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促進快遞等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交通運輸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占到全球碳排放的1/4左右,而且增速很快。2020年受疫情影響交通運輸需求大幅下降,公路運輸碳排放減少10%,航空業減少40%。但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經濟社會秩序逐漸恢復,交通行業排放仍將持續上漲,減排壓力巨大。
交通運輸減排主要有四條路線:
其一,交通工具綠色化。用清潔能源汽車替代燃油汽車,或者不斷提高燃油效率標準。
其二,出行方式綠色化。更多使用電單車、滑板車等低排放交通工具出行,或者用更少車輛滿足更多人出行需求的共享出行。
其三,交通系統智慧化。核心是通過智慧交通降低交通擁堵、減少停車怠速的碳排放。
其四,駕駛行為優化。通過改善加速行為,減少急停急剎產生的碳排放,同時也提高交通安全。研究表明,如果城市采用自動化、電氣化和共享出行的方式,可以削減高達80%的交通排放量。
今年將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
結語
交通運輸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交通運輸體量龐大、情況復雜、治理難度大。近年來,交通治理體系改革不斷深化,堅持發展綠色交通,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強化大氣與水污染防治,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
今年全國兩會已經落幕,未來的目標任務也已經明確,既然目標已明確,關鍵就在于落實。因此全體交通人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站在歷史交匯點上,面向新征程,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昂揚斗志、攻堅克難,努力實現“十四五”開門紅,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蔡曉臻 白曉娜/文)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