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管力德PE管道品牌正式登錄CCTV,通過紀錄鏡頭,呈現管力德作為大國重器的隱秘而偉大的另一面。在3分鐘的品牌故事記錄中,深入溯源了管力德管道隱匿在國家超級工程背后的故事,講述了管力德承載于國計民生之中的傳奇。
展現管力德PE管道“隱秘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一張張成色十足的“中國名片”讓國人滿懷自豪,也讓世人交口稱贊。而在讓國人為之驕傲的國家工程背后,是了不起的中國制造的實力支撐。
7月29日,由CCTV-17特別推出的品牌故事片,就聚焦隱匿在國家超級工程背后的中國管道制造企業——中國管力德,通過鏡頭呈現管力德《隱秘而偉大》的一面,講述看似常見卻不平凡的管道蛻變為大國重器的幕后故事。
西氣東輸、珠港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你可能不會想到,在這些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背后,都有管力德的身影。憑借優異的質量與性能,它們被廣泛應用于國家戰略項目和民生工程之中,默默地在這些超級工程中肩負水、電、氣等能源輸送的重責。
以湖南為例,作為國家“千年大計”,它對建筑材料有著嚴格的品質要求。而管力德就憑借卓越的產品品質,參與到湖南管廊建設中,為綠色生態之城的建設提供了專業產品及技術支撐。
能下地,管力德PE管也能入海。在大橋的海底隧道、人工島等位置,也鋪設了綿延不絕的各種管道,其中管力德的PE給水管、PVC給水管、PVC排水管等產品廣泛分布其中。憑借優越的防腐性能,抗壓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它們經受著海水鹽化、腐蝕等考驗,默默守護著管力德的水電氣有序運輸,為促進祖國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憑借在管道管材領域的專業性,近年來,管力德更是實現了從管道建材到深海養殖的延伸。從下地到入海,從城市建設到民生建設……隱秘的管力德,如同城市的毛細血管一般,支撐著城市與居者家庭日常生活的穩定運轉。
- 創新科技 -
管力德鑄就大國創新之魂
是什么能讓管力德PE管道穩定地在各項工程中有序運作?通過攝制組走進管力德的研究院和智能化生產中心,我們就能夠發現這個隱匿于超級工程背后的故事。
管力德深知,在基礎設施、大型工程建設中,確保能源輸送載體——管道性能的穩定,是保證運輸的質量和安全的前提。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項目對產品的高性能要求,管力德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堅持“推陳出新結碩果,銳意進取攀高峰”的原則,不斷攻堅技術難題,在推動著行業創新發展的同時,也助力改善人居生活品質。
得人才者得天下。為了推進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管力德在科研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目前擁有各類科研人員1000多名,還擁有由博士、碩士、中高級工程師和行業顧問組成的研發團隊,為企業的研發成果和產能提升夯實基礎。
而正是依托于龐大的的科研團隊,管力德PE管不斷攻克技術難關,面對行業內大口徑HDPE管道存在熔垂、內縮孔、尺寸不穩定等諸多長期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推出了“高性能厚壁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管件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通過一系列創新技術,解決了厚壁產品存在的熔垂、內縮孔、尺寸不穩定等行業關鍵技術難題,最終實現了管材至1600mm、管件至800mm全系列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滿足大流量輸水管道的需求,讓優質水源更高效地輸送到千家萬戶。
另一方面,管力德使用智能工業機械手、機器人等各類自動化設備建立智能化無人車間,以及在物流信息、生產制造信息化建設等各方面持續建設投入,實現產品的智能制造,提質增效,極大地提升了產能效率,更好地滿足了新基建(新型基礎建設)背景下的市政工程、軌道建設、地下管廊、清潔供暖等方面的建材需求,為新基建賦能的同時,推動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家居建材行業重新定義了“中國制造”,鑄就大國創新之魂。
- 大國風范 -
與山河同在,與家國同行
一個品牌的成長,除了企業經營實力的不斷提升,也離不開企業對履行社會責任的堅持。在通往中國品牌的道路上,管力德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塑造著人類與城市文明的另一面,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鄉村建設等方面不斷深入,向世界展示大國品牌的擔當,與山河同在,與家國同行,帶領大家共同“塑”造美好新生活。
一直以來,管力德堅持用實際行動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在湖南、四川、貴州等多地開展捐資助學行動,為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此外,管力德還投身美麗鄉村建設中,先后助力河南、貴州等多地的村莊建設,切實解決了村民生活用水困難問題,助力鄉鎮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個中國品牌的背后,積淀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價值理念和文化傳統。在“品牌強國”成為新時代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新課題當下,管力德秉持“為居者構筑輕松生活”的品牌理念,以品質為支點,以創新為翹板,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行穩致遠,引領中國制造走出去,積極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力,為更多人提供更多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成為中國遞向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