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肥胖,協作啟航。7月30-31日,由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北京醫師協會減重與代謝專科醫師分會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肥胖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來自肥胖相關心血管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減重與代謝外科、代謝基礎及轉化研究、營養學等領域頭部專家齊聚一堂,共商共議中國肥胖防治的最優策略與長期獲益。大會倡導多領域全行業交叉融合,20余場學術會議同步開展,非公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深度探討,藥械產學研一體化集中展示。
會議現場首次發布我國建立時間最早、覆蓋范圍最廣、登記數量最大的減重與代謝手術大數據《大中華減重與代謝手術數據庫》,填補了中國減重與代謝外科肥胖治療長期結局的數據空白。《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減重指南2021解析》等4部指南共識同場發布,中國肥胖防治迎來多學科融合規范新時代。
首屆中國肥胖大會正式啟幕
中國肥胖人數15年增3倍
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病,得治!
2018年中國18至69歲成年人中的肥胖人數約為8500萬,其中男性約4800萬,女性約3700萬。大會開幕式上,人民衛生出版社李新華教授分享了其在《柳葉刀》在線發表的國人肥胖趨勢研究數據,強調中國的肥胖人數在15年間連續增長了約3倍,一半成人超重或肥胖,呼吁更加積極、有針對性的防治應對。
大會名譽主席、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陳君石院士致辭
“肥胖其實是一種營養不良,2014在羅馬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營養大會就已經明確了這一點。與此同時,肥胖還是多種主要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與癌癥比如食管癌的發生發展也緊密相關。”大會名譽主席、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陳君石院士強調,肥胖已經成為一場“公共健康危機”,需要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藥物研發等醫藥衛生全行業及政府機構與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聯合攻關。
大會名譽主席、中國高血壓聯盟終身名譽主席劉力生教授致辭
事實上,早在2015年,中國就已經成為“世界首胖”,肥胖人數及肥胖兒童人數均居世界第一,但是社會各界包括醫藥衛生行業卻對肥胖一直存在認知誤區。中國肥胖大會主席、我國減重與代謝外科領軍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教授介紹,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肥胖癥”列為一種疾病。與此同時,肥胖尤其重度肥胖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這“四高”關系曖昧,容易引發一系列重大慢病,治療起來非常復雜,亟需更多重視與有效防治。
“從醫藥衛生經濟學的角度,控制好肥胖也是為國家、為大眾省錢。肥胖人群的醫藥費用要比普通人高得多。”張忠濤教授呼吁相關部門能夠更多關注肥胖防治問題、督導肥胖防治進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曾經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肥胖者的處方量是體重正常者的2.4倍,他們住院時間更長,并且需要更昂貴、更復雜的治療。糖尿病70%的治療費用、心血管疾病23%的治療費用和癌癥9%的治療費用都是由超重造成。
大會主席、我國減重與代謝外科領軍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教授致辭
4部指南共識同期發布
中國肥胖防治迎來融合規范發展新局面
大會現場,中國首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減重指南《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肥胖患者多學科綜合治療指南》,《糖代謝與心血管疾病共識》,《減重與代謝外科手術病人影像學檢查臨床適用性評價指南(2021年版)》共4部肥胖治療指南共識同期發布,相關牽頭專家分別進行權威解讀,共同推動中國肥胖防治融合規范發展新進程。
“科學減重,營養先行。營養是體重管理中生活方式干預的核心部分。我們經過五年的實踐摸索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和證據,邀請全國百位營養與代謝領域權威專家,共同制定發布中國首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減重指南,闡釋從如何生活減重,如何用精準營養的手段減重,到如何用生活手段讓減下來的重不反彈,旨在為中國臨床營養醫生提供高效、循證、實用的醫學營養減重方案”,大會執行主席、《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的牽頭制定專家、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陳偉教授介紹。
“更融合、更規范,是行業對中國肥胖防治領域的共同期待。”大會執行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張鵬教授介紹,肥胖治療最終一定是走向多學科綜合治療,只有肥胖相關心血管、內分泌、代謝疾病、減重與代謝外科、營養等學科交叉融合起來,才能為“胖友”們提供肥胖不同階段、不同合并癥表現的最佳治療方案。本次《肥胖患者多學科綜合治療指南》、《糖代謝與心血管疾病共識》等的共同發布,昭示中國醫學各界正在攜起手來,合力筑建肥胖防治“護城河”。
“我對肥胖的直觀認知來自于我的患者。門診里,來找我的很多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都是肥胖人群。”大會執行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張宇清教授介紹,減重可以有效減少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與健康危害,但是看起來很簡單的事,目前卻沒有一個非常集中的解決路徑。我們目前的臨床科室設置都是專注于各個細分專業,沒有一個能夠綜合管理肥胖患者體重、全周期全方位管理他們健康的地方。“中國肥胖防治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下一步,在臨床層面的體現就是多學科一站式體重管理中心的建設與推廣。”張忠濤教授表示,體重管理不是哪一個科室的事,而應該涵蓋內分泌、心血管、代謝專業、減重外科、營養學等相關專業,為患者提供一體化、全流程、根本性的解決方案。
首屆中國肥胖大會媒體溝通會同期舉行
首個減重手術大數據報告出爐
填補中國減重與代謝外科長期結局數據空白
“女性減重手術患者是男性的近4倍”“29%的患者術前存在2型糖尿病病史;34%的患者術前存在高血壓病史;41%的患者術前存在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病史;42%的患者術前存在血脂異常;93%的患者術前腹部超聲提示脂肪肝等。”“減重與代謝手術后1年,BMI同比下降31.5%。”……
大會進行到高潮,來自21個地區、75家中心的近9000例減重與代謝手術臨床大數據報告發布。這份來自《大中華減重與代謝手術數據庫》的報告,歷時3年籌備謀劃、成果初顯,是我國建立時間最早、覆蓋范圍最廣、登記數量最大的減重與代謝手術大數據。
我國首個減重手術大數據報告發布
張忠濤教授介紹,臨床實踐中,減重外科手術是唯一能夠實現短期和長期持續減重,改善并發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的干預措施。“美國、歐洲長達15年的減重手術隨訪數據顯示,術后超重體重可平均下降80%,且有超過50%的糖尿病患者術后血糖回歸正常。但是相比國外,國內減重手術的數據搜集與研究比較匱乏,為中國減重手術的標準化規范、均質化推廣帶來障礙。與此同時,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減重手術數據,那么什么樣的患者應該做手術、應該做哪種手術、手術需要怎么做,都將受制于歐美數據,而不能給中國患者提供貼合國人特性的手術方案。我們需要中國人自己的減重手術數據成果,未來也根據這些數據制定更加符合中國肥胖人群的指南共識。”
開幕式現場,大會名譽主席、中華醫學會會長、北京協和醫院名譽院長趙玉沛院士向大會發來賀信,大會名譽主席陳君石院士、劉力生教授,大會主席張忠濤教授分別上臺致辭。大會共同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發表《肥胖領域研究進展及藥物研發現狀》主題演講;大會共同主席、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高血壓內分泌科主任祝之明教授發表《代謝手術治療肥胖相關性高血壓的機制與獲益》主題演講;大會特邀嘉賓、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助理祁小龍教授發表《推進肝硬化門脈高壓創新技術研發及防治體系構建》主題演講。
“2016年是‘中國肥胖元年’,中國肥胖人群數首次超過世界其他國家,肥胖開始成為中國公共健康危機。2021年,秉持引領中國肥胖防治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共同應對的真摯愿景,中國肥胖大會破繭而出、應運而生。”張忠濤教授表示,未來,中國肥胖大會將繼續匯聚行業力量,“共商學術、共建平臺、共促發展”,為推動中國肥胖防治的綜合發展進程貢獻力量。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