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不是過渡技術?5G已經在哪些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作為行業應用的重要場景,交通對5G的真正需求是什么?5G又在交通數字化轉型中發揮哪些作用?還需要哪些政策制度和機制創新……
9月1日,騰訊智慧交通聯合騰訊研究院等單位舉辦了線上沙龍,邀請通信和交通等領域內的專家,共話5G應用的現狀和未來,探討5G如何助力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
5G應用將是漸進的“長途旅程”
5G有沒有用?專家們在沙龍上均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中國移動原董事長、《從1G到5G》作者王建宙看來,從1G到5G的發展過程,就是從工業時代到數字時代的過程。通信技術的每一次升級,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經營方式。
“數字化技術能夠深刻改變企業的營銷模式、研發模式、制造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和決策模式,而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關鍵技術,都是以網絡通信為基礎的,”據王建宙透露,當初設計5G的時候,就是考慮到今后10年對流量增長的需要,“所以5G一定會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不過,盡管具備高帶寬和低時延等諸多優勢的5G已經在工業制造、交通出行和消費醫療等諸多領域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但距離全面爆發和大規模推廣還有一段較長的距離。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和出行總裁鐘翔平指出,5G應用落地和價值釋放,需要場景的支撐和行業的融合。“5G在持續自我優化的同時,還需進一步深化行業融合——這依舊是段需要耐心去沉淀的長途旅程。”
針對“5G無用論”等懷疑,王建宙也表示,5G的普及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2000年3G剛出現時,也有很多人懷疑到底有沒有用,直到2007年智能手機出現并逐漸普及,人們才了解到,3G能使手機獲得更好的上網體驗。”
對此,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聞庫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在他看來,5G助推人們生產生活效率的提升,“實際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5G是逐漸在往前發展的。”
聞庫表示,當前5G已經在礦山、港口等較為封閉的場景得到了較好的應用,“業界也正在摸索5G的應用模版,并希望通過模版來制定較為通用的標準,從而在不同的行業之中復制使用。”
5G讓V2X成為可能”
技術落地需要場景支撐,5G應用最大的機會是在B端市場,最大的挑戰也是在B端市場。作為5G落地的重要場景,隨著交通行業智慧升級浪潮的到來,5G應用也迎來了關鍵的節點。
一直以來,通信和交通的發展都是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斌表示,“5G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等特性,是交通產業向高質量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以廣連接為例,就能很好的適用于交通點多、線長、面廣、體系龐大的等特點。”
“真正的V2X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在港口等較為封閉的交通場景內,4G和WiFi也難以滿足對通信能力的需求。”王建宙表示,“5G尤其是專網5G出現后,確實有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V2X。”
不過,王建宙也指出,要實現真正的V2X泛在互聯,需要先實現5G信號的“無縫隙覆蓋”,“當前我國有將近一百萬座基站,處于世界前列水平,但相比4G的500多萬座基站的水平,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還需要時間。”
事實上,相比過去的通信技術,5G的優勢已經在交通領域的實際應用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體現。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以騰訊的“實時數字孿生能力”為例,“與一般的可視化不同,我們的實時數字孿生,是可以把傳感器感知到的數據和信息實時還原。”他分析說,“從傳感器到邊緣計算平臺,再到云平臺,以及基于云平臺的數據和信息分發,在這一整條數據鏈路里,對網絡通信的時延和帶寬的要求非常高。”
施雪松進一步指出,基于實時數字孿生能力,騰訊除了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技術補充車輛真實行駛場景在采集上的短板、驗證自動算法完備性和可靠性之外,在交通側,還能通過收集路側傳感器的數據還原真實場景,從而構建可計算的時空,并對交通流進行實時推演,從而助力交通運營和管理等部門做出更精準的決策。
協同創新、融合應用,5G助力交通數字化轉型
5G助力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全面落地,既離不開基礎設施、技術與數據等層面的融合應用,也離不開行業之間的創新和協同,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產業生態的支撐。
“移動通信與交通出行關系密切,不僅能提升交通行業的運營效率,還可以改變整個交通行業的經營模式和機制。”在王建宙看來,“為了適應交通行業的需求,除了在覆蓋率和技術層面的提升之外,還需要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的建立。”
“5G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要助力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還要從整體機制上來進行創新。”王建宙說,“對通信運營商來說,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按照每天的使用峰值來設定一個固定網絡容量,而是需要和應用企業共同實現智能化運營。”
在行業的協同創新下,在5G的未來應用中,甚至會出現一種全新的角色。在聞庫看來,由于5G運營商和應用企業之間還需要長期的“切磋與磨合”,“可能會出現一種虛擬系統集成商的角色,從而能夠更好的促進5G和行業之間的融合。”
融合,的確是5G助力交通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詞。
李斌指出,在傳統的交通業態下,很多數據是圖紙式的,在數據的共享和應用上,建設和運營等環節很難打通。“智慧交通就是在原有的土木設施的基礎上,增加一層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也就是現在說的融合基礎設施。”
事實上,交通產業在數字化轉型中,也需要利用更加普適的設備,以及通信技術自身的融合發展。
“騰訊提出了泛V2X的概念,即需要將4G、ETC、5G等專網和公網多種通信考慮在內,”施雪松分享說,“無論是5G-V2X自身的演進還是智慧高速、智慧公路、智慧城市交管等細分場景的協同演進, 長遠來看,都會需要這些通信技術的融合。”
“在5G與交通融合發展的趨勢下,5G網絡需要針對交通的需求進行優化和迭代;基于5G的交通應用也需要我們更多的探索。”鐘翔平表示,“前面的路還有很長,需要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協同發展,助力交通產業智慧化升級。”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