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我國科考船“海洋六號”從東莞市東江口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執行中國地質調查局深海地質調查第6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1航次兩項科學考察任務。本航次分4個航段,預計120天,調查工區為西太平洋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等。
航次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何高文介紹,本航次主要任務有五項:一是在西太平洋執行深海地質調查航次,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開展多波束測深、淺地層剖面測量、溫鹽深測量和地質取樣調查,進一步了解西太平洋目標區域地質特征;二是在富鈷結殼合同區開展“一般勘探階段”資源調查,為獲得部分區塊控制資源量和重點區塊探明資源量、完成第一次區域放棄工作提供基礎資料;三是開展富鈷結殼規模取樣裝置海上試驗,驗證采樣設備性能,為采礦設備研發奠定基礎;四是開放共享科考平臺科研搭載任務,利用“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等開展沉積物、海底生物和海水取樣工作;五是開展海洋環境調查,為西太平洋微塑料分布特征等海洋環境熱點問題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海洋六號”船在本航次計劃開展多波束測量、淺地層剖面測量等地球物理測量共6萬千米,聲學深拖70千米,海底攝像120千米,深海淺鉆82個,以及ROV觀測與取樣、海洋微塑料調查、富鈷結殼規模取樣和其他地質取樣等相關工作。
本次遠洋科考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實施。自1986年以來,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太平洋海域已先后開展了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稀土等資源調查與研究,累計實施了22次深海地質調查及大洋科學考察,并完成2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本航次是“海洋六號”入列以來連續第8年執行深海大洋科考任務。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