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建設依然是我國的重點工作,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疫情,兩者不可缺少。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多年來,以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鐵路、公路等互聯互通網絡基本形成。眾所周知,對貨物量大、遠距離運輸來講,鐵路是最省錢、方便、快捷的首選。經過多年來的建設和發展,中國鐵路的“毛細血管”已延伸到全國各個角落,給貨物運輸提供了可靠服務。然而因為一些外部原因使一些運輸受到影響,不僅制約了運輸功能的發揮,還變相增強了企業運輸成本,也成為企業自身發展的“瑕疵”,更會導致部分區域物流效能緩慢,要發展就必須“精準用力”,方能全力打通這些現實梗阻。
其實,每條鐵路鏈都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沿線的每個站點、每個線路都暢通無阻,才能激發出整條線路的運輸效能。我們都知道,鐵路運輸往往被視為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命脈,密集的鐵路網與強大的運力不僅能直接打通全國經濟交流合作的運輸瓶頸,還可以有力的促進地區充裕的自然資源得到更好的開發,這樣可以使全國鐵路網絡實現高速“運輸循環”。因此鐵路發展要注重精準投資改造,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加大力度補短板、強弱項,對年久失修的道路,加快擴能改造力度,提高路段的適配性、普適性,使之不再成為整個運輸鏈條的“腸梗阻”,全面提升整條線路的運輸能力。
在全中國,整個鐵路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有省界、縣界之別,建設過程中要整段規劃、同步推進,否則就可能因分段建設、分段管理、分段負責導致進度不統一、快慢不均衡。現在國家在西部開發戰略上把交通建設作為推動西部發展的火車頭,就是要借此提高落后地區的“造血”功能,拉動當地貿易和產業的發展。針對西部地區暴露出來的線路問題須加強統籌規劃、協調溝通,打通地域“自我為政”壁壘,增強協同推進聯動性,避免同一條線路“有的已完工,有的未開工”,遲遲沒有用武之地。
對企業來講,鐵路只是貨物運輸的“大動脈”,但與之連接的“毛細血管”卻要依靠公路運輸,如果只是“大動脈”順暢,“小血管”不暢,也會降低貨物運輸效率,增加許多額外開支。要解決這些問題,單靠鐵路系統“刀刃向內”改革不夠,還需地方政府挺身而出,加強公路建設力度,推動鐵路站點與沿邊沿江口岸高速連接,打通運輸“干線”,消除運輸模式切換“瓶頸”。
企業要發展就要勇于改進,鐵路作為運輸企業,補短板,強弱項,已成為提升整體運輸效能當務之急,在改革發展中應做到“精準用力”,方能為企業紓憂解困。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