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工信部等13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決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將重點整治商業營銷類、惡意騷擾類和違法犯罪類騷擾電話,規范通信資源管理,加強源頭治理,打擊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的行為,合力斬斷騷擾電話利益鏈,實現商業營銷類電話規范撥打、惡意騷擾和違法犯罪類電話明顯減少的目標。
當下,在即時互聯互通的語境下,手機已經成為信息交流的基本工具。與此同時,民眾也每每苦于騷擾電話的無休止、花式折磨。
過去,盡管有關方面屢次表示將加大治理力度、規范通信秩序,但現實的看,民眾正常生活被干擾的情形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觀。不僅如此,不少人還身受更嚴重的侵害,被騙錢騙物等。
凡此種種,確需有更嚴厲的措施與路徑。
從類別看,商業營銷類仍屬于電話騷擾的主要領域。中國互聯網協會12321舉報中心公布的情況月報可為佐證,在今年6月份共收到的舉報涉嫌騷擾電話4.5萬件次中,其中內容為貸款理財類、違規催收類和房產中介類的舉報信息居前三位,占比分別為20.8%、18.5%和11.2%。三者均屬商業信息,合計占比超六成。
此前,也有意見認為,對于商業推銷而言,應因人而異,“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同一個營銷電話,你認為是騷擾,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是實用信息,怎能一竿子打死?
其實,這不過是為騷擾張目的狡辯而已。當商家漫天撒網,隨意向不確定客體灌輸商業信息時,當消費者明知不妥但完全無力拒絕時,這樣的電話轟炸已經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從治理主體看,電信運營商難辭其咎。無須諱言,在打擊騷擾電話上,運營商表現得不偏不倚,“寬容”得很,而據央視、新華社此前報道,有運營商公然為各種騷擾電話開綠燈,甚至向客戶提供非法號碼資源。此種逐利行為,也使得騷擾電話屢治不絕。
此番治理行動明確要求,規范通信資源管理,加強源頭治理,打擊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的行為。可謂對癥下藥,切中肯綮。
此外,懲治力度的加大也讓人對整治行動充滿信心。比如,方案提出,嚴禁在用戶明確表示拒絕后仍向其撥打營銷電話,對違法違規企業和從業人員依法采取監管措施或予以行政處罰。這一舉措,使得責任追溯成為可能,從而有可能從源頭上杜絕營銷電話擾民。
一個健康的社會,當然不會、也不應該拒絕商業信息的發布與推廣,但前提必須是消費者的同意。如果無視法律,非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或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大水漫灌,最終傷害的仍是民眾的耐心和信任。
說到底,整治騷擾電話牽涉到方方面面,各個環節。這既是騷擾電話難以根治的原因,也是治理的希望所在。這次13個部門聯合整治,各個環節配合,可謂空前,相信也是為了徹底根治。
實際上,也惟其多個責任主體都能切實負起責任來,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市場主體強化自律,普通消費者強化維權意識、較真意識,則治理的鏈條才會成為閉環,也才能更好保護消費者利益。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