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懲治措施看似用心良苦,實則與法治精神相抵觸。
近來,網上曝出廣西賓陽給涉嫌詐騙者所在家庭門上用油漆噴上“涉詐戶”三個字,這一舉措引發廣泛爭議。賓陽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媒體記者,事情屬實,且噴字的做法震懾效果明顯,已有多人投案自首。
據了解,賓陽地區的網絡詐騙大約出現于2009年。2016年公安部公布第一批7個電信網絡詐騙重點整治區,賓陽赫然在列。
為了整治網絡詐騙,當地也是煞費苦心,措施不可謂不嚴厲。給涉嫌詐騙者所在家庭門上噴上“涉詐戶”,多少也有些迫于無奈。
方法簡單粗暴,帶來的效果卻立竿見影。據報道,這些年屢禁不止的網絡詐騙,在進行噴字后,自首率過半。曾有涉詐者去派出所自首,第一句話便是“家門口的字能不能抹掉”。
按照一位村支書的說法,這是在踐行《村規民約》。而在賓陽縣的新橋鎮,依據《村規民約》將十戶組成一組,如其中一戶出現涉嫌詐騙者,依據《村規民約》對當事家庭停水停電7至10天,并在家庭門上噴字;其他聯保戶停水停電1至5天,以示懲戒。
罰當其罪是最基本的法律原則。一個家庭中的某個成員涉嫌詐騙并不能代表所有家庭成員都是如此,讓一個家庭為個體成員的違法行為承擔羞辱性懲罰,并讓其他無辜家庭成員“連坐”,這樣的懲治措施看似用心良苦,實則與法治精神相抵觸。
“村規民約”自然不是亂作為的理由,村規可依據當地實際制定某一方面的規范,但不與法律、法規相抵觸是底線。
更何況,果真只是村規民約嗎?之前的網傳視頻顯示,賓陽縣一戶村民家門被噴涂“涉詐戶”字樣之時,有身著警察制服者站在旁邊圍觀。當地警方回應,該活動由縣政府統一組織,村委會具體實施,“警官在場是恰好在巡查村莊”。而賓陽縣下屬的賓州鎮鎮政府綜治辦則回應,活動是鎮政府、公安局和村委會“大家一起的”。誰在說謊,我們不得而知,但“噴漆”由當地政府組織是基本確定的。
果真如此,當地政府為了反詐騙而出此下策實在是走偏了方向。網絡詐騙理應受到懲罰,而整治和打擊網絡詐騙的方式方法又多種多樣,但不能因為其他措施既費時費力又效果有限,就采取這種簡單粗暴的噴漆和“連坐”——最終制服不法分子、精準打擊詐騙分子的更應該是法律手段,而非這般借助于私規和羞辱。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